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踏青挖野菜(雨水节气豌苗初生)

雨水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至,滋润万物,气温开始渐渐回暖。

《逸周书》中记载着雨水节后“草木萌动”的物候,油菜、冬麦等各种农作物在春雨的滋润下开始返青。

雨水至,倒春寒

连绵春雨引起气温变化,雨水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很多地方会出现 “倒春寒”的现象。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容易损耗人体阳气。

民间常有“春捂”的传统,就是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暖,不要脱下棉衣,尤其护好头、腿和脚等部位。

雨润新生,苗嫩春鲜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雨水时节,萌生万物,豌豆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吐出新芽。

一茬茬青翠欲滴的嫩苗,散发着春日的清香。尝上一口,爽嫩的滋味让沉睡了一冬的脾胃苏醒。

豆苗嫩时可食

豆苗是豌豆萌发出2~4个子叶时的幼苗,含有丰富钾、磷等营养元素。它是春天不可错过的一道时令菜,嫩绿的豆苗有着豌豆的清香,吃来新鲜爽口。

钾是维持肌肉运作的必需物质,并能调节血压;磷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可促进脂肪及糖类代谢。豆苗也含大量膳食纤维,可加快肠道蠕动速度,帮助排便。

食豆苗之清香

刚刚采下的豆苗嫩芽气味清香,质地柔嫩,在烹制时要注意火候掌控,避免过度烹煮,破坏它本身的滑嫩口感。

多种做法品豆苗鲜嫩~

上海人家里一般是清炒豆苗,此外蒜蓉、上汤的烧法也很赞,涮火锅的时候烫一点更是非常清爽解腻。

1、焯水凉拌:

春日踏青挖野菜(雨水节气豌苗初生)(1)

简单的焯水凉拌,也可以吃到豆苗的清香。

将豆苗在沸水中稍微焯一下,取出快速放入冷水中,再沥干水分,用盐和芝麻油调味即可。

2、上汤豆苗:

春日踏青挖野菜(雨水节气豌苗初生)(2)

豆苗最适宜做汤,上汤豆苗做法简单,准备少许平菇、皮蛋碎末、瘦肉丝、蒜头片一同翻炒,然后加水煮开放入去根的豆苗,待烫至豆苗熟软后加入适量麻油、盐调味即可上盘。特别提醒,下豆苗的时候不要盖盖子,可以保持色泽青嫩。

3、鸡丝豆苗:

春日踏青挖野菜(雨水节气豌苗初生)(3)

以豆苗、山鸡丝制作的鸡丝豆苗,清爽的口感推荐无肉不欢的你试试看~将鸡胸肉洗净切丝并加调料和鸡蛋清、干淀粉上浆。然后热油锅滑炒鸡丝后捞出控干油份。锅底留一点余油烧热,放入控干净油的鸡丝和豆苗翻炒几下,放调料调味,最后勾芡就可出锅啦!

豆苗在选购时要留心其根部,如果根部变色发黑说明已经不新鲜了,买回家的新鲜豆苗最好立刻食用。

雨水饮食祛湿寒

雨水时节虽然还有寒意,但人体内阳气已经开始生发。气候环境变化和饮食失节会加重脾胃负担,所以雨水时节要饮食适量,日常吃七分饱为好。

养肝补脾

中医认为,春季阳气升发主要对应人的肝,且与脾脏关系密切。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风多物燥,食物以平性为宜,适当少酸多甘,可多食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等,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

可以适当多吃山药,山药有“白色山药胜人参”的说法,有补脾肺肾、益气养阴的功效,还有助降血糖血脂、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作用。

祛风除湿

早春时节,寒意未尽,即便午后风是暖的,早晚依旧湿寒。中医讲:湿困脾,即湿气会直接影响到脾胃。

如《千金月令》中所说,春月宜喝粥,建议用百合、茯苓、莲子、山药煮粥,以达到健脾利湿的功效。

雨水节气还有三忌:

忌冷水

尽管很多人认为冷水洗脸可以保健,但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若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很容易侵入关节出现酸痛。

忌剧烈运动

早春不宜做过于激烈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上升,避免体内中气消耗太过而使肝气失控,出现上火征兆。

忌生闷气

雨水节气天气无常,容易使人情绪波动,“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所以一定要保持心境平和,养心护心。

综合:生命时报、上海发布、养生中国、上海女性

编辑:毛雯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