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回居住小区(上海这个小区居民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

位于芙蓉江路上的仁恒河滨花园,是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社区,小区共有27个居民楼组4300多人,其中,港澳台及外籍居民占36%,分别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所以,这里也被亲切地称为长宁周桥地区的“小小地球村”。

疫情之初,仁恒河滨花园居民区就组建了小区志愿者团队。在招募这支队伍时,居民们就订了个“取向”:最好拥有一技之长,希望能多些年轻居民、在职党员、外籍志愿者。招募令一发出,居民报名踊跃,也吸引了很多外国朋友。

经过严格筛选,小区成立了一支100余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年龄最小的19岁,年龄最大的80岁,其中港澳台及外籍志愿者占50%,熟练掌握中文、英语、日语、韩语、德语、意大利语、印地语……

这支拥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志愿者队伍,阵容强大,和小区居委、物业配合自如顺畅,成为小区防疫的一大法宝。

上海居民回居住小区(上海这个小区居民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1)

他们结下深厚友谊

“我们100多名志愿者被分成好几个组,核酸现场协助团队、物资配送团队、楼栋服务团队等,每个人都有特定分工。”邑倩是仁恒河滨花园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她主要负责核酸检测工作。因为小区比较大,核酸点位比较多,每天她都骑着小电驴,到每一个点位安排志愿者的工作,协助运送每个点位的物资。

核酸检测刚开始碰到不少困难,很多外国朋友的二维码扫不出来,外籍志愿者们就组织大家收集各种问题,分门别类做好问答贴士,一一指导大家怎么操作,很快就让检测工作步入正轨。

印度志愿者Lavany特别认真,每次核酸检测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现场贴标、发试管、扫码这些动作已被她操作得熟稔流畅,外国居民看到她都亲切地招手。日本籍尚本正人是楼道志愿者,每次核酸采样,他都会第一时间守在楼下,穿好防护服后,他就从上到下一户户敲门,提醒居民依次下楼做核酸。尚本正人还负责政府大礼包的发放,居民看到他,就知道又有“大礼包”来了。

上海居民回居住小区(上海这个小区居民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2)

志愿者们不仅服务在一线,也做了大量翻译沟通的事。有一天,13号楼志愿者李慧在楼组群里看到一位日本老人发的日语求助。李慧的老公是日本人,也是志愿者,就用日文询问老人需要什么东西。原来老人独居,他不会做饭,家里也缺物资,李慧就用中文号召大家为这位老人筹集食品。大家纷纷响应,筹集了很多日本食物,比如泡面、肉罐头、清酒、鸡蛋和蔬菜,一起放在他家门口。老人收到这些食品,一开始有点不好意思。李慧就跟他说,现在是困难时期,大家都是互相帮助的。这位日本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深深地鞠了一躬,让李慧在群里转达他对大家的谢意。这件事后,楼组长带着李慧挨家挨户走访,问大家有没有困难,需要什么东西,组织大家互帮互助。

“尽管大部分时间都封控在家,但我在这一个多月中结交了大量朋友。这些可爱的人,我称之为我在上海的小家庭,让我在上海的时光变得更愉快。”印度志愿者Lavany说,在志愿服务中,她与很多志愿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比如Peimin、 Lucy、 Dana、 Nos、 Oscar、 Jerry 等,“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即使是在大白和N95口罩的背后,他们的笑容也会照耀我的一天。”

上海居民回居住小区(上海这个小区居民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3)

志愿者们被居民各式爱心投喂

4月10日,志愿者群中出现一则求助信息,有位居民正面临断药危机。志愿者徐力斯立马主动承接下了这个配药任务。当天她还收集了10份小区居民急需的配药资料。第二天一早她便赶到同仁医院配药。挂号、和医生确认、缴费、取药、分药、统计垫付费用,这一整套走下来就是好几个小时,等她送完最后一份药已到中午时分。

有了第一次配药经验,志愿者们对配药服务做了优化统筹。通过仁恒志愿者群和楼组长沟通渠道,义务配药服务正式发布。小区一下子收到67份配药需求。这次徐力斯多了一位搭档。

4月15日一大早,徐力斯和陈吉思慧赶到同仁医院。67份配药可不像第一次的10份,光是挂号两人就花了一个多小时,碰到特殊药品,她们还要打电话给居民确认替代药,拿到全部的配药已是下午2点。两位穿着大白的志愿者扛着这64份药包走回小区,然后分药、统计药费、包装、消杀、配送,冒雨送完最后一份药已经是晚上7点。

看到志愿者12个小时不吃不喝帮忙配药,患者及家属都很感动,有位外籍居民拿到药后,还创作了一幅水彩作品,收到这幅作品时,徐力斯和陈吉思慧很感动,“这一天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

上海居民回居住小区(上海这个小区居民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4)

外籍居民画的志愿者水彩画

不仅仅是对志愿者,对辛苦工作的居委人员、物业和保洁人员,小区居民都会主动向他们表示感谢。小区4600位居民的生活垃圾都是由垃圾房的9位工作人员收集处理的,居民们觉得他们是小区的无名英雄。劳动节前夕,11号楼发起捐赠慰劳,4个小时就募得四大箱食品,这9位工作人员收到赠品时很感动,说“心里感到特别温暖,再累也要做好本职工作,为大家守护好家园”。

有位巴西籍家庭觉得物业非常辛苦,特别关照家里的阿姨烧了几道菜:红烧肉、梅干菜扣肉和鱼头汤,然后打包给物业一并送过去。还有居民在居委会门口放了食物,上面写着鼓励的话。

上海居民回居住小区(上海这个小区居民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5)

印度邻居投喂的印度美食

看到邑倩做志愿服务很辛苦,印度邻居几乎天天给她送上热腾腾的印度美食,变着花样做印度饼、各种咖喱菜。“我很不好意思,跟她解释我并不缺少食物,这位印度邻居还是热情地继续给我投喂。”邑倩说,这次疫情让她品尝了有生以来最多品种的咖喱美食,做志愿者辛苦,但很知足。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受访者供图

来源:作者:王海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