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标准化高中和市级重点高中(高质量的平民化高中)

市标准化高中和市级重点高中(高质量的平民化高中)(1)

市、县领导在夏邑一高调研

市标准化高中和市级重点高中(高质量的平民化高中)(2)

举办“与国同行 同心筑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市标准化高中和市级重点高中(高质量的平民化高中)(3)

在美丽的校园里读书

市标准化高中和市级重点高中(高质量的平民化高中)(4)

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市标准化高中和市级重点高中(高质量的平民化高中)(5)

弘毅苑

市标准化高中和市级重点高中(高质量的平民化高中)(6)

昱蕙苑

夏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祖籍。而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简称夏邑一高),就是镶嵌在这方宝地上的一颗光彩熠熠的明珠,多年来,在这片文化厚土上孕育出无数的国之栋梁,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

七月的豫东大地骄阳似火,流金砾石。就在此时,夏邑一高录取喜讯频频传来,一次次奏响了夏邑高考的盛世强音。炎炎夏日里,一个个捷报像缕缕劲风为大家送来了阵阵清凉,让人备感振奋。

从2014年到2019年,这5年来,该校有近百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马来亚大学、博特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各项比率在全省同级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作为一所县城普通高中,夏邑一高录取的学生中考成绩普遍不高,然而该校以“正视现实,凝聚心力;真抓实干,绝不服输”为工作基石,用“高质量、有特色、人性化”的办学目标作动力,全力打造“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品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日前,记者冒着炎炎烈日,走进这所孕育人才的教育乐园,探索其因材施教的秘密。

带与领 校园风清气更正

夏邑一高的领导集体务实进取,开拓创新。该校通过牢记“一个宗旨”,即办人民满意的夏邑一高;深化“两项改革”,即教学教研和评估机制的改革;强化“三项建设”,即班子建设、师资建设和制度建设;狠抓“四心精神”即实心工作、真心做事、诚心做人、善心立身的工作精神;推进“五风建设”,即扎实的作风、文明的校风、严谨的教风、端正的学风、高尚的师德师风;实施“六项工程”,即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工程、教学新秀工程、教科研工程、师德标兵工程和青蓝工程。这些全新的办学理念为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名校战略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该校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生逐步形成了“勤奋刻苦、善问多思、诚信守纪、励志进取”的学风,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校规范管理提供了保障。经过四年的发展积淀,包含发展文化、管理文化、人本文化、品牌文化等在内的校园文化体系,让全体教职员工把“小我”融入到了夏邑一高的“大我”之中,每个人有规可矩、有章可循、有事可做、有目标可攀。干事创业的氛围,教职工澎湃的激情,成为夏邑一高不断成长和不断跨越的强大引擎。

如今,夏邑一高在以刘保华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下,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厚德、博学、求实、创新”为校训。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多元优质发展”的办学方向;树立“规范、精细、高效、卓越”的管理理念。

立与德 桃李绽放香满园

漫步在夏邑一高校园,50多块“尊德守礼”宣传牌遍布学校的角角落落,上面写着“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遵纪明礼,良言善行”“尚德博学,笃信强身”等优美的句子,时时提醒学生要学会做人做事,要做彬彬有礼的少年君子。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该校开足思想政治课程,配有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德育教育队伍。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时机,以生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等。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该校开展学生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主动问好、自觉保洁、就餐排队、手不释卷、人走关灯等良好行为习惯。加强 “三声文化”“行礼文化”“班级文化”“制度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学生野外拉练、成人仪式、五月欢歌、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打造激情燃烧的校园。

从夏邑一高走出去的毕业生,不仅会考试,更会学习、会思考、会做人、会包容、会感恩、会创新。因此,备受全国多个院校的青睐。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风貌,那是夏邑一高人的风貌,一高人的信仰,那更是一高精神——敬业、奉献、责任、担当!

爱与严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要不是遇见司超老师,遇见夏邑一高,就没有我的今天!”今年高考考入河南理工大学的张笑笑激动地对记者说。张笑笑家住该县业庙乡张阁村后张阁,父母都患有慢性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困难。张笑笑几次都要放弃自己的学业,到外面挣钱,每次都是司超老师做工作。“需要钱,我资助你,你今天的努力,就是为了明天你的父母能有个好的生活。”司超老师说。高中三年,班主任司超多次给张笑笑做工作,还把他的家庭情况上报学校和县妇联,通过各种渠道给予张笑笑最大的帮助,张笑笑通过三年的努力,今年以540分的成绩考入河南理工大学。

