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启蒙从单词开始还是句子开始(英语启蒙要趁早)

之前公号发过几篇关于双语学习的文章,每次都会有很多读者提问。

- 如果要给宝宝英文启蒙,应该怎么把英文“插入”到日常生活中会更好?

- 又给她说中文,又说英文,会混淆吗?

- 宝宝不到一岁,现在给他读英语,教英文,会不会太早了?

作为移民,我的孩子也需要学习两种语言,中文和英语——英语是学校和社区的语言,中文是我担心她会遗失的母语。而在国内,中文是优势语言,而英语是需要给孩子强化的第二语言。如何才能让孩子学好,在周围的社会环境中“弱势”的语言呢?

我和大家一样,对这些问题的非常好奇,于是查找和学习了关于双语学习的文献资料,来看一看关于幼儿学习双语的科学研究怎么说吧。

怎样把英文学习“插入”到日常生活中?

怎么“搭”不是重点,

重点是接触语言的质和量

1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一人说一种语言”这种策略来培养双语小孩 (Ronjat,1913)——父母分别对孩子只说一种语言,是十分流行的培养双语孩子的方法。当时的理论家认为把两种语言和不同的人联系起来,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出现“语言混乱和大脑疲乏”,但近年来,这个理论却被证实是错误的。同时接触两种语言中的孩子并不会被搅晕,他们的认知也不会出现混乱 (这已经在以往的双语学习文章中多次讲到了如何培养一个双语的孩子(一),如何培养一个双语孩子(二))。

要想尽早的培养孩子的双语能力,选择一个合适的策略很重要。“一人说一种语言”这种策略有可能会让孩子达到掌握双语的目标 (Barron-Hauwaert, 2004),也可能功败垂成 (DeHouwer, 2007)。同时说两种语言的家长却常常能培养出双语的小孩 (De Houwer, 2007) 。所以在培养双语小孩上,”一人说一种语言”这种方法绝非必须,也并非一定有效。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双语者,其他的因素也很重要。这些因素可能决定你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让孩子接触英语,没有最好的一种方式,只有最适合的。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孩子是在和人们的交流与互动中习得语言,想要学会一种语言,他们必须经常大量接触这个语言,包括发音、词汇、语法……接触语言的“质”和“量”同样重要 (DeLoache et al., 2010)。

高质量的语言学习方式包括:聊天、亲子阅读、儿歌、亲子游戏等双向互动方式。多和不同的人交流能让孩子的语言发展更好 (Place & Ho , 2010)。

低质量的语言学习方式包括:电视、手机、ipad、早教机等各种单向输出的电子设备。婴儿时期接触过多电视可能降低孩子的词汇量 (Hudon, Fennell, & Hoftyzer, 2013)。

注意,高质量和低质量的关键区别点在于,是否能够即时互动。要学会抓重点啊同学们!

语言接触的量可以用孩子每天听到的词汇量来衡量。孩子早期接触的词汇量对语言能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听到的词汇越多,他就越可能精通这门语言,不仅如此,他们此后在学校的学习也会越好 (Hart & Risley, 1995)。所以,想要孩子学好中文的同时,学好英语,需要大量的接触这两种语言。

那么两种语言会不会相互影响呢?在某种程度上,会有一点 (Döpke, 2000),不过,大多数时候,它们还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孩子也总是倾向于使用他们掌握了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的那种语言来进行思考和表达 (Ho et al., 2012; Hurtado, Grüter, Marchman, & Fernald, 2013)。所以,在培养双语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地接触两种语言至关重要。

从小能够均衡的接触到两种语言的孩子无疑最有可能成为流利的双语者。父母各自讲一种语言,并且他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人说一种语言“的策略是可行的。但如果说“另一种语言”的人并不能长期地、连续地与孩子在一起,比如周末才能来看望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父母一个主要照顾孩子,一个大多数时候上班,这样的情况下,两种语言的接触是不平衡的。

注意,在幼年阶段让孩子均衡地、高质量地接触两种语言也只是帮他们打下了双语的基础,也仅仅只是启蒙,并不能一定保证孩子能成为双语者。因为孩子会长大,他们在家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在家以外的环境中,他们使用语言的种类和频率也会影响他们的双语水平。周围的人都是说中文,孩子的英文一样会“用进退废”,即使孩子在家已经被打下了良好的双语基础,用的少的那一种语言(弱势语言)也很快会退步 (De Houwer, 2007)。

因此,许多专家建议,在家庭双语启蒙中,家长可以稍微可以强化当下社会环境中的“弱势语言”(Pearson, 2008)。在国内,弱势语言便是英语,因此父母尽可能多给孩子说英文,多让孩子和说英语的人一起玩,给孩子提供更好的英语环境。

怎么教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充分的高质量的接触到中文和英文,特别是作为弱势一方的英文。可以是“一人说中文,一人说英语”,可以是“在家说英文,在外说中文”,也可以是“隔一天说一种”,“上午说一种,下午说一种”,“日常说中文,唱歌、讲故事说英文”,“这个故事说中文,那个故事讲英文”……或者是没有任何限制,随心所欲地中英文混着说。无论用什么方式,关键是要保证孩子能多接触到英语。

什么?!可以没有限制,随心所欲地中英文混着说吗?你确定孩子不会被搞晕?

