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44回(长篇历史演义帝国汉风第四回)

评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44回(长篇历史演义帝国汉风第四回)(1)

元·登封古观星台

中华文化,文化中华。人们追寻历史文化遗迹,是为了寻根溯源。千百年来,一代代文人雅士跟随先人足迹,记载挖掘宛东大地上的历史,任你皓首穷经也难书尽万一。社旗一高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王学章先生,与李道生先生合作,以蒙元过渡时期陌康县及所属的申州(今社旗县境内)为对象,潜心精研,访古问今,批阅九载,数易其稿,以章回小说体例,成就一部约65万字的泱泱巨著《帝国汉风》,再现我赊旗乡土历史人文演义。本文为全网首发,敬请关注。


第四回

毛道长隐居三清观

耶律寿初上蝎子山

评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44回(长篇历史演义帝国汉风第四回)(2)

如梦令·乱世

乱世空怀才干,道观清心修炼。

往圣续贤达,静候明君召见。

召见,召见,重整山河一片。

评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44回(长篇历史演义帝国汉风第四回)(3)

出东门过河不远,没风静冷,毫无征兆,骤然下起鹅毛大雪,那大雪纷纷扬扬,瞬间遮盖了枯草败叶,分不清那是道路、那是沟壑。不知这雪是吉兆还是凶兆,耶律寿有些忐忑不安。

他下马牵缰,试探着步行,心事重重,更觉步履沉重。想到今晨刚起床便遇到男女相斗,连顿饭都不让吃个安生,很是晦气。可现在苍天突降大雪,莽莽原野,银装素裹,他盼望是个吉兆,盼望着出现一个洁白无瑕的清平世界。

蝎子山三清观的晨钟,寅时准点响起,清脆悠长,越过山峦,回荡在幽静的峡谷之中。

弟子们起了床,洒扫庭院,之后,到殿堂上香诵经。毛若水到大殿门首,吩咐弟子把正殿和走廊灯笼点亮。弟子们已有序排列,等候师傅到来,奉燃头香。

三清观大殿正位供奉着伏羲天尊,炎帝、黄帝陪伴左右。伏羲人面蛇身,黄帝手捧谷穗,炎帝钻木取火。偏殿供奉着老子、孔子,壁画绘制极其传神。老子聚众,指天讲道,孔子指书,与徒授学。毛若水道长上香毕,道徒依序上香,然后笃诚叩首礼拜,这是道家千年成规。接下来,道徒诵读经文。

已到给弟子讲经时刻,毛若水自感神情恍惚,心不在焉,他吩咐弟子温习昨天功课,独自回到寝房打坐。毛若水两目微闭,悠悠然,神游过往:

初入观中,那时他年方二十五岁,从癸酉年至今,随师修道已经一十七个年头,想当初,先师给自己取法名“若水”,期盼修得大德报效人间。蒙胧间,只见先师引领一跛足之人,前来相见,吩咐他随来人下山,回归民间,成就俗家不凡之事,说罢,飘然而去。浑然间,弟子叩门,他似醒非醒,好大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他琢磨,品味,是梦?是幻?

弟子惠济施礼以告:“自卯时至辰时,上天突降瑞雪,一个时辰过后,嘎然骤停,林间喜鹊环观而飞,甚是壮观,莫非是要有吉祥之事降我道家圣地?”

毛若水起身振袍,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笑答:“瑞雪天降,道观吉祥,天人合一,咸宁且康。传话众徒,今日暂停诵经,出观演练雪仗!”

评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44回(长篇历史演义帝国汉风第四回)(4)

再说耶律寿行至蝎子山下,沿崎岖山道迤逦行进,又行数里,来到通向三清观的九十九级十二台,台阶平缓,马也可以行走。耶律寿来到观前,把马拴在古柏下的桩上,从怀中取出名帖,请守门道童向观主通报。

他立于山门之外,等候道长传见。只见山门巍峨,欧体联语,苍劲浑厚:“圣德万方同景仰,神光六合尽输诚”,横额:“万法归宗”。耶律寿顿时肃然起敬。

毛道长接过名帖,思忖良久,心想,耶律县令此时冒雪造访,会有何事?他凭自己的经验,凡是做官的求仙访道,要么祈求消灾避祸,要么排解郁闷心情,要么祷告升官发财,要么拜神赐福长寿。这个初来乍到的县令,有何需求,他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也得高接远迎。于是,端正道装,亲带道徒,至山门迎见。

