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爸妈骗了好几十年(一定要转给咱爸妈看看)

近期,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近日,重庆市公安局联合支付宝蓝马甲、上游新闻,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老年反诈和数字生活“进修课”——反诈助老全攻略直播,帮助老年人提高防范诈骗的意识。

被爸妈骗了好几十年(一定要转给咱爸妈看看)(1)

重庆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涉众犯罪案件侦查支队民警周梁泉、刑侦总队便衣侦查支队民警刘绍静、刑侦总队反诈支队接警处置大队副大队长张宇受邀走进了《反诈助老全攻略》直播间,分享了“关于老年人反诈的那些事儿”。

被爸妈骗了好几十年(一定要转给咱爸妈看看)(2)

主持人:

涉及老年人的非法集资案件主要特点有哪些?

周梁泉:

从近段时间非法集资案件发案情况总体来看,以“高息返利”“消费返利”为幌子的仍是主流、以“解债服务”“字画投资”“养老服务”为噱头的较为猖獗、以“销售农副产品”为名义的有所反弹。公安机关侦办的非法集资案件都有老年投资群众参与其中,有些案件老年群众在整个受损群体中占比很大,特别是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骗局,可以说是专门为老年朋友量身定做的。

主持人:

目前老年人最容易被骗的非法集资案件类型有哪些呢?

周梁泉:

我们梳理了近段时间在重庆区域老年群众参与度高、占比较大的非法集资案件,发现老年人最容易被骗的高发案件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高息返利”“消费返利”,“高息引诱”可以说是非法集资犯罪的“不二法宝”。 犯罪分子在未经有权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往往通过散发传单、开座谈会、口口相传、微信短信等方式进行公开宣传,以承诺还本付息、保底分红等等,引诱老年朋友进行投资,这种模式也是基本的原始形态。去年,公安机关侦办的“歇凤公司”集资诈骗案件,就是这种作案手法,他的受损群体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涉案金额达3000余万元,共涉及500余人。

周梁泉:

第二种方式是以“字画投资”为幌子。犯罪分子往往先以“投资字画能获取高额回报”进行大肆宣传,后又以“字画不宜自己保存”、平台可以“提供销售升值通道”等,进而提供寄存寄售服务,采取签订《购销合同》《贵重物品托管协议书》等手段遮眼障目,层层设套、套上加套、直至套牢。在案侦中我们扣押的字画甚至出现了大量打印复制品,还扣押到涉案公司教授业务员如何将投资人一步一步套牢的“话术”笔记本。犯罪分子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非法吸纳资金。去年,公安机关侦办的“鑫达润泽”非法集资案件,就是这种作案手法,其受损群体绝大多数也为老年人,涉案金额达3亿余元。目前经检察机关批准,公安机关已依法对15名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

周梁泉:

第三种方式是以“养老服务”为名,这涉及到养老这个热点领域。犯罪分子主要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此类非法集资行为是指不具有提供养老服务的真实内容或以投资养老基地、养老建设项目为名,收取会员费、保证金,或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等分产权等方式非法集资。这种犯罪属于暴力形态,突破了“童叟无欺”的传统道德底线,把魔掌伸向了老人,这是不可接受的,其犯罪的恶性很深,老年朋友们一定要小心防范。

被爸妈骗了好几十年(一定要转给咱爸妈看看)(3)

主持人:

非法集资犯罪的本质是什么?

周梁泉:

从近段时间非法集资案件发案情况总体来看,以“高息返利”“消费返利”为幌子的仍是主流、以“解债服务”“字画投资”“养老服务”为噱头的较为猖獗、以“销售农副产品”为名义的有所反弹。公安机关侦办的非法集资案件都有老年投资群众参与其中,有些案件老年群众在整个受损群体中占比很大,特别是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骗局,可以说是专门为老年朋友量身定做的。

主持人:

涉及老年人的非法集资案件主要特点有哪些?

周梁泉:

一句话,就是用后面参与者的本金支付前面参与者的利息,打时间差、做资金盘。通常老年人在收到利息的时候会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冲昏头脑。但是看似你开始拿到了利息,其实是拿别的受骗的人的本金来制造一个骗局。

主持人:

您对于老年朋友还有什么需要提醒的吗?

