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日的风俗(过年习俗之七元宵节)

过年习俗之七——十五十六(元宵节)

在我记忆里,我们这个地方没有元宵节这么一说,说元宵节快到了,一般都说十五十六快到了,没有元宵节这么一说。随着媒体渲染,正月十五吃元宵好像成了一种时尚,其实,我们这里十五十六是不吃元宵这种食品的,但是市场上有这种食品,名字叫做汤圆。三位伟人去世后,有一首歌曲叫做绣金匾,把元宵这个食品进行了一个很大的普及。

在传统的十五十六这个节日里,由于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日,所以也叫上元日。至于一个地方吃什么,古人完全是根据本地的物产情况而选择的。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那么在上元日吃什么呢?正月十五,其实已经到了春节的后期,过年的吃食已经消耗完,所以这两天又显得格外重要,所以从十三就开始准备上元日所吃食品,这些食品包括每天早晨和晚上需要吃的食品——油茶。油茶的制法,采用白面(也有掺加玉米面的)面粉,进行炒制的,在锅内进行炒制当然要加入食用油,但是不可多加,小火焙烤,不停的进行搅拌,将面粉烤炙偏金黄,闻到香气即可,过火,将破坏其质量。炒制时也加入一些油炸豆腐块,豆腐块类似于比玉米粒稍大,也可加入熟牛肉粒(其它肉类也可以),或者春节留下的干丸子,弄碎在炒制时加入。炒面制作完毕,要将炒面晾凉,便于存放。

十五十六这两天早饭、晚饭均要吃这种食品。这种食品类似于糊涂,但是由于制作时还要加入粉条、海带、花生米、核桃仁等坚果,所以制作完成后,香气浓郁,十分好吃。吃时可以配上馒头等,可以说,十分好吃。

中午饭,以大烩菜为主餐,类似于初一中午的饭食。

十五十六两天中午饭时均要鸣炮三响,有火鞭的要燃放火鞭,同时给神灵和祖宗牌位磕头上香,自己家里分出去的儿子要给父母送饭,以示孝敬。送饭时一般是,两碗烩菜四个馒头,同时要用调盘(一种正方形托盘,四周有突出的边沿,给人送饭时,将所送饭菜放在托盘内,双手执盘,以表示尊重,现在还在使用)。收到饭后,空碗内要放入钱(一分两分即可)或者各一个馒头,不能空碗回去。

白天,各种社戏如舞狮、旱船、背桩,武术杂耍,此起彼伏,尤其村里有庙宇的,相对热闹一些,小的村庄一般没有这些社戏,一般是友好邻村组织前去助兴。

晚上,有剧团的村庄,会有大戏演出,演出的剧目一般为传统剧目,六十年代也有自编自演的小剧目,如中朝友谊(歌颂抗美援朝英雄的故事)、杨家将、打金枝、寇准背靴、鲤鱼闹东京等。

现在的十五十六,相对平静,原来的社戏已经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七十年代末期,似有彻底恢复的可能,但是很快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淹没。现在人们在家看晚会就可以了,

原来在集体时,有条件的村一般养有剧团,闲时排练节目,忙时参加生产劳动,村里一般会划出一些土地供剧团人员耕种,以便于他们统一安排。上级也会划拨一些经费对剧团给以支持。由于这些东西不是赚钱的行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少见资本介入社戏投入。所以这些东西也许永远封存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普通人,吃食没有什么变化,仍然是大烩菜,油茶逐步被汤圆代替。代替的原因是汤圆做起来简单,但是爱吃的人并不多,其实是一种象征性的食品。有钱人当然是在食堂、酒店相聚了。

现在,油茶演变为一种商品,一年四季均可购买食用。

元宵节日的风俗(过年习俗之七元宵节)(1)

元宵节日的风俗(过年习俗之七元宵节)(2)

元宵节日的风俗(过年习俗之七元宵节)(3)

元宵节日的风俗(过年习俗之七元宵节)(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