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冬天穿草鞋不冷吗(穿棉衣草鞋做劳动)

在冰天雪地的漫长冬天,现代城市人有集体供暖,不管是用地暖还是散热管,屋内都温暖如春 ,可你知道以前的河南人是怎么御寒的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落后贫穷,聪明的人们并没有惧怕冬天,仍然积极面对,做棉衣,穿草鞋,睡火炕,生火盆,用各种各样方式抵御寒冷。

农民冬天穿草鞋不冷吗(穿棉衣草鞋做劳动)(1)

李恩义 | 文

别小看土房子和棉布衣服

御寒保暖是一把好手

河南是人类发祥地之一,自古到今不乏抵御寒冷的办法。早在七千年前,人类就知道掘地窖上面棚上树干枝叶上盖泥土防风雨,地窖属于半阴半阳的住处,冬暖夏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走出地窖,盖了房子,逐渐由土房发展成今天的楼房。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广大的农村仍然是土房、砖基土坯房,这种房子墙厚一尺半(50厘米)甚至更厚;安阳县白壁镇东柴村明代阁老郭朴家的楼房砖墙厚近达一米。

有的地方是盐碱地,当地的人们不用瓦,而把盐碱土覆在屋顶上,越下雨,盐碱土越紧密,一点儿也不漏雨雪。

这种房顶不仅墙厚而且屋顶也厚,保温性极好,夏天晒不透,冬天隔寒风。再者过去窗户小,富户家的格窗户里面还有一道窗门,等于两道屏障,更增加了屋内温度。

另外到冬天屋门还要安风门,没有条件安风门的多在门外挂厚实的草苫。隔山墙门安木门或吊门帘,即使有风吹进来,卧室门还有门帘阻挡寒冷。

农村的家庭的主房,大多坐北朝南,向阳,采光充足,这也为屋子增加温度。五六十年代虽然风雪大,化雪时,屋檐冰柱有一尺多长,但屋内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冷。

人们从住房上抵御寒冷外,穿着对于个体来说更重要。旧时农村的人们都穿粗布衣。俗话说,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

农民冬天穿草鞋不冷吗(穿棉衣草鞋做劳动)(2)

粗布是用棉花织成的布,柔软,穿着舒适,棉布里面套新棉花,保暖度极好。穿棉裤棉袄,也有的外出穿棉长袍的,总之穿着不冷为度。

有的人家剪了芦苇毛子搓成绳子,再用纤麻绳把苇毛绳子做成草鞋面,做草鞋面时外面加上马莲草,使做出的草鞋面光鲜美观。草鞋里面垫芦苇毛绒,穿起来十分暖和。蹅起雪来,不怕湿鞋和袜子。穿草鞋走在雪水地里,回头率绝对高。

孩子特点好动贪玩,两手裸露在外边,手最容易冻伤。所以母亲会给孩子戴棉暖袖,把两手揣在暖袖里保暖。

人们为了抵御寒冷不闲着

父亲甚至怕皮袄暖和太安逸

抵御寒冷的首要办法就是劳动。因为劳动全身血液流通加快,就感觉不到冷。所以每到冬天,不少人到油坊工作。

有不少油坊天热歇工,到了冬闲季节才开工。开油坊需要将花生、棉籽等油料作物在大碾盘用大石滚碾压碎,然后再炒热,才能装在模具里,放在油床里再打上油楔子,用大油锤夯砸楔子,挤压出油。

农民冬天穿草鞋不冷吗(穿棉衣草鞋做劳动)(3)

油坊里很暖和,只有油料是热的,出油率才高。另外夯油锤需要大力气,人们在油坊里工作只需穿单衣即可。

人们即使冬天,也不舍得闲着,利用冬闲纺麻经。纺粗麻经,要用纺花车子,一人搅动纺车,一人将麻皮系在纺车轴上,通过转动纺车,不断地续麻皮,纺成麻绳,然后用麻绳去织高粱杆箔。