耶律寿随毛道长来到殿前,殿门立柱上镌刻隶书联语,庄严肃穆:“天地人永葆和谐;儒释道共济众生 ”,横额:“三教同源”。耶律寿心怀敬畏,暗想,此道观气度不凡,道长真人,必有雄才大略。

入厅,宾主重新见礼。道童献茶毕,退下。耶律寿上下打量道长,年龄不过四十,面色白皙,慈颜善目,温文尔雅,一派儒者风范。再细审,身着道袍,正襟危坐,举止不凡,透见仙风道骨。

毛道长不等耶律寿开口,首先致意:“耶律县令身冒风雪,造访道观,道观顿现异彩,贫道深感荣光。”

耶律寿答道:“卑职久闻先生大名,感佩之至。日前受朝廷重托,于宛东建陌康县。闻先生在此住持道观,喜不自胜。陌康新建,百废待兴,卑职冒昧,欲请先生不吝赐教。”

毛若水一听,这个年轻县令为政事而来,与自己的预判相去甚远,心中暗喜,便说:“恭贺县令履新,祝贵县步步高升。然贫道避乱世于山林,不问时事,无以相助,深望县令见谅。”

耶律寿听出毛若水有意推诿,便托出底话:“卑职诚心请道长相助,助大蒙古帝国在南阳开出一片净土,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某奉中书令耶律楚材之命,来到贵地,欲有所作为。初到赊旗镇,暂住裕元酒馆,从尉掌柜处得知,道长博学多才,曾经为官,善恶分明,志向高远,故而登门造访。愿先生以天下为重,给卑职指点为官之道,赐与治世良方。”

毛若水厌倦官场,在不得底细的情况下,他是不会轻易答应的,于是说:“贵县谬奖,贫道实不敢当。彼时年轻糊涂,曾在官场厮混数载,然性情所致,看不惯‘拜迎长官,下挞庶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又不忍欺压良民,故而挂印辞官,隐居山林。如今,过惯了晨钟暮鼓的生活,不愿再到世间搅混,请大人另请高明。”

耶律寿说:“道门以慈为怀,观主怎能隐忍这般乱世,旁观天下万民于水火?如此既有违教宗,又有辱先生祖上清名,还望先生三思。”

评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44回(长篇历史演义帝国汉风第四回)(5)

毛若水没有回话,他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之中:

想当初,他蒙家教受家训,读经研道,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崇拜范仲淹大人,忧乐天下,建功立业,不虚此生。然取功名入仕途之后,事与愿违,处处碰壁,说真话走正道险些丧命,不得已避祸山林。虽如此暂得清净,却总是于心不忍。他想到过隐居求志的诸葛亮,躬耕陇亩而志在天下。诸葛亮初遇刘备,自感刘备气量不足,而不愿出山。可天下实在缺乏英主,三顾之后,出于无奈,方答应出山。他看了看眼前的耶律寿,又想想耶律寿刚才说的话,觉得此人不似当年的刘备,虽有些跛足之嫌,却英气十足,满是正能。他不觉想起了晨时的梦幻,先师引领跛足之人,前来相见,吩咐他随来人下山,回归民间,成就俗家不凡之事。

一番思索之后,毛若水开口问道:“开辟一片净土,须搬开顽石,铲除荆棘,打造清平世界,须除暴安良,扶正祛邪,贵县可有此胆量?”

耶律寿看毛若水心有所动,内心欢喜,于是推心置腹,坦诚相告:“卑职自幼为奴,饱受饥寒,十二岁时,冻伤于冰天雪地,幸遇恩师搭救,且收留其门下。十年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略知为人之道。人之为人,当以天下为重,其作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替天行道,无所畏惧。”

毛若水说:“愿闻大人所行之道。”

耶律寿说:“霸道横行,民不聊生。我愿推行王道,尊道重儒,实行仁政,以求天下太平。”

毛若水看到他很率直,言由心出,很是满意,于是答应下山,助耶律寿一臂之力。宾主心想一处,言谈气氛融和,二人切磋琢磨,谋划着下一步的施政方略。(节选试读)

评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44回(长篇历史演义帝国汉风第四回)(6)


评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44回(长篇历史演义帝国汉风第四回)(7)

作者简介 王学章,网名养心是福,1948年生,河南省社旗县第一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退休后返聘在校至今,热爱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书法皆佳。一高校志编写者,一高校训、校歌歌词作者。已完成六十多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帝国汉风》。

评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44回(长篇历史演义帝国汉风第四回)(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