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擂鼓台(陕南第一峰擂鼓台)

紫阳县擂鼓台(陕南第一峰擂鼓台)(1)

老朋友远赴陕南紫阳山中的擂鼓台道观,打电话来邀请到彼一游。言辞之间颇为夸张,盛赞此地风光殊胜,景色之美莫以言说,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带上相机来,再有一位绘制山水国画的画家同来,则更是好上加好,方不辜负此地大好的山光……说得人心痒难耐,兴奋与憧憬弥满了心胸。适逢五一小长假来临,索性到彼一游,看看到底是不是如老友所说,如其不然,大大的要“问罪”一番!

几个小时的车程,从长安南五台进入翻越秦岭的西康高速第一个隧道开始,几百里的路程,风驰电掣一般,经柞水,过镇安,直驱汉阴,一路穿越无数个长长短短的隧道,直至到汉阴县出口下了高速路,转而驶上山间的公路。山路崎岖,弯弯绕绕,更值此地正在扩修公路,挖掘机轰鸣着挖山凿路,沿途可谓是障碍重重,六七十里的山路,竟然走了三四个小时。途中屡次受阻,耽误最久的是在一座石桥上,施工队的大货车正卸水泥,只有一个工人搬卸整整一车的水泥,看着满面泥灰的工人师傅,一趟趟的搬运水泥,谁能忍心让人家让路!这一等就是半个多钟头,实在心焦的不行,就上上下下的闲走一回,看山观景,打发时间。

陕南的山色,青翠活泼,山野间随处可见一丛丛的翠竹,婀娜多姿。汉阴以及毗邻的紫阳等县盛产茶叶,故而,山野之间,时常可见一片一片大小不一的茶园,如梯田一样的茶园,一层一层堆砌在上坡上,一座座红瓦白墙的农舍,掩映在青翠的树木之间,远远望去,如童话般的世界。潺潺的流水,从山涧里倾泻而下,顺着沟道一路奔流,时而隐没在灌木丛中,时而露出地表,欢快地奔逐在寂静的山林旷野。看不完的山景,道不出的惬意,难得徜徉一回这陕南的山水之间。

好不容易 到了擂鼓台森林公园景区,又是七公里的山间土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山路,让老刘这个老司机也叫苦不迭。小心谨慎的驾驶着爱车在土路上颠颠簸簸,时不时听到底盘和山石的摩擦声,让老刘心疼不已,自我解嘲说这是考驾照呢!自新车上路以来,如此差的路况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心疼尽管心疼,到此地步,断不能回头,硬着头皮向上走,更加小心翼翼的避让着大大小小的坑洼石头,紧张的握着方向盘的双手都是汗津津的。

叫人无比心焦的漫长旅程总也有个尽头,中午将近一点的时候,终于上到了擂鼓台道观的山脚下。

好一座高耸天际的擂鼓台!

站在台下仰望,只见巨大的台体如石柱参天直插云霄,台顶的古建飞檐翘角,如展翅翱翔的苍鹰,俯视群山,气势夺人!迎接我们的王道长在我们略事歇息之后,就引导我们登台游览,一路上王道长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的给我们介绍擂鼓台悠久的历史以及人文典故。

相传擂鼓台道观是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古庙,至今已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的神灵,在此地享有盛名,几百年来一直香火鼎盛。此地属于紫阳、汉阴、石泉三县的结合部,自古就有“一脚踏三县”的说法,几百年来,三县的善男信女朝台进香还愿络绎不绝,其对真武大帝信仰崇拜的虔诚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似乎是在印证王道长的说法,我们一路上山,遇到一波又一波朝台的男女老少,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还有抱在怀里的襁褓婴儿,还愿的鞭炮声惊天动地,回环缭绕在四围的群山之中,久久不绝。登台的石级护栏两侧,一棵棵古树上缠满的红布条也在印证着当地人们对真武大帝的景仰之情。

