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没有说书人(新语说书去唐朝)

唐朝有没有说书人(新语说书去唐朝)(1)

因为四大名著《西游记》,我们记住了来自东土大唐的“唐僧”。因为李白、杜甫等众人,我们知道了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当然,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唐太祖李渊,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还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4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唐朝还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可以说,唐朝帝王的故事绝对精彩绝伦,所以也成为很多中国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首选朝代。

既然唐朝这么有魅力,想了解唐朝更多的帝王事,那一定得读读《去唐朝》系列。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常华著的《去唐朝:帝王和帝国事》。我之前刚读完其系列之一的《去唐朝:诗人和人间世》,这部书常华侧重审视唐代文人尤其是诗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轨迹。作者通过讲述唐朝初、盛、中、晚,每个时期的诗风有着怎样的不同?每个时期的代表诗人,又和波谲云诡的时代大背景产生了怎样的勾联?他们的宦海沉浮和生命意趣,又是如何走进了他们震古烁今的诗行?可以说,常华这部书勾画出了唐帝国如群星般闪耀的文坛盛况,读后,非常过瘾。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他著的《去唐朝:帝王和帝国事》,继续与作者一起走入唐朝初、盛、中、晚,每个时期的帝王家,了解他们打造的帝国时代。这套丛书的编辑说:“之所以与常华合作出版《去唐朝》三卷本,主要是因为:一是以唐诗为线,展现唐朝的肇兴、全盛、动荡与衰没,审视大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再现帝国兴亡;二是生动展现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达到的成就,绘就世界强国的成长图册;三是用历史随笔的方式,探寻王朝的沉浮起落,梳理史书的蛛丝马迹,好读易懂又不失思考深度。”而这些也正是读者希望看到的内容。不是纯纯地讲述历史,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将唐朝方方面面真实地再现,让我们看到的是有血有肉的古人,还有唐朝的兴与衰。

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唐史学会秘书长拜根兴教授评价常华系列丛书时说:“作者力图展现历史兴衰中蕴含的诗韵、悲欢离合中富有的家国情怀,更有近三百年大唐芸芸众生的群体风尚,是一部区别于学界现有诸多唐史撰述的别样的唐史研究著作。”这个评价已经非常高了,这也说明了常华的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近年来,太多的戏说、调侃、野史,误导了中国老百姓,很多人认为后宫就是明争暗斗,就是你死我活,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宦官就是势利眼,而皇帝就是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殊不知,皇帝性格不同,胆识不同,在朝代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所以每个朝代都有繁荣,也有衰败,常华与那些戏说作家不同,他的作品史据扎实、视角独特、文字表达通俗却不失深度的“细说”,这也是我喜欢的原因。

常华说:“以唐诗为线素,走进唐朝的肇兴、全盛、动荡与衰没,以再发现的精神审视大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成为我写《去唐朝》的初衷。我想,读着唐诗,重返唐朝,也应是当今人们对一段历史风云、一种文化精神进行回溯的快捷方式。”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作者用心打造出来的。大连广播电视台财经频道副总监、大连民族大学客座教授、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华,正具备这个实力。

《去唐朝:帝王和帝国事》侧重展现了唐朝政治格局从最初建构到最后崩塌的过程。从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到年仅17岁的唐昭宣帝李柷被朱温鸩杀,这个在中国历史上走过289年的大帝国,经历了傲然定鼎的肇始,四海升平的盛世,硝烟四起的兵乱,风流云散的末日,最终成为夹藏在史籍里的风声。这样一个浩大的历史弈局,究竟有多少需要观照的细节?一些已成定论的历史细节,它们又真的那么可信吗?本书不仅文史结合,还在叙述过程中引入唐诗解析,展现了大唐帝国巨大的历史弈局、风云变幻及其历史细节。

关于本书的内容,我这里不便详细透露,不过,不得不说,作者是研究唐诗的高手,在讲述唐朝时期帝王的同时,顺便也为读者分享和解析了其时代流传至今的唐诗,并通过唐诗引出其帝国事。从我们的主观印象来讲,唐朝与唐诗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这个朝代孕育了众多著名诗人和佳作,他们分布在不同的时期,写出的诗作也暗示了那个朝代的繁荣与衰败。

还有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如果想了解真实的历史,还是去读专业的史实书籍,不能通过电视剧、戏说文学获得历史知识。记得有一位街头记者采访路人中国历史知识,很多路人竟然不知道,甚至将那些戏说电视剧讲述的内容认为是真实历史,每每看到这样的视频,我真的无语,上学时没学好历史就不说了,长大成人之后,还对中国历史知识一点不了解,那就真有些说不过去了,我希望以后多一些正史的宣传与传播,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国史。

常华已经做出了榜样,希望这样的良心作家越来越多,讲正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国史,让更多的国人熟悉并掌握正确的历史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