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的四大变化(列子细说2)

生与化的哲学

列子住在郑国郊区的一个菜圃里,四十年没有移过窝,人们都以为这是一个普通的老圃,谁都不曾注意过他。郑国有不少卿大夫,整天讨论如何富国强兵,称霸中原,但都不知道本地还有一个高人。

列子外表上与普通的老农没有什么不同,但他有高深的思想,这是称他为高人的原因所在。如果他没有这种高深的思想,也就与其他老农没有什么不同了。但他的思想,不为人知,这正是他的独特哲学的充分体现。张湛说,列子的高明在于,他身与人接,而心不与人交,所以人们只能从外形上知道他,而不能从内心里了解他。郑国的国君与卿大夫,看他如同庶民百姓,这是因为列子虽然身处社会之中,但从不对任何事件发表意见,不在行为上表现出与众不同,所以国君与卿大夫都不能看出他的高明。这就是道家人士的大隐隐于市的最好体现,庄子以后的道家,几乎都是如此,而老子的思想相去甚远。

这一年,郑国遇到灾荒,老百姓没有粮食吃了,不得不四处逃荒。列子的菜圃也没有什么收获,他也准备离开居住了四十年的老家,到北边的卫国去。临走之时,列子的弟子们都来了,请求老师为他们再做一次教诲。他们异口同声地说:

先生这一走,就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我们斗胆前来请教,不知先生将何以教?先生原来不是听过壶丘子林讲道吗?请您把他的话告诉我们,让我们多少了解一些深奥之道。

列子不显示自己的高明,为什么还有弟子呢?这似乎是一个谜。《列子》书里也没有讲这些弟子是怎样来的,怎样成为列子的弟子?既然说他居郑圃四十年而无人识,又怎会有所谓的弟子呢?其实,这并不难解释。

列子虽然不向社会表示自己的观点,身与人接,而心不与人交,但他毕竟是个得道的高人,尽管不做任何表示,他的一言一行,总还会显示出与未得道者的不同来。人们与他接触多了,自会感到他的高明。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他的所谓弟子,不会是什么士大夫,只能是一些普通的青年。这些青年,长期与列子接触,自会看出他与众人的不同。于是不约而同来向这位老人请教,这也是势所必然,理所当然。也许在此之前,列子从未向这些所谓的弟子讲过什么,但他们仍然愿以弟子身份敬事列子。现在,列子要走了,这些青年也就顾不得那么多,非要列子为他们讲点什么不可了。所以才有了这一次的对话。

列子听了弟子们的请求,不禁呵呵笑起来,他说:“壶子何言哉?”壶子从来没有向我讲过什么道理,他之所以成为我的师傅,并非世人那种师徒关系,非得为我讲课授学不可。道家人士之间的道学,本是不可言说的,本是不可传教的。壶子虽是列子的老师,也没有讲过什么。关于道的认识,只有自己去琢磨,去体会,这本不是课堂上所能讲授的。

尽管如此,列子还是为青年们讲了下面的一番话,他说:

壶子不曾对我讲过什么,不过他曾对伯昏瞀人说过一番话,正好我在旁边听到了,现在试将我所听到的告诉你们。

有生者不生,不化者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

这一番话讲出来,让人摸不着头脑,不愧为思想家,一说就是这么深刻。

有生有化者,是指自然界的万物。不生者不化者,是指大道。大道不生不化,它是有生有化者之主宰,它能生生化化,所以有生有化者,都是由它生出化出。有生有化者的不生不化,是说它们不能产生万物,不是万物的主宰。不生者不化者能生生,能化化,是说它能产生万物,是万物的主宰。生者化者,就是指道,它生化万物,这种生与化,是无意的,又是不得不然的,所以说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而且它的这种生与化,是常生常化,永远不变,永远如此。所以它又是无时不生,无时不化的。道对万物的生与化,表现为阴阳与四时,通过阴阳与四时的运转变化而生化万物。

不生者不化者,即是道,则它有疑独与往复的特性。所谓疑独,是说它凝固为一,道为一,这是老子的说法,如老子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个抱一就是抱道。所谓往复,是说它反复无穷,永远如此。往复,也是老子的说法,如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又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从观复到复命,就是列子所说的往复之复。从大到逝、远,这就是列子所说的往。然后又是反,反也就是复。由此可知列子的思想即来自老子,属于道家。

往复者,没有边际,没有尽头,疑独者,其道不可穷,这是说回顾它的源头,它是无限的,展望它的将来,它同样也是无限的。由此可知,道对万物的主宰作用,在时间上是无限的,是永远的。

列子的这一套哲学,无非是说道为万物的根本,是万物产生与变化的主宰。要想认识万物的发展变化,就要把握它们的源头──大道。只有掌握了大道,才能在人生或社会中,面临万事万物而不走错路,下错棋。以这种哲学指导自己的人生,才能一生无悔,潇洒走一回。

光讲哲学,还不能让人们明白。因为哲学毕竟离人生实践太远了一点。所以列子继续讲下去。他说,

从前,圣人根据阴阳的变化来统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反过来说,观察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必须依据阴阳变化的原理。

重视阴阳,是中国人的一个特点。凡事都可以用阴阳之理说明之。阴阳,就是矛盾的双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且阴阳又是互动的,如同人们所唱的“困难象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歌词一样,阴强则阳弱,阳强则阴弱。所以只要掌握了阴阳的原理,任何事物不论怎么变化,都逃不脱阴阳制衡规律的控制。所以能以阴阳之理统括天地的,就可称为圣人。

列子的四大变化(列子细说2)(1)

列子墓

列子的四大变化(列子细说2)(2)

列子古代版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