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系的兄妹叫表还是堂 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

堂、表不分的尴尬

喜欢看电视剧的诸位看官,不知道是否对《末代皇帝传奇》这部电视剧有印象。在这部电视剧里面,川岛芳子称呼溥仪为“表哥”。事实上,近些年来,很多电视剧都存在将亲兄弟的下一代,称之为表兄弟关系。

父系的兄妹叫表还是堂 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1)

小编至今依旧很费解:难不成这个时代,导演和编剧们已经到了堂、表不分的情况?还是另有隐情?

事实上,对于堂和表之间的划分,可以简单归纳为:爸爸一系叫做堂,妈妈一系叫做表,只是,这其中原因何在?

内外有别

实际上,这个问题涉及到华夏文明的伦理观念。在华夏文化中,奉行父系传承。所谓父系传承,可以理解成父亲一系才可以视为一个家族,一个祖先。事实上,传统农村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就是基于这种观念:毕竟过去的农民认为,女儿是别人家的人,唯独儿子才是自己家的人。

而基于这种观念,于是,亲戚之间有了内亲和外亲的区别。

父系的兄妹叫表还是堂 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2)

所谓内亲,可以视为属于本家类的亲戚。比如伯伯或者叔叔的儿子,就是自己的本家,那么,可以将其视为堂兄弟。而外亲,则是指不能被视为本家的亲戚。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姑姑或者舅舅的儿女:被视为表兄弟。

当然按照现行的法律,表兄妹和堂兄妹都是禁止结婚的。但是在古代社会,堂兄妹之间是不得通婚的,但是表兄妹之间却是可以的。典型的例子是是汉朝的汉武帝,其第一任妻子就是自己姑姑的女儿陈阿娇。这是典型的表兄妹通婚。

父系的兄妹叫表还是堂 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3)

而古人为了强调外亲的属性,在很多亲戚的称呼上,都有“外”这个字:比如外侄、外孙子、外甥。这些,都是典型的外亲。

并且,在财产继承上,往往内亲具备继承权,而外亲不具备。举个简单的例子:明朝灭亡后,明朝残余势力在江南重建明朝,这便是历史上的南明。而南明朝廷在筛选皇帝的时候,就是按照传统伦理来筛选:

首先父死子继,崇祯帝死了,皇位该崇祯的儿子来继承,但是很不幸,崇祯帝的儿子们都没在江南,因此需要崇祯的侄儿。但是崇祯能成为皇帝,是因为他的老爸泰昌皇帝只有俩儿子,一个是崇祯的大哥天启帝。天启帝死的时候没有儿子,才让崇祯捡了个大便宜。因此继承人就要再往上寻找,就这样,找到了福王朱由崧,来做继承人。

父系的兄妹叫表还是堂 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4)

事实上在中国,不论是皇族继承还是民间财产继承,都是这种套路。甚至假设某皇帝死后,如果没有儿子只有女儿,那么皇位继承权也轮不到女儿,只能由儿子继承。甚至过去民间的财产传承,也奉行这个原则。当然这个原则在当下的《继承法》角度下,是被否定的。

内外划分的渊源

熟悉欧洲历史的朋友或许会发现,中国的观念和欧洲截然不同。比如欧洲国家,女儿和外孙子,都可能继承王位,而在中国历史上,外亲名义继位的例子,基本上没有。说基本上没有是因为,有两起案例具备模糊的外亲继位属性:

父系的兄妹叫表还是堂 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5)

西晋末年,匈奴王刘渊自称自己是汉朝皇帝的外甥,于是造西晋的反,建立了“汉”国,法统上继承蜀汉。不过随着汉国朝廷觉得自己站稳了脚跟,又主动改国号为赵国,和汉撇清了关系。当然,刘渊这个外甥是冒名顶替,不足为信。

再就是五代后周时期,后周皇帝郭威临终前将皇位传给外亲柴荣。不过,事实上柴荣继位的依据是自己过继给了郭威。这也是为什么柴荣当皇帝,柴荣的生父依旧没有被册封为太上皇的原因之一。

那么,古人为什么如此在意内亲和外亲的划分?

父系的兄妹叫表还是堂 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6)

其实这是农耕文化所折射出来的必然现象。

我国古代奉行农耕经济。并且,这一经济模式受到封建法权保护。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持封建社会稳定,对封建家族的权利,也给予保障。这就导致了封建帝国如同一个大的家族,而具体的家族宛如一个个小的封建朝廷,这便形成了特有的宗族现象。甚至时至今日,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宗族文化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

而宗族的建立纽带,便是有着共同的父系祖先,于是,有了内亲。

父系的兄妹叫表还是堂 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7)

并且,内亲和外亲的时效,也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古代社会,一个人的下一代,可能和堂兄弟的儿子保持着来往,但却很难和表兄弟的下一代有什么来往。甚至不客气的说,自己的下一代,和表兄弟的下一代,其实早就不是什么亲戚了,而是路人。

换句话说,外亲的时效维持,只能维持一两代人,甚至还存在随着姑姑或者舅舅的去世,而逐渐和姑姑家或者舅舅家断绝了亲戚往来走动的现象。毕竟,外亲之间很难形成共鸣。

父系的兄妹叫表还是堂 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8)

而内亲则不同。当然,内亲也有时效性。一般来说,内亲的时效周期是五代人。过了五代人以后,意味着出了五服,出了五服的本家,虽然还算得上本家,但也和路人没区别的。

并且,堂兄弟的下一代之间,还可以以族兄弟自居,但是表兄弟之间的下一代叫什么?古人没设立这个概念,也说明了外亲的时效太短,不敌内亲。

堂、表命名依据

那么说了半天,为什么内亲往往叫堂,外亲则叫表?

这其实,也涉及到古人的一个概念。

首先说“堂”。古人把家族称为“堂”。比如“四世同堂”,指的是四代人同时在一个家族里。因此,“堂”可以视为家族的代名词。堂兄、堂弟,即一个家族内部的兄弟。

父系的兄妹叫表还是堂 为什么爸爸一系叫堂(9)

再说“表”。我国民间有句话,叫“一表三千里”。意思是只要亲戚之间带个“表”字儿,关系宛如三千里一样遥远。所谓“表”,指的是名义上、表面上,而非真正的。因此,表兄、表弟的亲属关系,只能维持一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