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

首先说清楚,狮子是实打实的猫科动物。IUCN猫科专家组制定的分类中,狮子属于食肉目-猫科-豹属,并没有被归到犬科;而且世界上也没有什么权威机构把狮子从猫科里面踢出去。所以“狮子被从猫科除名”、“狮子是犬科动物”的说法纯属谣传。这方面已经有了辟谣的文章,珠玉在前,我就不赘述了。

网友合成的图片

不过让我感兴趣的是“狮子是犬科动物”的谣言究竟从何而来。网上查了大半天,查到了一些所谓的论据,其中的集大成者(也有可能是源头)就是下面这段论述,煞有介事地列举了十条依据。

网络帖子截图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1)

图片可能看不清楚,我把图中的观点整理出来列在下面,逐一来辩驳,大家就当看个乐子吧。

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海东青先生论证了狮子最终会进化为类似犬科动物,据最新报道,国际著名猫科与犬科动物专家cjnethome先生证实狮子为犬科动物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首先这里所谓的两个动物专家,海东青和cjnethome,都查不到相关资料。这俩名字可能是笔名或者网名,反正没法证实所谓的“著名动物专家”身份。

其次,既然说“据最新报道”,那报道见于何处?

1、外貌比对:狮子像狗不像猫,其毛色单一,符合犬科动物特征;而猫科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斑纹。雄狮鬃毛与藏獒鬃毛有一致性,而猫科无此特征。卡通片都把小狮子画得似狗而不似猫,非常明显是学术界得到共识,是要使人类从小养成狮子是犬科的观点。

狮子其实是有斑纹的。幼年狮子的斑纹较明显,但随着长大逐渐淡化。成年狮子大体为纯色,但也有些成年狮子的额头、四肢、腹部等处仍然保留着淡淡的斑点。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2)

幼狮

猫科动物并不是都有斑纹。如下图,美洲狮(左上)、狞猫(左下)、婆罗洲金猫(右上)、细腰猫(右下),都像狮子一样,大体上为纯色。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3)

纯色猫们

猫科并不是都没鬃毛。例如虎、猞猁等都有脸鬃(颊毛),幼年猎豹会有背鬃,只是不像狮子那样发达。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4)

其次,鬃毛并不足以作为分类的依据。很多动物都具有鬃毛,不能因为两种动物有相似的鬃毛就把它们归为一类。如下图,总不能把人归类到马科吧。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5)

至于卡通片中小狮子的形象,我在这必须吐槽一下,卡通片都能拿来当论据了?照这样说,卡通片中那些穿着衣服、直立行走、说着人话的动物,难道是学术界在暗示那些动物都属于人科?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6)

2、生活习性:猫科喜独居,而狮子和熟知的犬科豺、狼、狗等一样都喜群居,这些群居动物都是以雌性居多,且都有一首领,可见狮子与这些犬科地社会形式极其相似。

典型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表象不知本质。狮子虽然是群居,但狮群的社会结构和豺、狼、狗等犬科动物截然不同。

犬科动物以狼为例,狼群是家庭群体,以父母及其后代为基础。狼群有着明显的等级分化,处于狼群社会顶层的是头狼(alpha wolf),通常有着较为固定的配偶,而且头狼会阻止其他狼进行交配。狼群的首领不一定是雄狼,足够强势的雌狼也可以担任首领。头狼之下是乙狼(beta wolf),或叫二狼,是狼群中仅次于头狼的强势者,当头狼死亡时接替头狼的位置,或者在头狼年老体衰的时候取而代之。狼群的其他成员也有着自己相应的地位。如果一个狼群中有多只雌狼,这些雌狼常会为了地位而争斗,打斗的频率甚至远高于雄狼。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7)

而狮群的结构没有狼群那么复杂,狮群是母系群体,以雌狮为基础,一个狮群的雌狮们大多是姐妹、母女的关系。在狮群中,大家都是平等的,协同捕猎一起吃饭,享有平等的交配权,共同抚养后代,更像是一个共产主义的“生产队”。而雄狮则是“上门女婿”,隔几年就换一个。狮群中的后代是“雌留雄不留”,雌狮会留在自己出生的狮群,而雄狮成年后则会远走他乡。

