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闰二月能订婚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

在平台上看到有网友提问: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个话题非常火爆,短短的时间内,就有33个回答,阅读量高达762036人次,收藏量也高达803个。

大致看了几位网友的回答,总觉得答案差强人意。在网上大致搜索了一下这个问题,发现这个问题不是新问题,而是在多年之前已经存在这种说法了。

应该说,我们的祖先是聪明智慧的,通过平时的劳动和生活的观察,对气象、物象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总结梳理,然后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便于识记和传播,因此这种民间谚语流传甚广。

2023年闰二月能订婚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1)

“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

“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搞清楚两春是什么东东?一冬是什么东东?

有些网友说,所谓的“两春”分别是指立春和春节,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年前立春的年份其实有很多的,不应该作为特殊现象来看待。

我认为“两春”中的这个“春”是指立春,什么意思呢?就是某个农历年,年后一个立春,年前又一个立春,构成所谓的“两春”。

果不其然,我分析得很正确。

打开老黄历,看了一下2023年的24节气,发现2023年的正月十四是立春,腊月初四又是立春,也就是说2023年在1年之内有两个立春。

不过,这两个立春中间夹的不仅是一个冬,连春夏秋都夹在中间了。

其实,两个立春的谚语不仅是“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还有“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等说法。

对“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这个说法,很容易理解,就是指当年的冬天气温一定比较温暖,不用盖被子也能感到暖和,用科学的概念说就是“暖冬”了。

那么,“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又是什么意思呢?

黄土变成金子,意思是指农民种植的作物能够获得大丰收,农产品能换回大量的金钱。换句话说就是这种年景会风调雨顺,农耕会有好收成。

“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这种说法是真的吗?不要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2023年闰二月能订婚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2)

“双春年”是怎么出现的?

一年之内有两个立春节气被称为“双春年”,一年之内没有立春节气的被称为“寡春年”,在这种年份,年轻人不会选择结婚的,而在“双春年”,选择结婚的青年数量是特别多的。

那么,一年之内为什么有两个立春呢?答案并不复杂,主要因为闰月的缘故。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有白昼和黑夜,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并且,我们习惯了把白雪皑皑的季节叫做冬季,把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的季节称为夏季,把百花盛开的季节称作春季,把树叶凋零的季节叫做秋季。

我们的先辈们生活在季节变化、昼夜交替的地球上,总结了很多的自然规律,他们发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有规律的,于是就把太阳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命名为“回归年”,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大约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回归年是季节年,与季节变化是相关联的,在回归年的基础上,人们发明了24节气。

2023年闰二月能订婚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3)

而农民最习惯使用的是农历月,也就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确定的时间尺度,新月出现的时间是每月月初,满月的时候是每月的十五,残月的时候已经是月底了。这种计时的方法我们称为“朔望月”。1个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一个农历年有12个朔望月,可以算出一年的天数是29.5306×12=354.3672日。

大家发现问题了没有呢?

一个回归年的长度(365日5小时48分46秒)和一个农历年的长度(354.3672日)不一致,农历年比回归年少了10.88天,平均到每个月就少了接近1天。

如果不加以校正的话,农历年2022年的春节还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到了2023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如此算下去,2039年的农历年春节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这种情况显然不符合我们的习惯,怎么办呢?聪明的先民们有办法,发明了闰年和闰月。

为了弥补农历年比回归年少的那些天数,每隔2-4年,就要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农历的闰年就变成了13个月。闰月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如此一来,农历基本上19年为1个周期,正好对应于公历的同一时间。

所以说,在闰月的农历年,一年有13个月,就很容易出现两个“立春”节气了。

2023年闰二月能订婚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4)

“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我倒是觉得,“双春年”的那个冬天可能暖和一些。为什么?因为立春的节气提前了啊,属于冬天的时间就短了啊。当然,这只是一种错觉而已。

为什么?属于冬天的时间并没有短,而是人们习惯把腊月当成是寒冬季节而已。立春提前了,由此可以推理,冬天在月份上也提前了的,比如现在大家有没有觉得提前进入冬天的感觉呢?最近一段时间挺冷的。

关于“双春年”的农谚,还有一种说法: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什么意思?就是说,“双春年”,冬天会非常寒冷,人们会抢购毛皮衣服御寒,导致带毛的动物皮毛价格上涨。

固然,农谚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总结出来的规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国地域广大,气候类型繁多,一种说法不见得适合各地的情况,再加上现在因为人类的活动,导致气候也在发生变化,原有的那些规律也不见得都是真理了。

对这些流传在民间的农谚,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

您说,我分析得有道理吗?欢迎留言和评论。

#三农##三农小分队##我要上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