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醒的高级句子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人类有许多无法超越的极限。

比如人体温度将至零度以下时,组织会结冰,细胞会被摧毁;噪声超过175分贝时,人类的大脑皮层、内脏器官严重受损,无法生存;人类坚持不睡觉的极限是264小时;严格断水的极限是3天…

而邓巴数,是人类的社交极限——150人!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150定律。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它代表的意思是,穷尽个体的极限,我们一生之中能够密切交往的人数,不会超过150人。

现代社会,通讯工具的发达,使我们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但哪怕你的手机通讯录里存了2000个联系人,哪怕你的微信朋友圈已经加满了5000人,但你真正能够维系的圈子,也就是这150人。

这150人不一定跟你都是铁哥们儿,但他们是跟你联系更紧密的人,他们跟你的联系,足以影响到你的很多行为。

你有没有发现,有的单位里有几杆“大烟枪”,这个单位里抽烟的人就会多起来?你的亲朋好友里有人在练马拉松,于是大家都开始跟着练?你是不是因为身边的朋友推荐,才开始看书学习?

所以,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往,是很重要的,你只有150个人的名额。回头,请你再检查一下自己的通讯录和微信,能够加为星标的那150个人,你一定要慎之又慎。

但是如果你的交往范围非常窄,线上线下频繁交往的人不足150人,那就说明你的圈子太窄了,同样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你就得想办法扩充这个数值,增加自己的社交圈。

人间清醒的高级句子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1)

当然,即使你达到这一标准,这150人中,精密交往的人数也不会超过20人,我们称之为亲密关系。从20人外延,到150人,到乡人同门,到同一个省份,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共情能力是逐层衰减的。

有句话叫:事非亲历,不知其艰。这就是我们陷于苦难时,别人不来跟我们共情的原因。

如同在水中扔了一块石头,从中心向外,涟漪的波峰越来越小。就好比我最在意我的家人,然后是身边的朋友,接着是我的同乡,我的国人,依次递减是一个道理。

而这种同情到了某一个节点,便会衰减成无动于衷。也就是说,这个圈子以外的悲欢离合,已经不会让你有过多的触动。

人类的情感不相通是天性,本就是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人们也从来都不掩饰这一倾向。

不关心就是不关心。

所以,能够理解别人的痛苦,靠的是共情能力,也就是一种感同身受、“我能够看到并且理解你”的能力。

这种极其珍贵的能力,同样存在着烈度与幅度上的不同。如果他能对身边人产生同情心与同理心,我们会认为他是个善良的人,受欢迎的人,可以引为知己。

如果他能对一代人的难处和苦难产生触动,进而为之奋争努力,我们称他为具有悲悯之心的伟人。

如果他能察觉古往今来人世间的所有痛苦和磨难,并为世人寻求解脱之道,我们尊他为观音菩萨、世间佛。

而普通人能做到的极致,大多停留在第一层。也就是说,只能感知身边人的痛苦,并与之产生共鸣。

比如,我就是个普通人。

就人性来说,人类道德是人类社会存续的基础。但不是必须要极度高尚才称得上是道德,大多数人只要能维持基本道德就已经很不错了。

无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而是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

能做到这一点

就洗洗睡吧,晚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