狮子的这种社会形式其实在猫科动物中很常见,例如老虎。动物学家宋奎斯特(Sunquist)研究发现老虎也具有母系社会的性质。有亲缘关系(如母女、姐妹)的雌虎,往往会成为邻居,邻居雌虎的亲缘关系指数与同一个狮群中雌狮们的亲缘关系指数相近。而雄虎则会迁徙到更远的地方;一只雄虎的领地会覆盖着数只雌虎。这与狮群结构非常相似,所以宋奎斯特指出,老虎就是散居的狮群,二者的社会结构没有本质的不同。

在大型猎物丰富、强敌环伺的非洲草原,群居会更具有竞争力,所以说是独特的草原环境促进狮子走上了群居道路。而在一些猎物相对匮乏的地区,例如肯尼亚桑布鲁国家保护区,狮子独居则成为常态——可见,猫科的独居与群居并不是绝对的。

另外,“是否群居”也不足以作为分类的依据。犬科中也有独居者,比如狐,难道还能以此为由把狐开除出犬科吗?

3、打斗技巧:猫科动物的打斗技巧是脑袋未动爪子先行,而犬科因是钝爪,故采用地是撕咬地方式,狮子后肢乏力,以至前爪没有办法运用自如,也采用撕咬方式,因此狮子和犬科均采用相似的搏斗技巧。

狮子是生活在开阔草原的物种,与那些在丛林或山地飞天遁地的猫科动物相比,狮子在灵活度、攀爬和跳跃等方面确实显得略逊一筹,但更擅长奔跑——这是在开阔草原环境中演化的结果。

但是说狮子后肢乏力、用不好前爪实在是太瞧不起人家了。狮子也照样会像其他猫科动物那样在打斗中频繁使用爪子,例如雄狮在打斗时常立起半身用前爪去扑击。况且爪击和撕咬并不是泾渭分明,尤其是对于大型猫科动物而言,这两种攻击方式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8)

雄狮打架

4、捕猎方式:猫科动物习惯攻击猎物的上三路,特别是颈部之上;而狮子和犬科都喜欢攻击猎物地下三路,特别是臀部和大腿。狮子捕猎也和犬科相似喜欢一拥而上,靠力量将猎物扑倒,而猫科更多是凭借自身技巧猎杀猎物。

实际上,狮子更习惯于攻击“上三路”。基于对埃托沙国家公园的狮子的观察,狮子捕杀大型有蹄类动物的主要方式是咬喉咙,比例达到72%;另外还有咬颈和咬口鼻的捕杀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咬住猎物的口鼻使其窒息是狮子独有的捕猎方式,而且只有一部分狮群会使用这项技能。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9)

狮子的“死亡之吻”

对于一些危险的猎物,例如长着尖角的牛科动物,安全起见,狮子常会从猎物的后半身发起攻击,这就给人一种狮子喜欢攻击下三路的错觉。虽然狮子有时确实会对下三路下嘴,但这是效率低下的方式,更多的时候狮子是冲着猎物的喉咙和脊椎去的。

跳到猎物背上也是狮子常用的招数,这具有明显的猫科动物特点。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10)

犬科动物普遍要比狮子小得多,它们没有对大型猎物一击致命的能力,所以大多数时候是采用消耗战术,通过长时间死缠烂打和不断的撕咬让猎物力竭倒地。这与狮子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11)

狮子猎杀长颈鹿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12)

非洲野狗捕猎

另外,捕猎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猎物的体型和特点。以“捕猎时咬哪些部位”、“如何放倒猎物”来作为分类的依据,实在是没什么道理。

5、饮食习惯:猫科动物的菜单上都是鲜肉,外加一点花花草草,而狮子和犬科的菜单上除了鲜肉,还有一些腐肉。而猫科动物非常挑食是不吃腐肉的。

为什么狮子会给人留下了食腐的印象呢?一是因为流浪狮,其中很大比例是老弱病残或者被赶出狮群的青涩小雄狮,它们捕猎能力较差,所以食腐的情况相对多见。二是狮子经常和其他动物纠缠不清,尤其是斑鬣狗,斑鬣狗在人们印象中是食腐者,狮子与之抢食当然让人觉得狮子也食腐。以上两种情形常在纪录片里被着重表现,所以会令人印象深刻。

