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

(探访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1)

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摄影:张瑾

国际在线报道(驻耶路撒冷记者张瑾、徐嘉):位于耶路撒冷的亚德瓦谢姆大屠杀纪念馆是以色列纪念和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屠杀历史的重要场所,它讲述着那段黑暗的历史,也启迪着人们对未来的思考。每年都有大约一百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到这里参观访问。

(探访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2)

艺术家受雅科夫·哥德斯坦经历启发创作的作品“自学”。摄影:徐嘉

在亚德瓦谢姆大屠杀纪念馆的一座展厅里,博物馆部主任耶胡迪特·因巴尔正在讲述一个犹太男孩在大屠杀期间的经历。

这个男孩名叫雅科夫·哥德斯坦,大屠杀期间,父母把他送到一户波兰人家里躲了起来。从8岁起大约两年的时间里,雅科夫一直藏身在这户人家的阁楼上。在这个连四肢都伸展不开的狭小空间里,他靠着这家的女儿从学校里带回的课本自学,在阅读中度过了这段难熬的时光。战争结束后,作为家中唯一的幸存者,雅科夫来到了以色列,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历史学教授。

(探访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3)

大屠杀期间孩子们的玩具。摄影:徐嘉

雅科夫是大屠杀期间在厄运面前仍不放弃希望的众多孩子的一个缩影。今年4月,大屠杀纪念馆推出了新的年度展览——“大屠杀中的孩子:失去天空的星辰”。通过大屠杀期间孩子们留下来的玩具、日记、图画、照片和艺术作品等向人们讲述在大屠杀期间遇害的150万名儿童和那些有幸活下来的孩子们的故事。

(探访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4)

泽哈瓦·米伦伯格捐赠的她姐姐吉特尔·朗德纳的毛衣、发带和照片。吉特尔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残忍杀害。摄影:张瑾

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成立于1953年。从第二年起,大屠杀纪念馆就开始收集大屠杀遇难者的资料。截至2004年,已收集了超过200万份个人档案,包含大约9万张照片。目前,这些档案集中储存在大屠杀纪念馆的人名纪念堂中,并可以在网上阅览,而收集工作仍在继续。

(探访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5)

大屠杀纪念馆中存放遇难者档案的人名纪念堂。摄影:张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大约600万犹太人遭到纳粹屠杀。大屠杀纪念馆档案部主任海姆·盖尔特纳博士说,大屠杀纪念馆的档案集就相当于这些遇难者的集体墓碑,“600万遇难者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让人很难真正触及,但是当你看到一个人的照片、知道他的名字、了解他的故事,就会让你有更加切身的感受。当你看着一个遇难者面容的时候,你就能切实感受到这是曾经真实发生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是一些人对另一些人做出的暴行。所以我认为保存这些档案是十分重要而且影响巨大的。”

(探访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6)

大屠杀纪念馆纪念堂的火炬和人们放置的白花。摄影:张瑾

除此之外,大屠杀纪念馆还收集幸存者的证词,通过这些历史见证者的亲身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屠杀的历史。而在每年四五月份的以色列大屠杀烈士和英雄纪念日,大屠杀幸存者们也会被邀请到这里参加纪念仪式。

(探访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7)

大屠杀纪念日的纪念仪式。摄影:张瑾

70年过去了,当年大屠杀的幸存者中仍然在世的越来越少,其中最年轻的也已年过古稀,大屠杀纪念馆在2011年启动了“收集碎片”活动,希望能在这些幸存者有生之年尽可能多地收集大屠杀的相关资料。到目前为止,已有包括文件、日记、照片、手工制品以及艺术品等在内的数万件大屠杀时期的物品被它们的所有者或保管者捐赠到大屠杀纪念馆。

(探访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8)

“收集碎片”活动收集到的大屠杀期间的书信和照片。摄影:张瑾

大屠杀纪念馆博物馆部副主任耶胡迪特·申达尔女士认为,这些文件、照片和遇难者的日常生活用品能够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更加形象地了解大屠杀的历史,“通过一件真实存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去了解一个人的故事是让年轻人接触历史的最有效的途径。对他们来说,六百万的数字太抽象了,但是从一个实实在在的物品和它的主人去讲那段历史,他们就能够听得进去。”

(探访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9)

两个小女孩在集中营里为她们的母亲制作的40岁生日礼物。摄影:张瑾

除了各种翔实的资料,大屠杀纪念馆的历史教育活动也贯穿全年,包括向以色列学生、士兵讲解大屠杀的历史,以及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举办座谈和培训等等。阿耶莱特·霍克曼的爷爷是大屠杀幸存者。她说,大屠杀期间,人们在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仍然不忘相互关爱和帮助他人,这一点让她深受鼓舞,“这是人性中最美的东西。它提醒你人性本善,还有生存和欢笑是多么重要。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看到人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有多么勇敢,并且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帮助他人,对今天的以色列人来说是相当鼓舞的,我们必须牢记这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