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苹果没有颠覆性的创新(从科技之美到)

为什么我的苹果没有颠覆性的创新(从科技之美到)(1)

(小尘4x/图)

财经记者Tripp Mickle的新书《After Steve》,副标题是“苹果如何成为一家价值万亿美元的公司,并失去了灵魂”。书里讲述了Apple管理层的内部分歧:前任首席设计师Jony Ive,与CEO Tim Cook不和,并最终离开了服务30年的公司。

Ive与Cook的分歧,并非因争权夺利、分利不均,而是因理念不同。Ive与苹果创始人Steve Jobs堪称心灵相通:他俩都认为,要为消费者提供前所未有的、特立独行的、极致的、充满美之享受的产品。为追求这种理念,成本提高甚至暂时亏损亦在所不惜。

1997年,受到澳大利亚悉尼邦迪湛蓝海域的灵感激发,Ive向Jobs提议:推出一款半透明蓝绿色外壳的iMac。但这种外壳的成本是标准外壳的3倍。Jobs二话没说,直接批准了费用增加,结果此创意震动并颠覆了全球IT产业,从此后,电子产品除黑白两色塑料壳之外,有了多种材质、多种色彩的外观。

Jobs脾气暴躁,常在公司里发火,而Ive总能让他冷静下来,他俩常一起吃饭,几乎每天都在设计中心共同探讨、聊天。苹果的理念创新、产品创新:iMac、iPod、iPhone、iPad……源源不绝、层出不穷,似乎永无尽头。Jobs与Ive惺惺相惜,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俩的价值观相似,都自命不凡、自视极高,用Jobs的话说即“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Jobs和Ive的共同理念:科技要通过美来感动人的心灵,才能实现科技的价值。Jobs甚至因Mac OS操作系统的版式与字体设计不美而大发雷霆,开除了其公司最优秀的程序员。他俩的理念类似于《DUNE沙丘》箴言:建立在力量基础上的帝国,无法吸引情感与忠诚,无法让人们心甘情愿地献出他们的创造力和美好的事情,用美丽、文化去装饰你的伟大帝国吧。

Jobs的理念和Ive的创意设计,确实收获了数亿“苹果粉”,大批苹果品牌忠实者,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购买昂贵的Apple全线产品,支撑了其品牌溢价。

但是,理想主义和激情澎湃所带来的后果,使Apple公司在其前20年很不稳定,时而攀上销售高峰、时而跌入财务谷底,几次濒临破产边缘,Jobs甚至被自己的董事会扫地出门。这充分体现出创业公司、创新团队的特点,但如果Apple想成为世界一流公司,绝不能永远这样任性浪漫地玩下去。

在Apple的另一端,供应链和财务出身的Tim Cook,核心经营理念则全完不同,他以冷静、务实、要求苛刻、注重细节而闻名。当下属提出将库存周转率从25次/年提升到100次/年,以提升资金利用率时,库克平静地问道:如何才能达到1000次?

办企业毕竟是要赚钱的,Ive虽与Jobs情投意合且才华横溢。但Jobs明白:公司运营,只能委托给冷静的理工男,而不能交给热情奔放的艺术家。遂于2005年任命Cook为COO,并推荐其作为自己的继任者。同时,他安抚Ive:保证设计团队将继续作为公司一人之下的崇高地位,苹果未来所有产品都赋予Ive最核心介入权限,甚至叮嘱继任管理层“不要让设计师们失望”。

后来发生的事,有些像《三国演义》。Apple的“先帝”Jobs崩殂后,勤勉务实的Cook就像“诸葛丞相”般接掌了苹果帝国的运行。且Cook遵“先帝遗诏”,对Ive礼遇有加:给他升职,让他管理一百多人的团队。但Ive不领情,说只想要20人,管人多了会让他疲惫。2014年,iWatch发布会时,Ive的奢华方案预算高达2500万美元,结果被Apple财务给卡住了,Cook考虑了佷久才审批了这笔费用。Ive因此久久萦怀,颇有李严、魏延在“丞相”之下不得志的遗憾。

Ive与Cook更大的分歧,是在苹果未来发展思路方面:Apple Watch是Ive继承Jobs遗志的主打产品,他非常希望让智能手表以时尚定位进入个人生活圈。但Cook的思路是“功能化”,譬如宣传iWatch的先进科技、健身运动、锻炼跟踪等功能诉求。当iWatch在销售初期业绩平平时,Cook将其定位从时尚转为健身运动,并进行了降价与分销,这使Ive非常失望,认为这是在向华尔街妥协,为追求销售利润而放弃苹果的独特理念。

Cook的精力主要放在产品营销、供应链管控、资本运作方面,这是其强项。但他不太关心新产品开发,很少与创意设计团队沟通,与Jobs以往总往创意设计部门跑的传统相反,Cook仅造访过设计部门几次,当Ive费尽口舌向他介绍创意设计工作时,Cook总是面无表情地点点头、敷衍了事,这更加剧了Ive的失落感。

创意设计部门在Apple里的重要性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会计师、营销人员、工程师掌握了话语权,苹果的产品越来越成熟、性能越来越稳定,但在Jobs之后十年几乎再无全新创意,只是不断升级iPhone、iPad等既有产品:更快的CPU、更稳定的内存、更细腻靓丽的液晶屏。这种技术进步与叠加,与SAMSUNG、HUAWEI、OPPO、小米等竞争品牌越来越同质化,最终Ive决定离职。

正式离职前,Jony Ive与其设计团队所有同事,聚在一起看了电影《昨日奇迹》。这部文艺片讲述了一位音乐人进入无人记得“The Beatles”的世界,并探讨了艺术和金钱之间的矛盾。最后,Ive在所有人面前,说了他作为苹果员工的最后感言:艺术需要合适的空间和支持,才能成长。

就在Ive黯然神伤地离开他为之服务了30年的昔日精神乐园时,苹果继续维持着其强劲的股价,2022年5月初,其市值高达2.56万亿美元,成为当代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Jobs、Ive用30年时间,以“科技之美”奠定了Apple的品牌形象。在他们之后,Tim Cook用10年时间,成功实现了Apple的转型,逐渐减弱了Apple品牌之前较浓郁的原创性、独特性、艺术性。由强调突破性原创,转为渐进改良,使其发展到超巨大规模、超稳态运营、优秀资本回报率的“老大公司”阶段,开启了今后几十年收获“科技之利”的大门。

Apple转型所付出的代价,是与其他诸多消费电子竞争品牌越来越同质化,创新相对减少,主要靠营销和资本运营进行量能竞争。Apple终于不再那么鹤立鸡群、卓尔不凡,而变成大片羊群中最为硕大的那只。

Jobs、Ive作为创业一代,把“科技之美”玩得出神入化、令人目眩;Cook作为继业之主,利用“科技之利”将Apple推向世界巅峰,在资本运营、企业经营、股东回报、职业经理人业绩……各方面都无人能出其右。那么,将来苹果会怎么走?苹果会有一天辉煌不再吗?所有人都在思忖与观察。

(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美逸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