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话你咋这么能是什么意思呢(会说恁弄啥嘞)

尤其是自带亲切味儿的河南腔,小岳岳一句“恁(nèn)弄啥嘞”,包袱就彻底甩响了。可要把这股子亲切味道归于河南方言简单,那倒有点大题“小”作。毕竟,光是一个“好”字,在河南话里就不止一种表达——中、沾、管、妥……

关键是,各个地区的用法还有差异。

恁说,这到底是为啥嘞?

传奇出身:叱咤多年的中原官话

话题开始前,不妨来设想这么一出。机缘凑巧下,诗人白居易和宋仁宗打了个照面,两人能聊到一起不?照现在的眼光看,两位是妥妥的河南老乡,可当时的情况,很可能谁也听不懂谁说的。

河南话你咋这么能是什么意思呢(会说恁弄啥嘞)(1)

白居易雕像。摄影/墨枫MF,来源/图虫创意

要高清楚这个问题,得追溯“河南话”的传奇出身。这又得从另一个语言概念说起——官话。

不知大家有没有好奇过,春秋时期,孔子怀着一腔救世热情给各诸侯国建言献策,可夫子这口纯正的“山东话”,各国国君能听懂吗?别说,往前倒个几百年,真听不懂。至少在商周以前,辽阔的中原大地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汉语”,相对“正统”的得数华语或夏语,但也只在黄河中游地区使用,甚至就在这片地界,“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仍是常态。此后一段时间,我们有了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部分地区也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方言,比如两周(今陕西西安一带、河南洛阳偃师一带)、两南(豫西南、陕东南、鄂北一带)等,人们大致上能说到一块儿去。可是畅通无阻的交流,到底还是个梦想。

直到春秋时期,事情发生了转机。

春秋时期,百家兴立。各家各派著书立说,为了家国苍生争来“吵”去。可这得有个前提,彼此之间说话得听得懂、接得上。恰恰就是这段时期,雅言——也就是后来的官话——逐渐发展起来。应劭说,雅之为言,正也。宽泛点说,雅言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行语,和咱们现在的普通话差不多,是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语言。春秋时诸子百家风起云涌,列国君主如饥似渴地求慕人才,愈发浓烈的“交流”诉求,生生“逼”出了雅言。据考证,大约在春秋战国时,雅言就成为列国交往的官方语言,甚至还有了“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般的严格规定。正因此,孔子才能随心所欲地穿梭于列国,不用给自己找个翻译。

河南话你咋这么能是什么意思呢(会说恁弄啥嘞)(2)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来源/电影《孔子》剧照

官话这段悠久的发展历史,也和河南产生了奇妙的关联。

第一个绕不开的是洛阳。

早在秦汉时期,全国方言就开始向洛阳话集中,带着浓厚“洛阳味儿”的中原官话已然崭露头角,作为雅言登上历史舞台。最迟不会晚过魏晋时期,以洛阳音为基础音的中原官话迎来自己的“黄金生涯”。公元25年,眼见着长安久经战乱而残败不堪,光武帝刘秀把牙一咬,直接迁都洛阳,洛阳一跃成为全国的中心城池,此后的曹魏、西晋、北魏直至隋朝,洛阳的中心地位未变动分毫,“洛阳音”也因此顺利“加冕”,成了中原方言中的主角。

隋炀帝杨广定都洛阳还不够,还把数万户的富商大贾从全国各地迁到洛阳,大笔一挥,一本《切韵》面世,以洛阳为代表的正音便开始“全国流行”。那时候,一口纯正地道的洛阳口音,无异于一张闪亮的名片。到了唐代,虽说没能卫冕首都,可洛阳还是名副其实的大城市,洛阳音仍稳稳拿捏着中原官话的一腔一调。虽说这时的“河南话”和今天熟悉的方言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但好多地区,通行的就是河南话。

北宋时,情形又发生了变化。公元960年,赵匡胤一场兵变,立马改写历史。北宋王朝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随着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改变,“开封味”也就此出了“圈”,河南方言逐渐向开封话集中。根据考证,这时的洛阳话和汴京话十分接近,两地民众交流起来也没啥障碍,流行于两地的语音仍被称为“中原雅音”。后来一通内忧外患,南宋定都杭州,中原雅音也随之流通到了临安一带,后期形成的临安官话也和“河南腔”有着紧密关联,以至于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曾感慨:“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不过,要让陆游听懂一句“恁弄啥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实际上,这时候的中原雅音保留了许多中古音的成分,听起来更像粤语。

几百年后,叱咤江湖的中原官话还是走了下坡路。一方面,自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经济政治中心再度变化,北京音也成了标准音。另一方面,中原官话本身也变了许多。明初时,许多来自山西、山东和江南的移民涌入河北河南,怀庆府、开封府、南阳府也有了山西迁民。明末清初时,中原饱受战乱之苦,北方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一迁徙一交融,原本的中原官话也产生了诸多改变。下面两张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这一点——

河南话你咋这么能是什么意思呢(会说恁弄啥嘞)(3)

河南话你咋这么能是什么意思呢(会说恁弄啥嘞)(4)

中晚唐至北宋、近代时期的汉语分布图。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张步天著

同样是中原地区的通行语,若说中晚唐时还是“中原官话”的“唯我独尊”,一到了近代,彻底成了“各家之言”,和北方官话、江淮官话、西北官话多多少少都能沾点边。这也能说明为什么豫南地区的语言里,至今还存留着江淮官话的影子。拥有如此传奇的出身,再加上交融、碰撞和流变,不禁得让咱们思考另一个问题,河南话究竟是什么呢?

