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与孔子辩论(5分钟论语得意门生)

你有没有问别人话,别人回答“还好”“再看看吧”……这类的情况?,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子贡与孔子辩论?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子贡与孔子辩论(5分钟论语得意门生)

子贡与孔子辩论

你有没有问别人话,别人回答“还好”“再看看吧”……这类的情况?

这是别人不想回答。

也是你问得不好。

问得冒犯,突兀,无知……

来看看孔子的另一位得意门生——子贡是怎么问话的。

大概的背景是,孔子仕途不顺,正郁闷呢,弟子们也想关心一下老师。

什么是关心呢?第一步应该是了解这个人真实的想法。

子贡说,“有美玉于斯”,这里有一块美玉,“韫椟而藏诸”,我们是用厚实的盒子把它珍藏起来,“求善贾而沽诸”,还是用一个好价钱把它卖掉?

这个问话,首先肯定了老师,虽然仕途不顺,那是别人没有眼光,老师原是一块十分珍贵的美玉。

话说得多么漂亮!

接着就要问:既然世界不能认识您的价值,您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是干脆不要受这世界的屈辱,独善其身,保守自己的品格、才华,做一个遗世独立的“隐士”呢,还是不介意这世界的误解、粗粝,只是在等一个好机会,依然要投入这个混杂的世道?

看,问得多么自然,又多么地道!

两种选择,没有厚此薄彼,无论被问者选择哪一种,都没有压力。这背后是问话者对被问者深刻的体谅。

而且问得既很委婉,又很鲜明,问的是怎么处置美玉,又一眼能看出,这是在问老师的打算,不可谓不巧妙!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层深意,就是“求善贾而沽诸”这一选项,沽是“卖”的意思,人又不是“商品”,怎么能用“价钱”“卖”这些字眼呢?虽然是比方,会不会也是对老师的一种“亵渎”“冒犯”呢?

这就要看当事人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了:是一种“顾客”心态,还是一种“医者”的心态。

如果是“顾客”心态,当然可以挑剔,卫不卫生,美不美观……但如果是“医者”心态,就不能说“啊呀,这个人病情太严重了,我就不医了”,而且“病情越重”,“责任感”往往要越强烈、越紧迫。

角色不同,没有对错,但孔子作为一个要从政、要做社会的“医者”的人,这类人的理想,不是要挑什么样的世界去生活,而是要让目前充满种种不如意的世界,往理想的方向去转变。

这就是要有自我的精神坚守,但不能有对他人的精神洁癖。就是要能入行就市,要能和光同尘,那就不妨经历“价钱”“卖”这些粗粝的环节了。

愁眉不展的孔子,听了子贡的问话之后,立刻就来了精神,回答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出价钱的呢!——完全进入了子贡问话的情境,大大方方,慷慨动情,立刻袒露心声。回答者和问话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就是好的问话,这就是孔子又一位得意门生——子贡。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