周梁泉:

非法集资是国家明令禁止和严厉打击的非法金融活动,侵犯了国家经济金融正常秩序。参与者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请广大市民自觉远离非法集资。随着犯罪手段的不断翻新,非法集资隐蔽性、欺骗性越来越强,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朋友要增强理性投资和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对以“高息返利”“字画投资”“养老服务”等为噱头进行非法集资的,一定要切实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因为我们老年朋友受伤后难以很快治愈,毕竟“再好的创口药都不如不受伤”。

被爸妈骗了好几十年(一定要转给咱爸妈看看)(4)

主持人

在传统诈骗领域有哪些需要叔叔阿姨警惕的诈骗类型?

刘绍静

第一个就是婚恋交友类诈骗。我跟大家分享个真实的案例:2022年1月10日,邓某某(男、69岁)报警说:其通过征婚广告获知某媛婚姻介绍服务部可以介绍女性相亲对象,并电话联系广告中的联系人李某,约定见面事项。2021年12月3日,邓某某从某区县乘车到重庆主城区,与李某等人见面。“红娘”在收取5800元介绍费之后,安排一中年女子(实际是婚托)和邓某某见面,双方均表示满意,并互留联系方式。邓某某开始和相亲对象联系两天之后被对方拉黑,才发现被骗。

后经查证,李某等人通过该婚姻介绍服务部,以虚假介绍相亲对象的方式诈骗85人(平均年龄65岁,年龄最大的91岁),均分布在重庆各个区县,受害人多为独居老人、低保贫困户、残疾人,涉案金额50余万元。目前公安机关已追回经济损失47万元(待返还受害人)。

主持人

老人们自己是不是都没有意识到是被骗了,就觉得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相亲失败了?

刘绍静

没错,很多老人后面被交往对象“拉黑”,也大多数以为只是交往不成功,不会意识到被骗而报警。这种诈骗主要就是针对老年人中比较弱势的群体,有婚恋需求,却没有更多渠道实现;在签订服务合同时也没有“维权”意识,也不懂对方设下的“陷阱”。

被爸妈骗了好几十年(一定要转给咱爸妈看看)(5)

主持人

叔叔阿姨在这些方面应该怎么去防范呢?

刘绍静

1.在选择婚介服务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可靠、口碑好的服务机构,并签订正式的服务合同,并了解清楚相关的权利义务,发生纠纷及时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民间婚介一定要选择诚信、可靠、熟悉的人,远离非诚信、不了解的人。

2.在同婚介机构介绍的异性接触时,一定要理性,充分了解相亲对象的基本情况,对自己的基本情况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请婚介机构提供相关担保。可以请自己的亲朋好友陪同或是基层组织提供参考意见。

3.关键是掌握财产的主动权,切莫轻信甜言蜜语,切莫投入太快,避免人财两空。

主持人

如果被骗了怎么办呢?

刘绍静

如遇被骗,保留证据,及时报警,警方会全力破案、追赃挽损。

主持人

还有哪些涉及老年人的传统诈骗类型呢?

刘绍静

还有就是“丢包”诈骗。还是举个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2020年4月6日,流窜来渝的伍某某对在涪陵区某处干农活的蔡某某(74岁)说,自己是地质勘探队的工作人员,有人要征收蔡某某干活的那块农田。伍某某用卷尺对农田进行测量,接着就指引蔡某某挖坑做标记,蔡某某“不小心”挖出伍某某事先埋藏好的“金乌龟”。伍某某告诉蔡某某金乌龟是真金子做的,见者有份,只要分给自己一点钱,然后整个“金乌龟”就是蔡某某一个人的了。蔡某某信以为真,将家中现金2500元取来交给伍某。

近年来,此类手法诈骗案件较多。虽然此案中为“金乌龟”,实际就是以前最早的“丢包”诈骗套路,就是设下“意外之财”骗局,以获得“意外之财”必须“见者有份”的理由,从受害人手中骗取钱财。只不过以前是捡到钱包,这里变成了“金乌龟”。现在主城里此类手法已经不多见,骗子将目光投向区县农村里年长的、独居或独处的老年人,利用他们无法及时获得正确信息的境况,加以欺骗。

主持人

对此类案件怎么加以防范呢?

刘绍静

所以我们也提醒老人们1.遇事多和家人商量。如遇阻碍和家人联系的,一定是诈骗犯,一定要及时报警。2.不要相信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传说。老年人身体健康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助力。

被爸妈骗了好几十年(一定要转给咱爸妈看看)(6)

主持人

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我市老年人被电信诈骗的情况吗?