夏邑一高校长和班子成员,都有自己帮扶的对象。领导班子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调查和家访,适当减免学杂费。针对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学校建立了特困学生资助机制,确保其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需要,让特困学生 “一个也不能流失,一个也不能掉队”。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内涵就在于‘严’和‘爱’两个字。”校长刘保华如是说。“爱”是育人情怀,他一直以教书育人要有爱的情怀来要求教师。爱好学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爱问题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仅是对孩子们爱的承诺,更是给教师们的压力和挑战。如果校园里不充满爱,那将是一片冰冷和荒芜。”爱学生,首先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我们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一片育人沃土。”“严”是管理要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是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具有个性的成长规划,并且严格要求。在夏邑一高的校园里,有学生的地方就有老师的身影。清晨教室门口,有班主任迎接学生到班;课间休息室里,有老师给学生辅导学习;大课间有老师们陪跑,一日三餐有值日老师规范习惯。

惜学生,爱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进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夏邑一高一直将这样的教学理念融于日常教学和管理。令人感慨的是,成绩的提升仅是夏邑一高特色优质教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感恩、自信、勇敢、勇于担当、追求卓越、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则是夏邑一高教给学生的永恒道理。

赞与赏 相信激励的力量

“我常想一个学生可能会因为老师的一个笑容而驱散心中的阴霾,会因为一句温暖的关怀而变得阳光,会因为一个激励的眼神而树立自信,于是我尽力每天清晨早早地站在教学楼门口迎接到来的学生,尽力在早饭过后站在楼梯道口给每一位学生点赞,每一学期都要给所有班级开一次班会,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遇见学生我都会亲切地打招呼。因为我相信,我的行为,或多或少地会在学生们心里产生涟漪,可能会于无形中驱走一个学生的烦恼,让他感觉到老师们对他的重视,可能会让一个差生重树学习的信心。”这是夏邑一高一位年级领导发表在学校公众平台上的一段话。

不仅给学生点赞加油,学校还给教师们特别的激励。刘保华说:“对老师负责,也是对学生不放弃的一部分。”因此,他对改善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幸福指数格外上心。2014年以来,学校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和就餐环境,已实现为教师提供免费工作餐。其次,该校有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钻研业务、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年轻有为的新秀。年老的不吃老本,以老带新;年轻教师谦虚学习。每个班老中青结合、统筹搭配,形成了团结协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优秀团队。

低与高 豫东教苑传佳话

2016年该县中招成绩全县前1000名,该校录取157人,占比15.7%。2019年高考理科应届前1000名,该校202人,占比20.2%,提升4.5%。2019年文科应届前1000名,该校占520人,占比52%,提升36%。面对录取学生的实际情况,全校老师的担子更重了,学生整体录取成绩不好怎么办?夏邑一高人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2016年中考录取的学生,经过了三年的培养,考上了马来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这一结果,让夏邑一高人证明了自己,也找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子:坚守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新思路,精心培育学生全面发展,力争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健康发展的毕业生。

针对学生底子薄的现状,学校一直坚持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交给学生;重视学生学习培养能力,重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重视学生潜能开发的路子”。探索出高目标、低起点、缓坡度的教学方法,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推进、章节过关、层层打夯、一班一策、一人一法的方式,既培优又补缺,让每一个学生充满希望,学有所得。

全力打造高效精简的课堂教学,教师们在课堂中让学生坚持“心动、口动、手动”的“三动”法,这“三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更富有活力,学习效率也大幅度提升。此外,学校还采取“先学后教”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学校还加大对学生学习条件和环境的搭建,申请项目资金,给宿舍和教室安装了中央空调,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让高三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式,学校为学生特邀省市专家定期开展讲座、心理辅导,还研究出了快速训练和慢速训练两种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的方式,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能够因才施教,更好地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该校教职工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尽力解决每个孩子的后顾之忧。因为走进了夏邑一高的门,便是一家人,在这里无论你家境如何,你都有学校、老师这个坚强的后盾。

听说记者来采访,今年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的苑凯的父亲给记者打来电话,让记者好好采访报道学校领导和老师,儿子中学升高中时考得并不理想,通过老师的辛苦教导和自身努力,竟然考上了香港中文大学。他激动地说:“他在农村,家庭条件不好,学校多次免除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没有夏邑一高的培养就没有我儿子的今天,没有年级领导靳超峰和班主任祝红欣,孩子不会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的。”

学校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以学生为先。凡第一志愿填报夏邑一高的优秀学生,均有机会参加“田家炳基金会中学生夏令营”,赴香港参加“助学·筑梦·铸人”交流活动,由田家炳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对有进步的学生设进步奖,对有特长的学生设百花奖,还设有文明奖、雷锋奖、优秀干部奖等,来为学生进行铺路。

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所好学校。夏邑一高的领导、老师为了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苦心孤诣,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用良心抓教育,用超前的理念,急家长所急,想学生所想,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化管理、小班教学等办学特色,为夏邑一高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爱校如家,视生如子,提起一高,谈到学生,无论是肢体语言还是面部表情,夏邑一高的老师们都怀有浓浓的感情色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郁郁葱葱的校园里,每天都在上演“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放心”的教育风景。阳光自信的学生,步履匆匆的老师,无不散发着一种豪迈和精神。也许,这种精气神才是夏邑一高接连不断谱写“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的教育传奇的“源头活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