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简单赏析(元無花器.禅房)

关于这款花器,诞生的颇有些随性的意味。

元無的主理人袁老师说,他本意是想做几个玩玩的,但因为器型的原因,成品率低,便也没想着要推广。

做出来后,随意丢了几个花枝进去,倒意外显得意境幽深,觉得真是机缘巧合,这才便有了今天这款花器—「禅房」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简单赏析(元無花器.禅房)(1)

「禅房」是取“禅房花木深”之意。

将堪堪折下的花枝插入其中,不用怎么摆弄,却怎么端详都有一股子令人心静的禅意清幽,任谁看了心头都会跃上一句“禅房花木深”。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简单赏析(元無花器.禅房)(2)

早前,元無创始人袁老师钟情于草木灰釉的特质,便尝试自己做此风格的产品,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设计制作出了一系列耐看又耐用的器物。

后来,草木灰釉色也成了元無的一个代表。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简单赏析(元無花器.禅房)(3)

这款「禅房」,沿袭了元無以往的设计元素,极简 草木灰釉色,手拉坯而成,内部可见一圈圈的手拉纹。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简单赏析(元無花器.禅房)(4)

看似普通的草木灰对窑的气氛是很敏感的,施以相同的釉,置于不同窑位的釉面效果就会产生很大变化。反反复复经过数百次钻营与实践才研制出来。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简单赏析(元無花器.禅房)(5)

乍一看平淡无奇的一款花器,实则在高温窑内却是命运多舛,因为器型比较高,随着温度升高随时都有可能变形或者烧塌。所以在选择放置的窑位上都是要经过考量的。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简单赏析(元無花器.禅房)(6)

线条静简内敛,瓶身弧度拿捏适当,多一分便扭捏,少一分便笨拙,呈现出自然而然的文气和安静,不夺目,却耐看,令人无法忽视。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简单赏析(元無花器.禅房)(7)

一如既往的简约素雅,内敛沉静,釉面与曲线完美结合,透出一种沉静美。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简单赏析(元無花器.禅房)(8)

众所周知,愈是简单的东西,愈考验制作功底。

因为是手作之物,比例稍微拿捏不当,出窑便容易变形,成品率可想而知。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简单赏析(元無花器.禅房)(9)

这样素简雅致的花器,无论中式还是西式插花,都不会显得跳脱俗气,搭配这个时节的金桂陈设在案头,别有一番清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