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典故主人公(烽火戏诸侯的主角)

烽火戏诸侯典故主人公(烽火戏诸侯的主角)(1)

她美若天仙,倾城倾国,却是冰山美人,清冷孤傲。有人为博她一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导致亡国。

这段历史,和这个奇女子一起,成为了劝谏君主的反面教材。她是古褒国人,一代王后褒姒。

01 离奇身世

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上,记载着褒姒的身世,显得格外荒诞。说是在夏朝末年,夏王的大庭中来了不速之客,是两条神龙。只见它们当着众人面,不停的秀恩爱。接着又开口说话了,声称它们是褒人的先王。

夏王顿时吓傻了眼,立即请来巫师占卜,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能获得神龙的唾液,即龙漦,收藏起来,可保平安。

于是等两条龙消失后,夏王命人将龙漦,郑重其事的放进了木匣里,严加保护。然而,龙漦并未改变王朝的命运,夏很快亡了,被商取代。人们唯一形成的共识,是不能打开那个木匣。

就这样,木匣又经数代人,传至周厉王手中。有一天,周厉王出于好奇,命人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盒”,结果一条小虫冒了出来,在宫廷里乱串。众人纷纷避让,有一个七岁大的宫女,没来得及躲开,不幸沾上了那条小虫。

而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到了周宣王时期,那个宫女竟然“不夫而育”,怀孕了四十多年,生下了一个女婴。

烽火戏诸侯典故主人公(烽火戏诸侯的主角)(2)

由于女婴出生不寻常,被视为了异类,宫中笼罩着恐惧的气氛,周宣王也很慌张,命人将宫女杀害,接着将女婴扔到了清水河里。

那女婴福大命大,没有沉入河底,而是顺水漂流而下,恰好被一对逃亡的夫妇救起,带到了褒国,给这个孩子取名“褒姒”。

褒姒的养父母,为什么要逃难呢?原来,周宣王无意中听到了一首歌谣,歌中唱到:“桑木做成的弓,箕木制成的箭袋,是要灭亡周朝的”,他立即下令,捕杀所有卖桑弓和箕袋的人。

有一对路过的夫妇,偏偏是卖桑弓箕袋的,很快成为了追捕对象。夫妇二人慌忙飞奔,逃离了当地。他们在路途中,捡到了一个女婴,正是褒姒。

02 宫中冷美人

虽说长在贫苦人家,褒姒出落得亭亭玉立,有如花的容貌,婀娜的身姿,是个妥妥的大美人。

这时的统治者是周幽王,他的一大爱好,就是收集各地的美女。于是他的宠臣们,在民间横行霸道,抢夺来大量美女,供周幽王享用。

褒国的国王,打了败仗,为了向周幽王示好,打起了褒姒的主意。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姒被作为贡礼,送到了周幽王面前。见到褒姒的第一眼,周幽王就动了心。

烽火戏诸侯典故主人公(烽火戏诸侯的主角)(3)

褒姒有多么美呢?《东周列国志》中这样描述:她眉目清秀,唇红齿白,一头乌黑的长发,可惜从来不笑,更显出几分清冷美感。

周幽王对绝色美人一见钟情,自然是万分宠爱。第二年,褒姒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伯服,他更加高兴了。公元前774年,周幽王竟然直接废了申后和太子宜臼,让褒姒做了王后,立她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这也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但君主一意孤行,完全不理会众人劝说,太史伯阳只能暗自悲叹:“周王室要有大祸发生了!”

即使做了王后,褒姒依然不爱笑。其实自从进宫,她就一直没有快乐过。她无比思念家乡,思念远方的养父母,思念自己的祖国褒国。但是,回去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她心里明镜般清楚,那个周幽王是个老男人,和自己的养父年龄相仿,差距如此大的一个人,贪恋的,也不过是美人美色而已。

褒姒闷闷不乐的状态,周幽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博得她的一笑,周幽王想了很多办法,乐队演奏、宫女舞蹈,这些娱乐方式他都试过,可惜没有用。

烽火戏诸侯典故主人公(烽火戏诸侯的主角)(4)

后来听说褒姒喜欢听撕绸缎的声音,他就命令宫女在褒姒面前,使劲地撕绸缎。虽然钱浪费了不少,未能起到实质效果。

03 烽火戏诸侯

万般无奈之下,周幽王宣告,谁能让褒姒笑起来,就赏赐黄金万两。这时,虢国石父站出来,献出一计:“如今天下太平,我们的烽火台已经久未使用了,大王可以把王后带上面去,点燃烽火,召集诸侯过来。他们受骗了,也许王后就笑了。”

