教书育人的梦想(教书育人的理想即使不被看到)

教书育人的梦想(教书育人的理想即使不被看到)(1)

图片来源:纳豆家

01

先一本正经的掉个书袋。介绍一个词:盲点。

盲点,原本是一个生物学名词——“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部位称为盲点。因盲点是视神经穿过的地方,这个地方人眼没有视觉细胞,物体的影像落在这个地方也不能引起视觉。”

后来它成了一个心理学名词,比喻人们思维中暗藏偏见的区域。而以此为延伸的还有“刻板印象”“晕轮效应”“归因心理”等等这些社会心理学的科学理论。

听懂了吗?

没有?

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就明白了。

问:校园里有哪些人?答:老师和学生。

回答没问题。每个人都这么回答。那么,在你们交学费、查课表、统计各种信息、换教室,以及……管着你们老师的那些人,他们属于哪一个群体?

他们,就是校园里被忽视被标签被盲点的群体。

02

盲点。

前段时间下课和同事一起吃饭,在食堂里,有学生从旁边走过都会和我打招呼,寒暄几句。第三个学生和我打完招呼以后,坐在我对面的同事叹了口气。

“这些学生我都认识,他们都不认识我。”

她在教务处,学生选课,遇到各种问题,我们辅导员解决不了,都会到教务处找到她。她人很好,也很热心,每个学生的问题她都认真记录然后一个个核查,可以调整的就调整,有问题的就帮学生找到问题所在,能够提供建议的就提供建议,她桌上有一个本子,记录了每天来咨询学生的每个问题。有的学生第二次来的时候她能立刻想起来这个学生之前的问题,然后就知道这次可能又遇到怎样的问题。

我要是在她的岗位上,肯定做不到这些。

有些学生来的次数多了,她就记住了他们的脸。可是这些学生却记不住她。即使在楼道里遇见,也没有表现出丝毫“有点印象”的感觉。她和我说这些,说自己就像是一首歌里唱的那样,自己做了很多,却只是被大家当作“壁花小姐”。

她就这样成为了盲点。

03

刻板印象。

当然不是说这些群体是被忽视的,只是他们被人记住的方式就是“盲点”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刻板。

一说到“教务处”“宿管”“辅导员”,很多同学都忍不住用鼻子哼出一声来,似乎自己马上就能说出一堆被刁难过的经历,老师们也会皱皱眉头似乎要和除课堂以外的群体划清界限。网上也有很多段子,内涵。教务处的老师都不管事,辅导员都是找茬的,宿管老师各个都八卦,食堂师傅各个帕金森……那些段子下面,大家肆无忌惮的嘲笑、吐槽。

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可以有很多个样子,可是教室以外的老师,似乎就只有一个样子。

有段时间,学校职能部门人手缺的厉害忙不过来,后来找到老师和辅导员帮忙。我被安排在宣传部帮了两周。那两周我简直要崩溃了,从早到晚的核材料看稿件核新闻写总结查资料,第一天晚上9点下班,我身心俱疲的想着第一天估计事情有点多吧,竟然听到他们对我说“幸亏你来帮忙,今天可以这么早下班。”听到这话我都要哭了。可即便如此,那一排办公室,确实还有好几间依然亮着灯。

在那里干了两周,我怀疑自己的发际线又后移了。

在那之后我再也不抱怨新闻上的慢了,每次打开校园网,看到又新上了通知和新闻,还有点难过的想:哎呀,昨晚他们又熬夜了吧。

04

在我们刚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是怀着想要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来到学校的。

可是一个学校的运作,不是只靠老师的存在就够了。有需要为学生服务的,也有需要为老师服务的,还有为了整个学校服务的。一个健康运转的机器,连一颗螺丝钉都缺少不了。

有一位在部门工作的老师很忧伤的和我说:

你们再苦再累,至少你们有学生,他们就是你们的成就感。毕业以后,这些学生会想到你,会记住你,你可以说自己桃李满天下。科研再累,但是你们可以写,可以有成果,可以有科研成果。我们呢?只有这些事务性工作,琐碎又难办,而即使干了这么多工作,也还是会被指责,学生说我们态度差,老师说我们效率低,我们没有获得什么,还要被骂被投诉被吐槽。

“我也怀着教书育人的理想,即使不被看到,也不想被你们嘲笑啊。”

想要安慰,又说不出什么,就只能嘿嘿一笑。

我们总是只看到自己的苦与累,即使是生活在身边的人,我们也可能会忽视。他们成为了我们的盲点。

可盲点,不是可以被忽视掉的存在,即使在这样的位置上,他们也在很努力的工作,也需要被人看到呀。

何况,每个人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发光。

感谢阅读支持,欢迎转发点赞,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