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古人类遗址(青藏高原16万年前古人类如何被发现)

记者 马纯潇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每当听到她们唱起这首《青藏高原》,那荡气回肠的追问便会直抵灵魂深处。然而多少年来,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直到一位名叫张东菊的女考古学家用她震惊世界的发现告诉我们,青藏高原上最古老的呼唤,来自距今至少16万年前的“夏河丹尼索瓦人”(以下简称“夏河人”)。

这一发现,为张东菊赢得多项世界级荣誉,近日,她又因此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那么,“夏河人”究竟是什么人?“夏河人”是如何被发现的?他们与现代人类是什么样的关系?又有哪些已解和未解之谜?这一切,需要从“X女孩”讲起。

青藏高原古人类遗址(青藏高原16万年前古人类如何被发现)(1)

青藏高原古人类遗址(青藏高原16万年前古人类如何被发现)(2)

青藏高原古人类遗址(青藏高原16万年前古人类如何被发现)(3)

青藏高原古人类遗址(青藏高原16万年前古人类如何被发现)(4)

青藏高原古人类遗址(青藏高原16万年前古人类如何被发现)(5)

图片说明:在白石崖溶洞出土的打制石器。

已知的和未知的

通过发掘和研究,关于夏河人的一些疑问被解开,而有更多的疑问仍然待解。

比如,夏河人使用什么工具?他们吃什么?张东菊团队在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打制石器,而石器又以刮削器为主,也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刀。这又与夏河人的食物有关。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这反映夏河人吃了大量的肉类食物。但是,不同的地层也就是随着时间变化,出土的动物骨骼又有很大的变化。下部地层也就是早期出土的多是犀牛、野牛、鬣狗等大型动物骨骼,而上部地层出土的多是羚羊、狐狸等小型动物骨骼。这反映出夏河人在十几万年的时间内捕猎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到底是人类捕猎行为发生了变化,还是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仍是待解之谜。

咱们前文曾经说过EPAS1基因。这是一种人类适应高原高寒缺氧环境的基因,我国青藏高原的居民普遍具有这种基因,而这种基因竟然也存在于丹尼索瓦人的身体里,可是丹尼索瓦洞所在的海拔只有700米,这种基因是怎么来的呢?如今在青藏高原发现夏河丹尼索瓦人之后,问题似乎很容易找到答案: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夏河人有足够时间在适应高海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基因突变并富集EPAS1基因。当然,这只是一种合理的猜想,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发现和更深入的研究来证实。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今天青藏高原居民身上的EPAS1基因与夏河人有关吗?

夏河人化石同样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夏河人下颌骨保留有完整的第一、二臼齿,第二臼齿有3个齿根,而第三臼齿先天缺失或未萌发,但留有臼齿后空间。其中, 臼齿第三齿根现象在中国现生人群和美洲土著人群中发生概率超过40%,而在其他非亚洲现代人中发生概率不超过3.5%。这又说明了什么?

当然,还有更多更多的疑问。比如,当我们的祖先现代智人于四万年前也来到青藏高原,他们和夏河人有没有相遇?是爆发了血与火的战争还是相爱相杀?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们,夏河人是不是“亦有贡献”?

这一个个疑问既令人困惑又让人着迷。于是,刚刚从北京领奖归来,张东菊立马回到了发掘现场,她要继续做“高原做题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