也有用纤麻织草苫的。草苫用料有麦秆的,也有谷子杆的,是用纤麻绳把麦秆织在一起的。纤麻结实,所以纤麻绳很细,大约直径1毫米多一点即可。纤麻绳是用手通过转动纺锤手工纺制的,一冬天,人们也不闲着,用劳动来驱走寒冷。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县城开教师会,给已过古稀之年的老父亲买了一张熟羊皮,想让母亲给他老人家做一件皮袄。父亲很感动,但说什么也不让母亲给他做。

农民冬天穿草鞋不冷吗(穿棉衣草鞋做劳动)(4)

他说,我穿上皮袄暖和了,就不活动了。父亲一辈子是个出力的人,劳动惯了,不让他劳动,他就不舒服。

再冷的天他也干活,没有活干就出去拾粪,从不拾闲。问他冷不冷,他说活动就不冷,即使八十多岁身板依然硬朗。

暖和睡觉的办法有很多种

最温暖的是母亲的爱

睡觉时,冬天多睡火炕。

过去经济不发达,处于农耕时代,运输业不发达,远离煤矿区,所以很少有人烧煤取暖,为了充分利用火热,每个家庭灶台都连着炕。家家户户把灶台的烟道通到炕里面。

炕是土坯或砖垒的,里边的火道直通屋外的烟囱,每顿饭烧柴禾,余热和烟从炕中通过,既利用了锅灶的余热,又将烟排出屋外,屋内干净,还把炕烧热了,人睡在炕上很暖和。

农民冬天穿草鞋不冷吗(穿棉衣草鞋做劳动)(5)

但炕比较小,一个家庭里人不可能都睡一个炕,睡木床的,事先在木床上铺上谷秆草,豆叶,或茅草;老年人往往身下铺一个大草包。大草包是用两条棉布床单缝成布袋,里面装扬麦秸,老人铺这种草包睡觉既柔软又暖和。

有的还愿意用玉米秸或谷子秆搭草铺睡觉,里面填铺干茅草、豆叶。睡在二尺多高的草铺上面,比席梦思还柔软暖和。

如果在屋里还嫌冷,就在屋里点燃火盆。火盆是生铁铸造的。直径大约五六十公分,火盆沿比较宽,方便人们把脚放在盆沿上取暖。

火盆可点燃木炭,劈柴,玉米核儿等物,可燃物把火盆烧热,余烬也使火盆继续发热,使室内温度不下降。也可把火盆放桌子下双脚蹬在火盆沿上,一边取暖一边读书。

农民冬天穿草鞋不冷吗(穿棉衣草鞋做劳动)(6)

小时候,我们家院子里用高粱杆箔当囤,围了大半囤花生,冬天不时从柴禾垛上拽了豆秸,从花生囤里掏了花生,在屋子里用豆秸烧花生,一家人围着火堆一边剥烧花生吃,一边烤火,屋子里暖暖的,焦花生香味弥漫在屋里觉得特温馨。

睡觉时,有的人还在被窝里放熥壶,让“布衾多年冷似铁”的被窝不再冷若冰霜。熥壶也叫暖壶,一般用锡做成。在锡壶里注入开水,盖好盖,放被窝里暖窝。睡觉时可把熥壶用脚蹬到脚下,用来暖脚。锡壶水凉了可在火上加热,用起来比较方便。

富户人家也有手暖,装开水用来暖手,也可揣怀里取暖。

有的人家在屋里地下挖坑,用砖砌池子,烟道通炕,利用烟囱把烟排除屋外。砖池里燃烧花生壳,杂木、玉米骨头等物,盖好盖子,屋内温度很高。

农民冬天穿草鞋不冷吗(穿棉衣草鞋做劳动)(7)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怕我钻凉被窝,就给我打火簸箕。所谓的火簸箕就是在床下地上点燃一把麦秸,上面用簸箕罩住火苗,簸箕舌头插在我的被窝里,一股热浪包裹我赤裸的身子,也把母亲对儿子的爱传遍全身。一会功夫,就进入深深的睡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李恩义,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古都学会理事、文史论坛成员。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