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艺术之路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重新叙事女性的历史,重新发掘故去的女性的创造力,并将其置于今天的文化环境中与当代艺术进行对话,这是以“梦想之乳”为主题的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的重要意图之一,在此次参展的213位艺术家中,女性和非常规性别(gender non-conforming)艺术家的比例高达90%。这是自创立127年来,女性和非常规性别艺术家首次占大多数的一届威尼斯双年展,而且,参展的艺术家中95位已经过世,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马尼(Cecilia Alemani)表示,“本届展会既是对女性创造力系统性地挖掘与回溯,也将不同的时代交织来搭建新的历史叙事”。

写给艺术之路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1)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最佳艺术家得主黑人女性艺术家西蒙妮·利(Simone Leigh)与其现场作品 ? 艺术家、TANC

写给艺术之路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2)

赛西莉亚·阿莱马尼在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记者会上发言 ? 摄影:Andrea Avezzù

从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到近年来活跃在欧美各大博物馆的女性主题展,正在对不同时代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正在进行重新发现和书写。而近年在中国社会中,对女性现实困境与女性问题的讨论也甚为活跃。而在中国当代艺术界,性别问题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写给艺术之路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3)

《艺术新闻/中文版》2022年度“女性艺术展览在中国”行业调查的部分参与者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选择了一个以本年度女性艺术展览在中国的状况作为一个切面进行数据收集和问卷调查。截止至2022年3月1日,《艺术新闻/中文版》征集到国内47家现当代艺术机构提供的149份展览计划,其中共计18个女性艺术家个展、群展以及女性主题相关展览,占比为总展览数的14.8%;在89个艺术家个展/双个展中,包含女性艺术家的个展/双个展共计18个,占比约为20.2%。基于该数据,我们拟定了一份“女性展览在中国“的问卷,问卷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女性艺术展览偏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带来这种状况的改变,并最终回收到来自艺术家、策展人与艺术机构管理者的40份答卷。

写给艺术之路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4)

《艺术新闻/中文版》2022年“女性艺术展览在中国”行业调查关键词分析 ? 数据统计:孙哲

在问卷的回复中,大多数艺术从业者都观察到了社会环境中性别机会平等意识与艺术机制结构性支持的缺失,而对女性艺术家而言,她们需要承担的家庭角色,也客观上让其职业生涯的连续发展受到影响乃至中断,能坚持到职业中后期发展的女性艺术家也相对减少。此外,女性艺术在中国缺乏系统性梳理和研究,也让不少女性艺术家淹没在了历史的烟尘里。

写给艺术之路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5)

写给艺术之路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6)

左上:庞壔、林延母女在“庞壔:跳跃的音符”开幕式,中间美术馆,2019年;右下:丘堤与庞壔母女,1935年春在上海,图片由艺术家林延提供

经历了90年代以来历次女性艺术浪潮、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喻红在问卷中提到,“我那一届学造型艺术的女生占比不到10%,现在美术学院的男女生比例几乎是一半一半,甚至有的班大部分是女生。但是学生毕业后,社会并没有给男女生提供相同的发展机会,艺术机构应该有责任为有才华的女性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从事艺术教育的喻红作为一个切面进行数据收集在2022年的展览计划还认为,“更应该去研究和挖掘历史上被遮蔽的女性艺术家,让过去长期被忽视的女性艺术家的能量得到展示”,而这也正是塞西莉亚·阿莱马尼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上所做的选择和承诺。社会乃至艺术领域的体制和观念的改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艰难的努力。在我们回收的问卷中,可见的变化在于,新一代女性策展人和研究者的涌现,正在为女性艺术状况带来此前少有的变化。

写给艺术之路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7)

尹秀珍作品《行思》在“汲物之思”现场 ? TANC

写给艺术之路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8)

“汲物之思”参展艺术家童文敏影像作品《拂过》(静帧),2022年,图片由艺术家及美凯龙艺术中心提供

在近一年与女性艺术相关议题的展览中,新一代女性策展人不仅在展览机会上对女性艺术家有了更为平等的关照,也对女性艺术问题内核的不同面向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策展人李佳2021年7月在南京金鹰美术馆策划了一个以女性和性别少数艺术家为主体的展览“汲物之思”,展览“以生态女性主义为进路,讨论女性主义和生态思想以及行星政治的结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2021”中胜出的贾芷涵、秦可纯从“阴性书写”(écriture féminine)的概念出发,策划了群展“未有名目的言说”。

写给艺术之路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9)

“未有名目的言说”展览现场

写给艺术之路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10)

女子天团NZTT Sewing Co-op,《变身男女家庭指南》,单频高清影像(彩色、有声),5分18秒,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在2022年的展览计划中,我们看到了更多女性艺术家之间的连接、对话与传承,策展人富源将在美凯龙艺术中心策划美国华裔女性艺术家张怡(Patty Chang)和中国艺术家童文敏的双个展,展览试图在她们“极具代表性的行为表演实践”中建立起一个来自不同代际和国家的女性艺术家之间的对话;将于2022年11月在UCCAEdge由秋韵策展的“星夜行舟”会着重关注女性青年艺术家,也致力于探讨几代艺术家之间的影响与传承。

写给艺术之路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11)

张怡(Patty Chang),《革新与<世事多变化>》(Invocations and Que Sera Sera),双频彩色有声影像作品静帧,2013年,图片由艺术家及美凯龙艺术中心提供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语境里,女性艺术或者女性艺术家,一直是作为中国前卫艺术运动的某种‘副产品’被讨论的,很明显,这已经与当下更为自觉的女性主义运动相背离。”广东时代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蔡影茜在问卷中如此看待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女性艺术的缺位状况。而这样的缺失,将会在新一代女性策展人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照与合作中开启不一样的叙事和发声。

中国当代艺术发端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一直与社会变革与文化思潮的涌动构成互文关系,今天,在更为广泛的女性主义问题讨论与更为深入的艺术教育背景下,新一代女性策展人的实践与思考,正在践行和书写着属于她们这一代的艺术历程,也将为未来的艺术发展增加新的性别底色。尽管现实坚硬,我们依然希望对这样的变化保持乐观,秋韵策划的女性艺术家群展“星夜行舟”所提示的隐喻式意象,如同女性艺术在中国仍处在边缘与暧昧状态的写照,但新的波澜已然涌动,也正如她在给我的回复中所写到的——行则将至。

(文章来源于TANC)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