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

汉代“兼篆之古隶”《祀三公山碑》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1)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2)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3)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4)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5)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6)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7)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8)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9)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10)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11)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12)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13)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14)

《祀三公山碑》并题跋(梁启超旧藏)

《祀三公山碑》繁体释文:

元初四年。常山相隴 馮君到官。承饑衰 後。□惟三公御語山。三條別神。 在領 。吏民禱祀。興雲膚寸。偏雨四維。遭離羌寇。蝗旱鬲我。民流道荒。醮祠希 。□猷 行。由是之來。和氣 臻。乃來道要。本祖其原。以三公 廣。其靈尢神。處幽道艱。存 者難。卜擇吉□治。東就衡山。起堂立壇。雙闕夾門。薦牲納禮。以寍其神。神熹其位。甘雨屢降。報如景響。國界大豐。穀斗三錢。民無疾苦。永保其 。長史魯國顏洨、五官掾閻祐、戶曹史紀受、將作掾王 、元氏令茅匡、丞吳音、廷掾郭洪、戶曹史翟福、工、宋高等刊石紀焉。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15)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16)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17)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18)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19)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20)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21)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22)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23)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24)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25)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26)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27)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28)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29)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30)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31)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32)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33)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34)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35)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36)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37)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38)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39)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40)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41)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42)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43)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44)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45)

《祀三公山碑》原拓

《祀三公山碑》是名垂书史的极有价值的碑刻之一。汉元初四年(117)刻,篆书,10行,行17—20字。现存于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上。

此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元廼贤《河朔访古记》云:“三公神庙,在元氏县西北二十里封龙山下,榜曰‘天台三公之庙’,庙有《汉三公山碑》一通。”即指此碑。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元氏县令王治岐重新访得,始有拓本行世。碑文起首云:“□初四年,‘常山相陇西冯君到官,承饥衰之后,……”翁方纲考定为安帝元初四年(《两汉金石记)。元氏县还曾有另一通隶书《三公山碑》,据《河朔访古记》云,在县西故城西门外八都神坛,即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所著录者。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立,晚于篆书《三公山碑》六十五年。此石久佚。

《祀三公山碑》的字体在篆隶之间,又称“缪篆”,与印玺文字有相同之处。汉印中多见之。笔画由秦篆的圆转,变为汉隶之方折,书风古劲而茂密。齐白石的篆刻深受此碑影响。翁方纲云:“碑凡十行,每行字数参差不齐,字势长短不一,错落古劲,是兼篆之古隶也。”(《两汉金石记》)方朔云:“作阅之有似《石鼓文》,有似《泰山》、《琅邪台刻石》,然结构有圆亦有方.有长行下垂,亦有斜直横拂。细阅之下,隶也,非篆也;亦非徒隶也,乃由篆而趋于隶之渐也。仅能作隶者,不能为此书也;仅能作篆也,亦不能为此书也;必两体兼通,乃能一家独擅。”(《枕经金石跋》)

三公山即今河北元氏县仙翁寨山,在封龙山西十里。是汉代常山郡祭祀,乞雨的重要场所。是元氏县(古常山郡所在地)六大名山之一。在战国,秦,汉,三国时期元氏县(常山郡)的封龙山,三公山,白石山,灵山,无极山均为北方名山。古时还因山而有灵山国,无极国。这一带石家庄地区文化,政治中心。各山均有汉碑。现仅存《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对我国书法艺术有重要价值。

释文:

祀三公山碑元初四年,常山盯陇西冯君到官,承饥衰之后,□惟三公御语山,三条别神,向在领西,吏民祷祀,兴云肤寸,偏雨四维。遭离羌寇,蝗旱鬲我,民流道荒醮祠希罕,□奠不行,由是之来,和气不臻,乃来道要,本祖其原,以三公德广,其灵尤阙,处幽道艰,存之者难,卜择吉□治,东就衡山,起堂立坛,双阙夹门,荐牲纳礼,以宁其神。神熹其位,甘雨屡降,报如景响,国界大丰,谷斗三钱,民无疾苦,永保其年。长史鲁国颜氵交、五官掾阎、户曹史纪受、将作掾王策,元氏令茅匡、丞吴音、廷掾郭洪、户曹史翟福、工宋高等刊石纪焉。

延伸阅读

《祀三公山碑》原石及不同版本选页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46)

现保存在元氏县汉碑堂的《祀三公山碑》原石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47)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48)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49)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50)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51)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52)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53)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54)

汉隶艺术性最高的碑(汉代兼篆之古隶)(5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