是不是不能中英文混着说?

谁说不能?

其实,很多双语孩子的父母也是说两种语言的。两种语言混着说——在句子里中英文混搭(貌似招很多人讨厌),实际上是很正常的,作为双语者与人交流的方式 (Byers-Heinlein, 2013)。这是不由自主的,如果你要培养一个双语孩子,请接受,这可能就是孩子说话的正常的方式。即使是那些“一人一种语言”的家庭,父母其实也会混着说的。

但是,中英文混着说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吗?

目前关于“双语混着说”对双语孩子发展的影响的研究很少。一个对18-24个月大的幼儿做的研究发现,父母大量的双语混用会造成孩子有相对小的词汇量 (Byers-Heinlein, 2013)。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双语混用对早期语言发展没有影响(Place & Ho , 2011)。还有研究发现,20个月大的孩子就已经能够听明白混着说的语言,并且他们也会学着父母一样混着表达 (Byers-Heinlein, 2013)。这些研究提示我们,孩子是能够适应两种语言混着说的。

当父母混说双语时,由于要不停地在两种语言中“切换”,孩子在一开始学习语言是可能遇到一点困难,但经过这样反反复复地语言转换训练,孩子后来的认知能力反而受益于双语混说 (Byers-Heinlein, 2013)。

注意:孩子开始学习语言时可能会在正常范围内更晚,但并不会导致语言发育迟缓,无论你说的是什么语言,只要让孩子听到,他就会“吸收”,研究发现同时学习双语的婴儿的所有的语言里程碑都和单语的婴儿一致。

两种语言混着说其实也有着重要的社交功能。在一些地区,两种语言混着说是很正常的,是类似于一种双语者的身份标识。比如很多马来西亚华人,新加坡华人,他们说话时可能常常会混着英文和中文。既然要培养一个会混着两种语言说话的双语孩子,你混着教又何妨?

要让孩子学好英文,最重要的是有一定质和量的英文接触。

注意

混着说不等于“翻译”。直接对你家小朋友说英文或者中文就好了,你不需要给孩子“翻译”。举个例子,你拿着一个苹果对孩子说,这是一个apple,但是,你不需要这么说:这是一个苹果。苹果,APPLE

跟小朋友读英文绘本的时候,你当然也可以讲成中文的故事,但是你不要需要讲一句英文,再把这句用中文翻译一遍。放心,孩子可以理解英文故事的。因为她是孩子啊,你就是说中文,她也是通过画面慢慢理解到这些中文的意思的。

不需要给小朋友做翻译哦!

英语启蒙从单词开始还是句子开始(英语启蒙要趁早)(1)

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最好?

越!早!越!好!

就是现在!Now!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这个概念?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过了一定年龄后,人们就很难掌握好一门新的语言了。实际上研究证据是不支持这个说法的,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并不存在。如果关键期存在,那应该按什么标准划分这个年龄段呢?3到10岁?5到15岁?这根本就是扯淡!没有什么证据表明,人类学习语言的能力有一个突然变好或者变差的临界年龄 (Krashen, 1973; Johnson & Newport, 1989; Lenneberg, 1967)。

但是!虽然关于双语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不认同所谓的语言学习“关键期”,根本没有一个突然变强或者变差的临界点,但是,研究却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语言学习的能力会减弱。(Birdsong & Molis, 2001; Hakuta, Bialystok, & Wiley, 2003)

学习第二语言,越早越好!

这可以从生物学和学习环境两方面因素来解释。

婴幼儿的“大脑设置”易于接受语言

研究发现,20岁之前的生物学上的变化使得学习和掌握语言微妙之处的能力会下降。(Johnson & Newport, 1989; Weber-Fox & Neville, 2001)。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在小时候更善于接受语言。

人们对婴幼儿说话的方式易于学习

无论是在哪里,孩子们其实都会在幼年接触到丰富的语言环境,比如他们会听到非常多的引起他们注意力的话,他们会接触到非常多易于消化的,有技巧的,针对孩子说的话 (Fernald & Simon, 1984)。无论在什么文化里,大人们对孩子说话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人们都会用既不太难又不算太简单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孩子们每天都会有很多学习和练习语言的机会。小朋友对语言的接触是高质量的,也是高频率的。人们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往往正是成功地学习一种语言的方式——让孩子有丰富的,多种多样的机会去体会和练习各种发音,象征意义,短语和句子——这样的学习方式造就了孩子的母语。

过了幼年时期再学第二语言时,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了。大一些的孩子和成人不再有同样多的学习语言的时间(他们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做),他们常常也难以获得有趣的,持续的,许多“一对一”的学习语言的机会。大孩子或者成人学习语言常常是在教室里,他们常常也没有婴幼儿那样多的练习语言的机会。如果你有注意观察的话,即使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他们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在练习发音。

妞妞说话比较晚,她几乎是18个月后才开始真正说出有意义的词,真正的语言。在那之前,她练习了很久很久,比如每天带她过马路的时候,她都嘀嘀咕咕,突然有一天就把 “过~街~!”响亮地发出来了!

