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演大山的女儿有些什么演员(来自偏僻山乡的她)

——著名评剧演员贾玉兰的昨天与今天

出演大山的女儿有些什么演员(来自偏僻山乡的她)(1)

在上世纪80年代,记者曾是很多人羡慕的职业,人称“无冕之王”。其实,记者也有苦衷不为人知。比如,那时报纸每天仅有4个版面,而记者却有好几十甚至上百,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发稿难。这还在其次。更难的是,我任职的长春日报社老总,为了提高稿件质量,要求每个记者必须每月在头版发一篇头条报道,否则就算没有完成任务。

1983年夏,我一到长春日报社文艺部报到,就被这个硬性规定难到了!作为党报,排在第一位的政务报道,其次是经济,而文艺体育则屈居最末。要想上头版头条,谈何容易?部主任老冯是个老报人,也是个热心人,主动来指点我这个新人:“双阳县的评剧团,跋山涉水,常年坚持下乡为农民送戏,挖掘一下,肯定可以上头条。”于是,我在这个剧团下乡演出归来之际前去采访,在搜集到足够素材后,写出了题为《双阳县评剧团被誉为“扁担剧团”》的报道。老总看过后,很满意,指定刊登在头版头条,还配发了评论。这也是我报人生涯打响的第一炮。

也正是那次采访,我知道了贾玉兰。那年,她刚刚20岁。团长介绍说,她在1978年考入双阳县地方戏剧团,1980年调入县评剧团任主演。“这是一颗好苗子,曾在评剧《月难圆》中担任主角,很成功。你能不能宣传一下?”听了团长的建议,我有些为难。报纸宣传一个演员,需要一个契机,也就是一个新闻“由头”,比如出演有轰动效应的新作,或者获得大奖……

3年后,契机来了。双阳县的评剧作家张福先、张会文(合称“双阳二张”)继《月难圆》之后,又推出新作《桃花怨》,主演也是贾玉兰。于是,我前往双阳县城,在剧团采访了她,以《山乡飞出一只百灵鸟》为题,1986年10月14日在报上发表了下面这篇通讯——

热心的评剧观众大概还记得在1981年长春戏剧百花会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贾玉兰吧?那时,不满20岁的小贾在评剧《月难圆》中塑造了一个富于理想、性格开朗的农村新人形象一杏梅。她那纯真的表演和百灵鸟一样清亮的歌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专家们的交口称赞。不久,《月难圆》赴京参加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又轰动首都剧场。此剧先后获文化部、吉林省、长春市各级奖励,这其中自然有小贾这位女主角一份功劳。

出演大山的女儿有些什么演员(来自偏僻山乡的她)(2)

《月难圆》剧照

小贾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她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她是双阳土生土长的乡下孩子。她的家乡就是著名的长山快杨的产地——双阳县太平镇长山屯。那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小时候,小贾常常与伙伴们一边拾柴,一边对着山林放声歌唱,是大自然培养了她的艺术兴趣。上学以后,小贾参加了学校的文艺队,从此便和表演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7岁那年,小贾应招考入双阳地方戏剧团,两年后转入县评剧团。《月难圆》是她走上评剧舞台演出的第一个大戏。

“我过去只唱过二人转,评剧还没入门,上台就当女主角,心里没底啊!在老同志的帮助和鼓励下,我才壮着胆子登了台。没想到在长春演出,竟得到省城观众的好评。最使我难忘的是在北京演出后与新风霞老师相处的那些日子。”小贾深情地回忆起往事……

那天,《月难圆》剧组在首都人民剧场进行晚场演出。幕落之后,观众都退场了,新凤霞让人背上舞台要见小贾。这个山乡女孩子很小就听熟了《刘巧儿》,对新凤霞敬慕已久,当她知道面前的人就是自己崇拜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时,热泪滚滚而下。新凤霞亲切地对小贾说:“你很有发展。你是我认识的评剧演员中岁数最小的一个。明天到我家去作客,好吗?”小贾激动得连连点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二天,在新凤霞家中,评剧界的老将向新兵赠送了她撰写的回忆录,并正式举行了收徒仪式。在剧团领导同志的安排下,小贾幸运地在新凤霞身边学习了7个月之久.从发音吐字到举手投足,新凤霞言传身教,使小贾有了显著的提高。新凤霞在“文革”期间遭受迫害,身体受到严重摧残,至今行走困难。但在教《花为媒》中《花园》一场戏时,有一个动作小贾怎么做也达不到要求,新凤霞就顽强地站起来亲自示范……

“我和新凤霞老师学了戏,也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人。”小贾慨叹地说,“她对我这个乡下孩子像慈母一样关怀。当时北京天气很热,她就把自己年轻时穿的裙子找出来让我穿。怕我想家,就让阿姨包东北入爱吃的韭菜馅饺子给我吃。”

学习结束后,小贾回到山区向乡亲们做汇报演出。一出《花为媒》,在仅有几万人的双阳县小镇一连演了11场,场场满座。乡亲们高兴地说:“咱山乡飞出的百灵鸟,有了‘刘巧儿’这样的名师指点,飞得更高了!”

1983年小贾在评剧《姑姑屯传奇》中扮演了女主角彩莲,该剧在参加长春市汇演时曾获奖。专家们认为,小贾现在的演唱发音圆润,咬字清楚,动作的分寸感强,进步的幅度是很大的。最近,吉林省双阳县的评剧作家们的又一部新作《桃花怨》又开排了。不久后我们又将在舞台上一睹剧坛新秀的风采了。

这是在报纸上第一篇宣传贾玉兰的文章。她对我的鼓励很感谢,表示要再接再厉。为了提高艺术表演水平,她在1990年走出了小县城,调入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大约半年后,我收到了她与丈夫王景恒的来信。她在信中告诉我,“到这里一切还都可以,工作、生活虽然有些困难,但也是可以克服的。剧团里的老师、同志及领导对我们也不错,只要自己努力,肯下功夫,是会有些进展的(生活和事业)……”

出演大山的女儿有些什么演员(来自偏僻山乡的她)(3)

出演大山的女儿有些什么演员(来自偏僻山乡的她)(4)

出演大山的女儿有些什么演员(来自偏僻山乡的她)(5)

后来,我听说贾玉兰在石家庄的确发展不错,以其优美的唱腔、俊美的扮相,赢得河北观众的喜爱,曾数次应邀随团赴台湾进行讲学、演出、拍摄等艺术交流活动,还获得石家庄市“跨世纪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2001年12月,在乡情驱使下,贾玉兰回到东北,调入长春评剧院。

贾玉兰多才多艺,几十年来曾获得过很多奖项。她还撰写了《蓦然回首“月难圆”》、《尤想当年“一加一”——第五届东北三省戏剧小品大赛随想》、《戏曲与小品之管见——兼议第五届东北三省戏剧小品大、《长白“撷韵”赏析——兼及诗词、唱词之比较》等文发表在《吉林日报》、《学问》等报刊。如今,她已是国家一级演员。

贾玉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这得益于她在戏曲艺术上的天分和颖悟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她的新派表演,一招一式颇有恩师风范,被誉为当今最有实力的新派佼佼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