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写明朝那些事儿的)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母爱是为了分离”,这是当年明月笔下的金句。

写这句话时,他不过30岁,人们惊讶于他对事物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纵观明朝上下300年,众多精英式人物在史书中,也不过只留下几句苍白的只言片语。

而当年明月,却将一个个正史中的人物故事,讲述得妙趣横生。

从2006年开始,当年明月共写下2052000字,《明朝那些事儿》自结集出版至今,销量突破500万册,图书版权及数字阅读带给他的累计收入超4000万元。

但为何当年明月没有趁热打铁,写唐宋那些事儿或其他小说,成为一个职业作家,而是就此销声匿迹了呢?他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哪些故事?

为什么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写明朝那些事儿的)(1)

01 被逼无奈,入坑历史

1984年,当年明月只有5岁,那时他还没以昵称“名震天下”,只是个出生在普通人家的安静小男孩。

一天,父亲拉着他的手走进一家书店,并将大部头的《上下五千年》打包回家。

由不得石悦分说喜欢或不喜欢,父亲就已将书摆在他的书架上。

此后,父母工作忙碌,无暇顾及石悦,又害怕他出去玩儿跑丢了,或遭受意外,只能将他锁在家中。

没有同龄的玩伴,也无法感受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包围在石悦身旁的,只有一大堆书籍。

为排解孤独,石悦只能拿起那些书,用自己掌握的、寥寥无几的汉字和书中的插图,来理解庞大复杂的历史内容。

为了看懂这本书,石悦开始主动翻阅《新华字典》,依靠阅读工具,他一点点地读着。

在无数个朝代的兴替交错中,孤寂的日子好像变得没那么难熬了。

从5岁到11岁,石悦翻来覆去,将《上下五千年》看了整整11遍。

人们都以为,对这部书这样感兴趣的石悦,是从小喜欢历史,而他自己却说:“我那时太小,未必分得清喜不喜欢。”

他只觉得,历史书籍是自己从小到大的玩伴,因为有了它们,才没有让自己的童年显得晦暗、沉闷。

石悦真正喜欢上历史,是在初中时期,用他的话说:“是为了虚荣心。”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学识在同学面前装B。

看到同学们眼中钦佩的目光,石悦尝到了知识带给他的甜头,转而开始读《二十四史》,并在注解中了解到了《史记》。

历史由此张开一面大网,铺天盖地的向石悦涌来,他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遨游,每天不论多忙,都要看上2小时的书,一坚持就是整整13年。

可这样的石悦,成绩却并不算出众,就连历史也不算名列前茅,因为他总与老师有不同的见解。

顺利地度过初中后,石悦以不好不坏的成绩,读了家乡一所不好不坏的高中。

他在众多出类拔萃的同学眼中显得那样孤僻、不起眼。

为什么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写明朝那些事儿的)(2)

他过着普普通通的人生,看上去激不起任何波澜。

就连高考前的逃课,都被老师们理解为青春期的正常叛逆。

那时候他每天背着书包出门,等父母从家中离开上班去后,再潜回家中,打开电视机酣畅淋漓地看上一整天。

看看时间,父母快回来了,他再背上书包出门。

他以为把父母瞒得密不透风,事实上,父亲早就洞察了他的动向。

只是父亲懒得管,因为他对儿子唯一的期待,就是他能循规蹈矩、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

所以,石悦的父母从未戳穿他。

在逃课的过程中,石悦感受到一种全新的自由,甚至让他理解了父母的爱。

他感受到,世界是那么博大,人是那么渺小,人们通过家的存在,来抵御伤痛和对变老的恐惧,每个人,都要为了融入社会,作出巨大的努力。

“要在正常人的范围内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还没到20岁的石悦,就懂得的道理,这也让石悦始终在做对的选择,清醒得遗世独立。

为什么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写明朝那些事儿的)(3)

02 思想的老者,行动的儿童

大学期间,喜爱历史的石悦,因为父亲一句“学历史不好找工作”,而选择了法律专业。

他没有怪父亲强势,甚至觉得“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父母是在为他的未来做打算。

石悦有种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他说:“这是历史赋予我的。”

