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家诗圣杜甫(诗圣杜甫人格精神)

杜甫是中华传统文化标志性的人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动荡社会,经历了安史之乱,一生与万方多难的时代相联系。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文学大家诗圣杜甫(诗圣杜甫人格精神)(1)

南宋理学宗师朱熹把他列为中国历史上五位伟大人物之一。依次是汉代的诸葛亮,唐代的杜甫、颜真卿、韩愈,北宋的范仲淹。其中只有杜甫一生大多是在民间,在颠沛流离的苦难之中。闻一多先生称杜甫是四千年中华文化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196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杜甫为四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诗圣"杜甫之称,不仅圣在诗歌,更圣在他不以地位卑微而逃避社会责任,圣在他视家国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的人格精神。

文学大家诗圣杜甫(诗圣杜甫人格精神)(2)

他继承《诗经》、汉乐府现实主义传统,以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以成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抒发忧国忧民、同情人民、鞭挞丑恶的思想感情。我认为继承杜甫精神,就是在追求杜甫那样的诗人形象、文人筋骨、民族大义。从诗词创作的角度思考,最重要的就是,以热爱祖国、同情人民、鞭挞丑恶作为诗词创作和审美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思想影响杜甫一生,他始终追求致君尧舜,"每饭未尝忘君",他对唐王朝忠心耿耿,是真心地"忠君爱民",主张实行"仁政"、"德治",儒家思想融化到其血液中,热爱祖国,成为杜诗的灵魂。关心国家命运,成为杜甫一生诗歌创作的主题,其全部作品都体现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安史之乱,杜甫身陷叛军中,官军在咸阳西边的陈陶和武功青坂战败,他写下《悲陈陶》和《悲青坂》。

文学大家诗圣杜甫(诗圣杜甫人格精神)(3)

"四万义军同日死",因而"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他也想出谋官军,"焉得附出与我军:忍等明年莫仓卒!"希望重整应战,以期胜利。杜甫亲眼看到首都陷落破败,是春天到来,而国破家亡,山河仍在,而春城草木,兴亡慨叹,蔚然凝怀。

伤心悲愤写下《春望》诗,有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在梓州时,听到安史大乱平息,热爱祖国之情和苦难沧桑之感都到心头,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唱出名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人评之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真挚的爱国之情跃然笔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