自古名山僧道占,洞天福地属仙家。站在擂鼓台道观的最高处真武殿的门前小平台上,抚栏四顾,群山苍茫,如一条条绿色的苍龙纵横交错,岚烟飘渺,恍如仙境。王道长指点着脚下的群山,极为形象的说到,“你看这一座座山峰,像不像五条巨龙,盘旋俯伏在真武大帝的脚下,这万山朝拜的壮观景象,岂不是祖师爷的灵气所致!再看看紧挨着的左侧的小山头,像不像一只乌龟的形状,龟背上的斑纹都数的出来。再看看这边,像不像一条昂首回望的蛇头,正应了真武大帝座下龟蛇二神将的传说……种种件件,莫不说明此地灵气的殊胜!”

山顶的气候变幻无常,突然之间就淅沥娑罗下起雨来,雨点越来越大,黄豆大小的雨珠噼里啪啦砸在屋顶上、台阶上,瞬间就淋湿了人的衣服,匆匆忙忙往台下跑,跑着跑着,太阳又出来了,明晃晃的照在殿宇山峦上。

海拔1896米的擂鼓台,气温比平地要低许多,风雨过后,更是奇寒难耐。观里的道士以及工作人员终日烧着火塘,架着大块木头,火光熊熊。坐在火塘边,胸前烤得热烘烘的,后背却凉风习习,真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和道观里几个老人,烤着火唠闲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老友相逢,自然有很多的话要说。古人云,“满面春风皆朋友,天下知心能几人“,唐人王勃诗中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友之间,虽不能常相聚首,共话桑麻,然心意相通,虽千里万里不能阻隔。王明怀道长是几年来相交甚深的好友,半生飘零的他,进入五十知天命之年以来,境遇日益好转,修道十几年,光阴没有白费,处世接物自有一番出尘超拔的境界。然而,处此纷纭扰攘之世道,虽有普济众生、包举宇宙之鸿志,现实中间,自有许多难以跨越的障碍。

江湖漂泊,如蓬如草,自南而北自北而南,悠悠忽忽几十年,足迹所至,名山大川,福地洞天,饱历风霜,遍尝世味,阅历之丰,远非我辈俗人所能及。故而,我们请教他的时候很多,潜移默化,受益良多。

十几年来,尤其是接触佛道二界的高功大德以来,身心备受濡染,渐渐萌生起出离之心,用佛家的话说就是厌离娑婆,欣向净土,虽为现实所拘,不能畅意东西,也在岁月的洗染之下,颇觉洒脱。因而,数年以来,入名山,访僧道,乐此不疲。教门中人,不乏隐逸山林的高士,远离繁华,清静自然,与天地山川相融,此中乐趣委实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不能畅享的。于我而言,虽不能至,实实在在地心向往之。

人生多不易,烦恼多如山,求不得,放不下,身心俱疲。山林之乐,悠游之福,潇洒飘逸,无牵无挂,任意东西,人世之间,能享受此等福报,不是神仙也胜似神仙。想到此处,不觉黯然神伤。茫茫人世,哪里会有如此的仙境妙境!人所能做的,仅仅也只是暂时的放下,偷得浮生半日闲,息交绝游乐逍遥。实在说,人人活得都挺可怜,故而,明澈通达的人自我安慰道”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为人但求无愧我心”,人生能如此,也算差强人意。

夜幕低垂,山色苍茫,山顶没有电,只能秉烛夜谈。整座大山沉入黑暗的世界,唯有这幽幽的烛光,透射出人间的光明与温暖。谈过往之种种得与失,目前的困惑与难题,将来的种种希望和憧憬,不知不觉中已到深夜时分,夜黑得深沉,无边无际,伸手不见五指,唯有山风呼啸环绕,吹击着窗户响振不绝于耳。身处此境,不觉浮想联翩,幽幽的思绪飞越了无限关山,那么绵密,那样的悠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