事实上,猫科动物对腐肉并没有那种“精神洁癖”式的排斥。大型猫科动物如狮、虎、豹、美洲豹、美洲狮,都有不同程度的食腐行为,鲜肉吃不饱,抢来或者捡来的肉也照样可以充饥。所以猫科有时食腐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并非狮子独有。例如有人拍摄到豹了“鳄口偷肉”的行径。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13)

另外,动物吃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所以把食物构成作为分类的依据实在太过牵强。例如熊科,既有几乎纯肉食性的北极熊,也有几乎纯素食性的大熊猫,难道还要把大熊猫踢出熊科甚至踢出食肉目吗?

6、个人卫生:“狗吃屎”是3岁小孩都明白的道理,犬科动物通过咬猎物肛门致使猎物肠穿肚烂是犬科的阴招之一,狗之所以吃屎其实就是把它当成了肛门,而狮子也有咬猎物股沟地习惯,非常明显上面有屎。狮子也喜欢在粪便上打滚来招来苍蝇,用苍蝇来为其找到腐食指引方向,而猫科地洁癖是众所周知地,断不会引来苍蝇。

看到这条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依据”,我差不多可以猜到这是键盘斗兽家们为了抹黑狮子而捏造的了。

首先,苍蝇可不仅仅是热衷于粪便,还常通过动物的眼、口、鼻等处的分泌物来摄入水分和蛋白质,这也就是它们会在大型动物头面部聚集的原因。另外,除了我们常见的苍蝇,非洲的螫蝇(吸血蝇)是冲着吸血去的,更是让很多动物头疼不已。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14)

其次,“狮子喜欢在粪便上打滚来招苍蝇”是无中生有。虽然经常可以看到狮子脑袋周围蝇虫飞舞,但这并非狮子所愿,狮子对此也很厌烦,甚至会爬到树上躲避这些小东西。

“猫科动物不会引来苍蝇”更是想当然的说法,苍蝇才不会管你是猫是狗,比如下面这只猎豹也遭到了苍蝇的骚扰。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15)

7、友邻关系:狮子与周边的全部猫型动物均水火不容,如花豹、猎豹、鬣狗(猫型亚目鬣狗科),而它和犬型亚目犬科的野狗的关系远没有如此紧张。可见就连狮子也知道自己属于那一边。

典型的“把人脑子塞到动物脑袋里”。动物之间的冲突程度主要取决于彼此之间实实在在的利害关系,而不是分类关系的远近。

说“狮子和野狗的关系远没有那么紧张”也是毫无根据的。人们在主观印象里感觉狮子和非洲野狗关系不那么紧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非洲野狗数量稀少,二是非洲野狗对狮子有较明显的回避倾向,这两个原因使得非洲野狗不会与狮子有频繁的正面冲突。

但冲突少并不代表关系好。事实恰恰相反,在自然环境中,影响非洲野狗分布和数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狮子。据Woodroffe和Ginsberg等学者描述:“大量野狗被狮子捕杀,造成了约12%的成体和31%的幼体死亡,在有些地区,这个比例可以达到50%。这严重影响野狗的分布,使得它们总是避开狮子数量多的地区。狮子的密度高直接造成野狗密度下降。例如在克鲁格公园,有一次3只狮子在10秒内杀死了14只年轻野狗中的7只,尽管有13只成年野狗就在旁边,但它们无能为力。将野狗重新引进纳米比亚埃托沙公园的努力也因为狮子的捕杀而告失败。为了避开狮子,野狗宁可选择保护区外的地区生活,但这又使它们直接和人发生冲突”。由此可见,狮子对非洲野狗一点也不宽容。

