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不适合喝柿叶茶(一次难以忘怀的)

我喜欢饮茶的习惯是与生俱来的,这与我出身于喜欢饮茶的回族家庭有关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回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喜欢饮茶,饮茶与自己的饮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饮茶习惯和传统生活习惯,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哪些人不适合喝柿叶茶?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哪些人不适合喝柿叶茶(一次难以忘怀的)

哪些人不适合喝柿叶茶

我喜欢饮茶的习惯是与生俱来的,这与我出身于喜欢饮茶的回族家庭有关。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回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喜欢饮茶,饮茶与自己的饮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饮茶习惯和传统生活习惯。

回族同胞喝茶主要有三类:清饮、奶茶和盖碗茶,极具代表性的是盖碗茶,又称“三炮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茶叶为原料的饮食文化不断发展,在冲、饮茶的基础上,出现了“灌灌茶”、“油茶”、“面茶”等饮食品种。

我喝过不同类型的茶叶,也喝过不同价位的茶叶,也喝过各中不同类型的茶叶衍生的饮料,有过很多不同的体验。

九二年后半年,我参加工作刚七年,被抽调去农村搞“社教”活动,分配到当时地区公署所在县近郊乡的半山--一个村,该村不通公路,距乡政府所在地13里山路,爬山要走两个多小时。700多人口,基本是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读完初中的只有一人。当时农村攀比经常说:哪个村有多好,哪个村有多少工作人员。而这个村就没有一个工作人员,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日子过的紧紧巴巴。

这个时期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落后地区的生产力还在逐渐恢复阶段,物质相对于其他发达还是匮乏,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大的改观。在我二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我还从未在这种乡村生活过,而我这次要住在这个村,开展整整半年的“社教”活动。

这个村虽然穷困落后,但民风特别淳朴,村民特别善良。虽然“社教”活动要求我们工作人员要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但由于条件限制,我进村后只能被安排住在村主任家,吃饭采取派饭制,由村文书负责安排,一户农民家安排一天。村民们知道我是回族,每家都从集市买来了菜籽油,准备了鸡蛋。

第二天的派饭我是在村文书家吃的。文书是一个善谈的人,三十多岁,比我长七八岁。中午,我走进村文书家,文书叨叨嚷嚷地说了一大摞欢迎词,找出来一个白瓷缸,从一个瓷罐中抓了一把茶叶给我泡了一杯茶叶。我端起缸子喝了一口,苦涩味呛人。我看看缸子茶水表面,有些漂浮的茶叶都是碎末,摇摇缸子,茶水里基本没有完整条索的茶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茶叶,但又确实难以下咽,就借口茶水烫慢慢地把缸子放到了桌子上。

文书看出来了我的尴尬,只好解释这是我没有喝过的柿叶茶。村子距离集市远,经济又不宽裕,大多数农民家里都不买茶喝,只是在秋季捡拾一些村边生长的柿子树树叶,揉碎晒干,在往里面混一点茶叶,就存在家里自己当茶喝。

我是学农的,知道柿子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学价值,柿子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瓜氨酸、碘、钙等,其矿物质的含量超过苹果、梨、桃等水果。柿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柿子性寒,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镇咳、怯痰等功效。另外柿子叶煮水喝,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在生活紧张时期,柿子在农村还当作粮食来储备来救急。但用柿叶晒茶喝,我还是第一次。

现在,农村生活越来越好了,但这次喝柿叶茶体验给我的影响使我几十年了始终难以忘记。我只想说这是一个特殊的印记,一个特殊年代带来特殊的体验。柿子虽然营养价值和医学价值很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能开发出对人类有益的许许多多的营养品,但决不能代替茶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