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方言捣喉是什么意思(黄县方言介执与)

固始方言捣喉是什么意思(黄县方言介执与)(1)

《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朱熹集注:“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儒家的理想人格是中行之士,求之不得,只能退而求其次,代之以狂狷之士。《孟子·尽心下》:“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狂者是有所为,狷者是有所不为,二者相较,狷者自然是等而下之。

有个词语叫“狷介”,指性情正直,洁身自好,不与人同流合污,《晋书·向秀传》:“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巢”为巢父,“许”为许由,尧以天下让之,二人皆辞而不就,还要洗洗耳朵去除污染什么的,故为高人隐士的代表。也有孤高自傲的意思,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上·体别》:“狷介之人,砭清激浊。”狷介之士讥刺清流而荡击浊恶,什么都不入他的法眼。还有个词儿叫“耿介”,意为正直,不同于流俗,《楚辞·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这两个词都用到“介”,都有点遗世而独立、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意思。

“介”为会意字,甲骨文从人,两侧各有两短画,象征由皮革串联成的甲衣,会人披甲衣之意,故其本义为披甲衣的人,《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穿着重甲的人不方便行拜礼,故免。人披甲则不易屈身,如标枪一样挺立着,故引申为特立、突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又有孤石,介立大湖中。”“介”与人的品行联系在一起,又引申为高标自许,有操守,有骨气,《孟子·尽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孙爽疏:“不以三公之荣位而移易己之大志也。”蒋中正字介石,即取耿介如石、操守坚贞之意。在黄县话里,“介”的这一用法延续下来,有个词儿叫“介执”,“介”为内心的准则,“执”是拘执,一个人坚持内心的准则,就会拒绝一些事情。从小家里大人就教导,在外面不能要别人的东西,所以遇到别人给好吃的好玩的就会坚辞不要,对方就会说:“这孩儿真介执。”黄县话里还有个词儿叫“馋犟”,与介执的含义有一点近似,但又有所不同。馋犟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又馋又犟,心里馋,嘴上犟,是流着口水的拒绝,拒绝的力度也不大,多劝两句就不犟了,比如一个小孩子到别人家里玩,正赶上人家吃饭,主人邀其共食,小孩子不肯,主人家会说:“这孩儿真是馋犟,过门槛儿吃一碗儿,快坐下吃点。”小孩子遂入座端碗而食。而介执是坚守自己的准则,轻易不会改变。从范围上讲,馋犟主要是针对吃食而言的,介执的范围则要更广,给东西不要,邀约游玩不去,请客吃饭不到,都可以称为介执,比如:他这人老儿介执喽,你送东西他肯定不能收。从情感色彩上讲,馋犟描述的是一种状态,应该属于中性词,而介执略有一点贬义,给人一种不大方、不随乎的感觉,有点类似黄县话说的“小疃人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