张 宇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受害人为60岁以上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高发的诈骗类型为:“杀猪盘”类,占比32.32%;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占比18.18%;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占比14.14%;虚假购物、服务类,占比11.11%;刷单返利类,占比7.07%。

主持人

请分享一下其中“杀猪盘”类的典型案例吗?

张 宇

我来分享个案例,大家就很好理解了。李某,女,60岁,中学退休教师。2022年2月4日,李某收到一个自称是珍爱网工作人员的微信好友申请,由于其在珍爱网上填写过信息,所以没有迟疑,添加了对方。对方给李某推荐了一位男嘉宾林某,聊天后,发现谈不拢,李某拒绝与林某交往。但林某转而让李某登录一个网站帮忙操作,称自己是内部员工不便操作,但有内部信息买“ETH”项目可以稳赚。在对方的指导下,李某使用该账号操作,一段时间后看到账户余额翻了倍,李某很动心,于是自己注册账号开始赚钱,通过向指定银行转账的方式充值并开始投资。几天后,李某发现网站不能提现,才发觉被骗,共计被骗3.6万元。

主持人

“杀猪盘”类手法主要是怎样的?

张 宇

1.未确认网友真实身份前,即使是“网恋关系”,也不要听信对方进行网上投资。

2、不要被所谓的投资平台账户余额所迷惑,这只是一串可人为更改的数字!

3、不要轻易向陌生银行账号转账汇款,任何投资都要多方验证是否合法正规。

4、家人和子女,一定要对老人多加关心,平时要多留意一下他们在生活上的细节,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主持人

再分享一个老年人易受骗的典型案例吧?

张 宇

还有一类就是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诈骗。2022年3月6日,64岁的王某在家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是“重庆保障局提醒:你的医疗卡即将被停用,需要点击网址(www.zigdl.ws)进行申办”。王某点击链接发现是显示为“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网页,根据要求输入了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及取款密码。事后王某察觉不对,到银行查询发现被盗刷三笔999.99元,共计被骗2999.97元。

被爸妈骗了好几十年(一定要转给咱爸妈看看)(7)

主持人

冒充公检法的套路具体是怎样的呢?

张 宇

冒充公检法典型的手法是打电话来自称公检法,说你涉案,要求转账自证清白。刚刚这个案例则是冒充其他单位组织类,就是骗子冒充税务、教育、民政、社会和劳动保障、残联、金融机构(银监会等)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领取补助、退税、助学金等理由,诱骗被害人汇款实施诈骗。第一步:诈骗分子使用+号或00开头的境外、虚拟号码,以官方口吻发送带虚假链接的诈骗短信,诱使受害人点击虚假链接。第二步:诱导受害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主持人

这类型的诈骗,老年朋友们要如何防范呢?

张 宇

1.未知链接不点击!未经核实,请勿轻易泄露、填写个人信息。

2.请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办理相关业务。警惕假冒网站。政府官方网站网址均以“.gov.cn”结尾,请认准官方网站。

主持人

还有没有什么对老年人提醒的?

张 宇

除了这两种最高发的,还有很多类手法,因为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此也希望我们广大老年人记住几条最主要的原则:陌生人来电或加网上好友,不要轻信;不明短信里的链接,不要点击;网上提到转账汇款一定多核实、不要轻易操作;有什么不明白的尽量求助亲朋好友,不要随便相信电话或网线那段的陌生人。

被爸妈骗了好几十年(一定要转给咱爸妈看看)(8)

主持人

是不是电信诈骗类的,老年人受骗的案件相对少一些?

张 宇

确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主要受害人群还是接触网络较多的中青年人,据统计,今年以来,60岁以上的老年人被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仅占所有电诈案件的0.02%。但是随着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老年人也会越来越多地接触网络,而且因为老年人对网络世界不了解、对智能化操作不精通,更容易陷入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陷阱,因此,我们一直在坚持做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反诈宣传防范。比如去年,我们重庆警方就和支付宝蓝马甲联合开展了反诈识骗助老公益展和进社区公益讲座,和腾讯联合组织了反诈广场舞比赛;今年也在南山植物园举办了蓝马甲反诈防骗花展,让赏花游园的老年人可以在游览中学习反诈知识,提高反诈意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