周幽王照做了,他命人在烽火台设置了擂鼓,带着褒姒登上了城墙。一时之间,狼烟四起,战鼓雷鸣,诸侯以为有外敌入侵,急忙率领军马往都城赶。

到了之后才发现,一切平安无事,这只是周幽王开的一个玩笑。诸侯们只好又带着众多士兵,灰溜溜地折返回去。

看到大家一阵忙碌折腾,十分的狼狈,褒姒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美人终于笑了,周幽王欣喜若狂,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他不会料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将让他再也笑不出来。

烽火戏诸侯典故主人公(烽火戏诸侯的主角)(5)

都说乐极生悲,周幽王成了众人眼里不可信的君主。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后的父亲联合缯国、西夷犬戎,大队人马攻打过来。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可是被戏弄过的诸侯们,没有一个出兵救援。最后,城破,周幽王丧命于骊山下,西周被灭。

褒姒的下落如何呢?有人说,她被俘虏去,在军营供人玩乐,从此杳无音信。也有人说,她和周幽王一起被杀。总之,这场闹剧,让这个女子背上了祸水之名。

04 古褒国历史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真实性还有争议,褒姒的故乡古褒国,却是真实存在的。

褒国为夏禹后裔封国,是夏统领下的姒姓部落之一,位于今汉中以北、褒谷口以南一带。整个区域,大约有136平方千米面积。

当年,褒人从黄河流域迁徙到长江流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青铜技术,在促进当地民族融合方面,也做出了不少贡献。

在夏、商时期,偏隅一方的褒国,除了向天朝进贡以外,百姓日常过着安稳的农耕、渔猎生活,逐渐成为了汉江流域的膏腴之地。

周武王伐纣时,褒国也参与其中,而后与周朝的来往渐渐密切起来。到了周宣王时期,褒国已经是诸侯国了。

烽火戏诸侯典故主人公(烽火戏诸侯的主角)(6)

但是由于秦岭的阻隔,蜀国趁机入侵,褒国被对方控制住,不再向周王室进贡。于是,等到周幽王继位,决定派兵讨伐褒国。褒国为保一方安宁,便献上了一个大美人,也就是褒姒。

据史料记载,周平王二十一年(前750),褒国被庸国所灭。从立国到亡国,历经夏商周三代,1300多年的漫长岁月,可谓神奇。

褒河是境内的一条小河,里面最有特色的,当属美味鱼鲜。其中有一种“丙穴嘉鱼”,更是风靡于周人的餐桌,并且被写入了《诗经》里。

而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中“蜀道”的前身,就是褒国境内的褒斜道。

05 褒斜道的传奇

褒斜道是我国历史上开凿最早的一条栈道,纵贯秦岭山脉,规模巨大,上为绝壁,下有江水,三分之一的路段都是栈道,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在战国时期,褒斜道曾经作为大将张仪灭蜀运兵的通道。到了秦代,成为了中央与西南区域联系的大动脉。在秦末楚汉战争中,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也出自此地。

当年,众军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谁就为王。结果最先破城的,是刘邦。此时项羽违反约定,自封为“西楚霸王”,给了刘邦一个“汉王”的封号。刘邦很是不满,领兵放火烧了褒斜道。表面上的立场是,无意争夺关中,实际上是在迷惑项羽,暗地里维修栈道,绕路攻打项羽的部队,最后取得了胜利。

烽火戏诸侯典故主人公(烽火戏诸侯的主角)(7)

值得一提的是,汉明帝命人在褒谷险峻处开山洞时,十分的艰难。他们通过燃烧高油脂的松柏,灼热山崖,再泼水迅速冷却,使得崖面自然裂开,最后用金属工具开凿,最终形成隧洞。工程历时六年,开出了著名的“石门”,这是历史上第一条人工穿山隧道。

几个世纪后的三国时期,褒斜道更加热闹了。曹操在汉中休整,面对险峻的褒斜道,大笔一挥,写下了“衮雪”二字。诸葛亮的北伐行动,也是从褒斜道一路北上的,并且曾经派赵云在这里故布疑兵。

唐宋时期,褒斜道是商旅南北通行要道,两边修有大量的建筑物,中间道路宽阔,来往车马人流不息,可以想见当年的繁华。唯叹唐玄宗李隆基,仓皇出逃四川时,走的也是这条道。

一直到清代,褒斜道逐渐走向荒废。不过在抗战时期,这条古栈道被再次使用,发挥出不小的作用,实现了新的使命。

时间流转,回望历史,美人褒姒的命运,犹如褒斜道一般曲折坎坷,写满哀叹。所幸这些传奇故事,在古褒国曾经的沃土上,通过实物和文字的方式,留下了痕迹,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穿越秦岭,前往古地探寻。

参考资料:《史记》、《列女传》、《国语》、《褒斜道——陈仓古道调查报告之一》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筱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