上了大学,石悦彻底成了全班同学眼中的异类。

大家常常找不到他的踪迹,甚至也看不见他吃饭,偶尔碰到,大家都调侃他是“仙人”。

而这个“仙”字,也未必是个、中性的表达。

为什么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写明朝那些事儿的)(4)

一次,他在水房洗衣服,把洗衣粉倒在装满衣服的盆里。

接着,他傻了,问自己,下一步该如何是好啊?没有答案。

虽然感到难为情,但他还是一脸认真地,问身旁一起洗衣服的陌生校友:“我把洗衣粉倒进去了,请问然后我该怎么做?”

那个男生被石悦的问题惊呆了,他不可思议地从头到脚打量了石悦一圈,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盯着石悦的眼睛。

几秒后,他明白石悦不是在开玩笑,才崩溃地回答道:“能怎么办,搓啊!”

石悦这才知道怎么洗衣服。

还有一次,石悦发现自己忘带宿舍门钥匙了。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有两个反应,一个是下意识地敲门确认室友在不在,另一个是尝试联系室友或找到室友。

可这两个选择,石悦都没有做。

他选择站在门口等着。

这一站就是三个小时,直到他室友从宿舍里走出来。

不过,好在没人注意到他的这些奇葩行为,只是大家都与石悦亲近不起来。

早就被群体边缘化的石悦,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状况。

他没日没夜地泡在图书馆里,甚至因为懒得动,而不吃饭。

为什么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写明朝那些事儿的)(5)

03 蛰伏盘桓,按部就班

也许你会奇怪,石悦整天泡在图书馆是准备考证,还是学习法律知识呢?

不,他既不看法律书籍,也不看历史书籍,他看的是量子物理。

这样广博的涉猎范围,让石悦的世界观和对人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虽然总是形单影只,但石悦却从不觉得精神匮乏或没有安全感,反而由衷地感到自己的智慧在提升。

一天夜里,雪花晶莹,在路灯下肆意纷飞,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石悦踩在路面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地声音,响彻了周遭一片寂静的校园。

一瞬间,石悦油然而生一种喜悦:“我始终在往前走。”

为什么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写明朝那些事儿的)(6)

在这样的日子中没过多久,20岁的石悦就考入了广州佛山海关总署。

第一个月,他拿了6000元的工资,彼时是1999年,对整个中国来说,6000块都是一笔极大的钱。

那时,中国很多二三线小城市,房价也不过每平800~1000元。

拿着丰厚的工资,日子过得十分安逸,毫无负担又不喜欢抽烟、喝酒、泡妞的石悦,拿着钱买下更多好书。

一下班,他就躲进书房里,读那些旁人看起来晦涩难懂的历史。

在他的眼中,历史是那样狡黠,记录者有很多话想说,但最终什么都没说,可他却能从别人未说的话中,清醒地感受到古人的命运。

他看“白起杀伐无数,斩40万大军,埋于坑中”时,跟普通人的感受完全不同。

大多数人看到这句话,感觉事情离自己很远,很平淡,甚至有些枯燥。

但在石悦心中,却激起了巨大波澜,他想到:“这40万大军是40万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是一分一秒地度过着自己的人生,他们有父母妻儿,有家庭朋友。”

想到这儿,他心中升起一股浓重的痛楚和辛酸,他感到,这世界是冷酷的。

忽然,他心中被一种宿命般的感同身受击中,他打了个激灵:

历史本不该是这样的,在时间长河中的每个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以及经历的人生,都不该被这样掩埋。

“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很好看”,石悦心中如此坚定且清醒地想到。

之后的日子,他一直在重复着“别人工作他工作,别人下班他加班的生活”。

每个夜晚,石悦都在与远去的历史对话,直到迷蒙睡去,“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年后,一个声音突然在他耳边响起:“去吧,去把你所知道的写下来吧。”

为什么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写明朝那些事儿的)(7)