在教室里,语言学习往往是这样的:一个词被翻译出来告诉孩子们,给他们一个用第一语言作出的定义,把语法规则讲解给他们。定义和描述是很有效率的学习方式,但是远远没有从生活场景和细碎词汇中去探索一种语言来的有力量。

立即学

如果你希望孩子掌握两种语言,大孩子和小朋友间的大脑发育和语言环境带来的变化告诉我们,最好的学习时机就是,现!在!越早开始让孩子学习第二语言越好。

- “同时双语者”: 从出生就开始学习到两种语言(不晚于3岁)。

- “有序双语者”:三岁后再学习第二种语言。

和母语一起学习起来的双语 比起后来作为“第二语言”学有很多优势,从婴儿的呀呀学语便开始学习两种语言的孩子有更好的口音,更丰富的词汇量,更流利的语法,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比如,大一些的孩子或者成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很容易用错性别,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形式,以及时态等语法,但是同时学习中文和英语的孩子就不那么容易犯错。 (Lew-Williams & Fernald, 2007, 2010)。

婴儿的大脑和语言学习环境是非常珍贵、不可再现的,

如果你还有机会让孩子以学习母语的方式同时学习两种语言,

把握住了!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错过婴儿期、幼儿期,也没有关系。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将孩子培养成流利的会说两种语言的人。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英文,主要有两种发展成为双语者的可能性。

家庭环境的支持

一些父母,特别是经济收入比较高的父母可以这样做(所以,要努力工作挣钱啊同志们!)

  • 请双语的保姆,或者老师;

  • 或者送孩子去双语学校 ;

  • 给孩子报名“一对一”的教学课程;

......

在家里也可以多用英语跟孩子唱儿歌,讲故事,放英语小动画(比如Peppa pig,Dora the Explorer)等,最大化孩子接触英语的机会。这样当然也可以提高英文的流利程度。

不过,一定要注意,需要一直持续地给孩子提供接触和练习的机会才能够保持对英语的流利度。如果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没有能够提供持续的学习英文机会,就不要对流利的双语抱有过高期待了。获得任何技能都需要持续的练习,包括掌握一门语言。另外,仅仅是有一定的接触也不一定就转化成“一口流利的英文”。研究者们认为,只有当孩子对每一种语言的接触超过10-25%的时间,才算真正的“双语者”(Byers-Heinlein, under review; Place & Ho , 2011; Marchman et al., 2010),但这个接触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成为双语者 (De Houwer, 2007).

划重点

如果要给孩子打下牢固的英语基础,那么孩子至少要有10-25%的清醒时间接触到英语。

假设一个孩子每天清醒时间是12个小时,每周就是84个小时,也就是说孩子每周要有8.4~21小时,平均每天1.2~3小时“高质高量”地接触到“第二语言”,那么孩子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双语者”。

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安排孩子的“外语时间”,下面是我家的安排:

我一直希望妞能够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其实倒不是为了获得学习能力方面的优势,而是我不希望她出去和澳洲小朋友玩的时候一句英文也不会,遇到社交方面的问题。目前她还没有上幼儿园,在家里我和妞爸都对她讲普通话,外公外婆讲四川话,爷爷奶奶在的时候讲普通话和温州话。

我每天都会给她读英文的绘本(目前中文绘本读较少),唱英文儿歌(较偏爱英文儿歌),每天都会给她放英文的音乐,偶尔会看英文儿歌动画,每周会带她去一两次图书馆唱歌、听故事,去一次英语的早教音乐班,每天也会去公园或者购物中心的游乐园和英文小朋友玩,在家外玩耍时我也尽量用英文和她交流……

所以,我家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妞妞有同时接触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

学校的支持

现在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学校里都开设了英文课。英文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一样有机会学得非常棒。尽管论语言接触的质量,在课堂上的学习并不能够模拟婴儿学习语言的环境,但是一样可以培养出功能性的双语者,让孩子学好英文一样可以对他们今后的教育和专业领域工作有所帮助。

接触语言越多越好,学习语言越早越好

接触语言越多越好,学习语言越早越好。不论你是3岁,还是75岁,如果想学英语,那么现在就开始。随着年龄增长,语言学习会变得越来越难,这是由生物学和环境原因共同造成的,但是对于有学习动力的人来说,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永远都不算晚。

如果你想培养双语孩子,

也可以给自己一个学习英语的机会和挑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