8、吼叫方式:狮子和犬科如狼地吼叫方式均是缩紧嘴唇,伸直颈部,从鼻腔和嘴同时出气来发出远距离地声音,猫科叫地方式是大张嘴部,尽量露出尖牙,声音从嘴出气发出。

实在懒得码字了,丢一个短视频。猫科的发声方式多种多样,像狮子这样的叫法并不独特。

重看(由于视频无法上传我会补发)

9、命名名称:狮子的学名

是狮,这个字所蕴涵的意义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目前它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所有猫科名字中均含有虎、豹、猫等字眼,如虎猫、豹猫、家猫、猎豹、雪豹等,而狮子和猫科名字毫不相干(美洲狮属于误会,它科学的名称是美洲金猫,很明显和狮没有关系),而狮子名称却和犬科有不解之缘,如狮子狗、狮獒等。

第一, 名字只是人为规定的概念,名字的字面关系不足以作为分类的依据。比如说看到“鲮鲤”这个名字,似乎是鱼,和哺乳动物毫无关联,对吧?但这家伙是实打实的哺乳动物——穿山甲。难道还能因为“鲮鲤”二字把穿山甲开除出哺乳纲吗?

第二,猫科动物名字都带虎、豹、猫等字眼,其实只是个命名习惯而已。虽然汉语博大精深,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近代动物的命名上汉语显得有点“词穷”,就以猫科为例,我国学者在命名的时候常把体型小的叫xx猫,体型中等的叫xx豹,体型大的常叫xx虎。有些时候这种命名习惯就显得不够严谨,举个例子,我国北京周口店出土了一种大型猫科动物化石,学者将这种动物命名为杨氏虎,但这种其实是一种狮。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16)

杨氏虎复原图

顺便提一下,“美洲狮科学的名称是美洲金猫”是错误的说法。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说这个问题美洲狮是“美洲金猫”?大错特错

10、基因验证:目前已经证实了狮子99%的可能性是犬科,只差最后一步即基因验证了。由于DNA解析极其复杂……

算了打住吧,这些胡编乱造的东西我也懒得码字了。

既然谈到了DNA,那就有必要说一下图中这个家伙。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17)

狮虎兽

狮子和虎杂交产生的狮虎兽。这存在足以证明狮子是猫科了。

如果狮子是犬科,为什么两种不同科的动物可以杂交产生后代?

如果狮子是犬科,为什么没搞出个狮狼兽或者狮犬兽?

手动分割线,休息一下

除了上面那十条“依据”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观点,如下图,说狮子像犬科动物一样脸长、不擅长爬树。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18)

网友的发言

狮子脸长

与圆头圆脑的小猫相比,狮子看起来确实显得脸长。但是看脸算什么本事,咱们看头骨。

下图中的头骨模型分别是狮(左上)、虎(右上)、豹(左下)、美洲豹(右下)。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19)

下图是一组猫科动物的头骨合照。最大的两个:上面的是狮,下面的是虎。左边的一列从上到下依次是:猎豹,美洲狮,雪豹,美洲豹,豹。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20)

下图中的头骨模型分别是灰狼(左)和豺(右)。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21)

都不用讲数据,图片就可以看得很直观了。狮子虽然看起来显得脸长,但头骨的长宽比在猫科中属于正常范畴,远远比不上犬科的长脸。而且猫科和犬科的头骨构造也有明显的不同。

狮子不擅长爬树

狮子为什么被人划成猫科(辟谣狮子是犬科)(22)

前面说过,狮子在灵活度、攀爬和跳跃等方面确实显得略逊一筹,但更擅长奔跑,这是在开阔地形环境中演化的结果。

同样的还有猎豹,猎豹的小腿长,胫骨与腓骨连接紧密,活动度比其他猫科动物小得多,这样可以增加奔跑时的稳固性,但降低了攀爬的能力,同样不擅长爬树。

猫科大多擅长攀爬,但也并不是说猫科就必须都是爬树高手,不同环境下演化的方向自然会有所差异。

再来个分割线

也有网友提出,在1979版《辞海》中,把狮子归到犬科。

条件所限,这个说法我是难以考证了。希望有兴趣、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去查阅一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