04 一朝扬名,收入千万

2006年3月,石悦想到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在他看来,这句话很具有历史感。

他在天涯账号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当年明月。

紧接着,在一部老式电脑前,石悦噼里啪啦地打下一串字:明朝那些事儿。

霎时间,朱元璋在他幽默的笔触下变成了朱重八,是个市井小乞丐。

在笔耕不辍地写了两个月后,《明朝那些事儿》激起了天涯网友的混战。

一些人抨击他写的是野史,笑笑就过吧,不可信;一些人直接说出一些很难听的话,还在背后操作,封了他的帖子。

一场唇枪舌战,搞得天涯乌烟瘴气。

为什么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写明朝那些事儿的)(8)

看到这种情况后,石悦一声未发,他默默转移阵地,开了一个博客,在那里继续书写属于明代和无数历史精英们的传奇。

这部书很快席卷了当年的伤痛文学市场,将原本被小妮子、饶雪漫、郭敬明、韩寒等人瓜分的文学蛋糕,切走一大块儿。

与此同时,伴随《百家讲坛》等栏目的兴起,用“大白话讲述历史故事”刮起了一阵热风。

时代的浪潮翻涌而来,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推动下,《明朝那些事儿》迎来了过亿的点击量。

而此时的石悦,却依然是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照样坐公交出门,买便宜的早点。

公司里的同事,没人知道他已在网上叱咤风云;他的家人,也对他在网上的写作一无所知。

但网民们没有放过他,人们争先恐后地挖掘着,隐藏在“当年明月”这个名字背后的人,并将自己知道的零星故事发到了网上。

为什么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写明朝那些事儿的)(9)

一天,石悦父亲偶然看到关于石悦的帖子时,才知道儿子在写历史故事,于是他神色严肃地劝道:“儿子,不要再写那些东西了。”

在石悦的父母看来,他们的儿子必须有一份正经工作,不能“因噎废食”、粉末倒置。

石悦没有跟父母逆着来,相反地,他很理解父母,他说:“父母的爱伟大,他们只不过希望我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在这个世界上,能平安过一辈子是多不容易。”

历史让他变得从容不迫,变得谦逊低调,让他知道不能因为一时的幸运,而骄傲膨胀。

他有异于常人的清醒与坚忍,也为他后来的路,埋下了伏笔。

为什么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写明朝那些事儿的)(10)

05 巅峰隐退,安于世中

《明朝那些事儿》接连结集出版后,石悦拿到了千万元版权费,而他却没有丝毫浮躁,反而选择在巅峰处退隐山林。

在《明朝那些事儿》发行50万册后,石悦曾问自己的编辑,这书的发行量好吗,编辑回答:“近5年来,你书的发行量,可以排在前三。”

在发行到400万册时,石悦又问编辑,编辑回答:“这相当于改革开放以来,你的书可以排在前五。”

石悦兴奋之余,无数网友千呼万唤,要求他出宋朝那些事儿、唐朝那些事儿。

然而,石悦却沉寂下去了,他说:“我从没想过名垂青史。”

他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到乡下跟村民们站在一起,撸起裤腿干农活。

一些村民直夸:“他一点也没有副县长的架子。”

最近一次,人们听到他又升职了,专门搞新闻和宣传。

为什么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写明朝那些事儿的)(11)

大家感到意外的同时,又感到敬佩,藏匿在石悦身上的是对岁月的宽容、对人性的理解、对自己的清醒。

他始终低调踏实地依照自己的喜好,过着普通的一生。

正如多年前,他在接受《面对面》采访时说道的那句:“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切不可做你不熟悉、不擅长的事。”

是啊,是非成败转头空。

人生在世,要活得清醒一些,去把握那些可以把握住的东西,在正常的规律中行走,进可扬名天下,退可独善其身。

毕竟,“在雪中清醒地孤独,总好过在人群中热闹的迷惘不定、寂寞飘摇。”

-END-

文|弋一

参考文献:

知网论文-《“80后”说史明星——当年明月》

知网论文-《当年明月的人生,比明朝那些事儿还精彩》

知网论文-《石悦的那些事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