恁说恁的:不是方言的“河南话”

别看一句“中中中”能从新郑用到开封再说到许昌,可严格来说,“河南话”还真不能算是一种方言。

虽说都是正宗“河南话”,可地方不同,说的味道也不同,以至于1983年出版的《河南方言研究》里,167000平方公里的河南省,被分成了整整五个方言片。光是第一个方言片,又还得细分成开封、郑州、商丘三个方言音系。

虽说地界和地界都紧挨着,但片区不同,出口的“乡音”也有了实质差别。比方说,以淮阳方言音系为代表的第二方言片,只有21个声母,37个韵母,说话也很少用儿化韵,可是到了以安阳方言音系为主的第四方言片,不仅韵母增加到47个,日常用语里还保留着古音中的“入声”。即便是第一方言片的三个音系,声母、韵母乃至声调也各有不同。下表虽说只呈现了些许皮毛,可也是肉眼、肉耳就能分辨得出的差别。

音系

所属方言片

区域代表

声母

韵母

典型发音

开封方言音系

第一方言片

开封市等地区

23个

41个

肥(fi)、我(uo),鼻子读成“piu”

郑州方言音系

新郑县、长葛县、鄢陵县、登封、密县等

23个

41个

腊、拉、辣同音(阴平)

商丘方言音系

商丘市附近县市

24个

37个

普通话ai韵母读作ei韵母

淮阳方言音系

第二方言片

河南中东部地区

21个

37个

飞读作fi,儿化韵较少

洛阳方言音系

第三方言片

河南西部地区

24个

42个

微、晚、文、亡等音节的声母为v

安阳方言音系

第四方言片

安阳及新乡西北一带

21个

47个

保留入声,入声为中平促调(如笔、惜、拍、食、岳)与河南其他各方区差别较大;挖、歪、威等以v作声母

信阳方言音系

第五方言片

豫南一带

20个

39个

语音系统与湖北东北部地区相近,男可读nan/lan

河南省五个方言片大致语言特点。根据《河南方言研究》整理制表

在《河南省志·方言志》里,方言片又被细分成六个,如此看来,便是“乡音未改”,想找到“统一”的河南话,着实不易。在同一片地界儿上,为何恁说恁的、俺说俺的?除了中原官话本身的复杂流变外,还得说回广袤中原大地上的山山水水。

河南话你咋这么能是什么意思呢(会说恁弄啥嘞)(5)

河南省五个方言片大致分布。根据《河南方言研究》整理制图

豫北一带的第四方言片,至今在发音中还保留着入声,尤其是在笔、食等字音的读法上。入声,原是古音中的一种声调,体现为“喉塞尾”的发音方式,说话时也会有收紧喉咙的动作,随着后来的语音发展,渐渐分散到其他四种声调中,便是所谓的“入派四声”。与豫北地区紧挨着的山西省,恰恰就是全国为数不多地在方言中保留入声的地区。

不过,滔滔的黄河倾泻而下,几乎阻拦了豫北地区和中部区域的来往交流,以至于在安阳等地说得贼顺溜的入声,在黄河以南的郑州等地区,根本寻觅不到丝毫踪影。遵循着同样等路数,淮河伸手一拦,豫南地区与中心区域的交流逐渐变少,反而和毗邻的湖北、安徽等地打得火热,这才让江淮方言顺利“入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第五方言片。

高山们也没忘记凑热闹。嵩山巍峨,往那一横,灵宝、陕县等地想和中部区域交流的难度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再加上函谷关的存在,想要和中部“通个气儿”更是难上加难。反而是陕西东部的声音渐渐传了进来,以至于现在还有人在网上发问——怎么河南灵宝的老乡张嘴,满口都是陕西味儿?

正因此,曾有学者认真做过总结,所谓河南话,其实是个正儿八经的地理文化概念。往宽了说,流通在河南境内的所有语言都算河南话,只是口音腔调各有差别。

至于各地区的发音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小岳岳的一句话倒是再合适不过——

河南话你咋这么能是什么意思呢(会说恁弄啥嘞)(6)

来源/综艺《欢乐喜剧人》截图

能管能中:古今流变的家味儿

回到最初的问题,都是河南话,光一个“行”就有好几种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照现在通行的河南方言词典来看,老乡们说个行,至少得有很多种表达。

方言

普通话对应

用法

行,可以

这人真中

中中(将就、应付)

中不中

中,行

你去买菜妥了

可俅美

真是好

这事办的可俅美

得劲

好、很好

这事情做得得劲

靠谱

他不沾弦

沾不沾(例子源于“趣方言”)

可以,好

两块钱你给我一个面包管不管?

河南方言中表达好的方式。根据《河南方言研究》整理制图

细品一下,我们很容易捕捉到其他方言的身影。比方说“沾不沾”,是典型的河北用法,而“妥了”,又有着东北的味道,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人群迁徙与文化汇流也便一点点铺陈在我们面前。

岁月轮转,古去今来,现代“河南话”有了更多的可能。

1954年,随着河南省会迁至郑州市,河南方言开始向“郑州话”集中。根据考察,郑州话大体上仍属于中原官话,本身的发音在河南省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南水北调工程开展后,数以十万计的搬迁移民再度来到中原大地,一些“河南腔”被带到了湖北,同样,也有其他的声音传入河南。

如同奔涌而宽宏的黄河水,再多的方言与碰撞,终会在时光与烟火的涤洗中化为乡音,慢慢勾勒出横卧在中原大地上的水土与人事。

河南话你咋这么能是什么意思呢(会说恁弄啥嘞)(7)

洛邑古城。摄影/飞扬2016,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邵文杰总纂;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纂,河南省志 第11卷 方言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张步天著,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张启焕等著,河南方言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段亚广,河南话与中原文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

佘树民编著,亳州风土民情,黄山书社,2017.

钱曾怡主编,汉语官话方言研究,齐鲁书社,20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