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懦弱自卑(孩子刻薄爱挑剔)

上一篇我们讨论了2.5~5岁之间孩子挑剔行为的原因,今天我们来看看另一阶段6~11岁孩子的挑剔行为有何不同,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孩子懦弱自卑?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孩子懦弱自卑(孩子刻薄爱挑剔)

孩子懦弱自卑

上一篇我们讨论了2.5~5岁之间孩子挑剔行为的原因,今天我们来看看另一阶段6~11岁孩子的挑剔行为有何不同。

有的家长曾经说:他们家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越长大非但没有变懂事,还变得越来越刻薄,自己本身不怎么样,却偏偏爱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

孩子不信任别人,喜欢挑剔别人的不足,这是自卑的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也是自己获得优越感、心理自我安慰的一种方法。

比如:自卑的孩子考试没考好,他会陷入一种自责自己太差的状态。同时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些,孩子可能会开始挑剔他人。

在学校面对严格、严肃的老师,就说:“这个老师脑筋死板,教的不好。”遇到活泼、宽容的老师:“这个老师不稳重、没有老师样,怎么会教的好。”如果说挑剔老师是为自己的成绩找借口,那么挑剔同学就是获得优越感的主要方式。

在同学回答问题,答错了,会嗤之以鼻地使劲喊:“你回答的不对,这都答不出来。”答对了,又说:“声音太小了,我都听不清。”要是同学答不上来,更是连珠炮似的数落:“上课肯定没好好听讲,你快点说呀,都耽误我们时间了。”

总之就是,不管是谁,也不管干什么,以及怎么干,他总能挑出毛病。

行为分析

侵犯动机可以较好的解释这种行为。侵犯动机,即侵犯意图,是侵犯行为的原因,希望通过侵犯行为的实施使别人感到痛苦,同样也产生不良情绪体验,以此来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它的强弱和频率与自我意识的感知呈正相关,自我意识越强烈,侵犯欲望越凸显。

成长过程中孩子的独立意识会迎来小爆发期,与之对应的便是旺盛的攻击力,在此阶段孩子的心底,渴望身边的人关注自己。孩子天性就是如此,若再碰上苛责的家庭,长期的模仿、复制,就会在此时将潜藏的侵犯动机彻底激发,外显出来的就是变本加厉的挑剔行为。

解决方法

孩子的挑剔行为几乎都是条件反射,一旦感受到自己没有被当作主角或是对待的方式不是他期待的那样,就会立马启动抨击模式来维持自我中心的优越感。而遏制这种条件反射,最好的办法是拉长他的思考弧度。

具体怎么做呢?

把孩子对平时与他接触最多的老师、同学、父母,存在的最常见的挑剔全都列出来,然后和孩子一一探讨,挑剔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比如,对老师不满意,是抵触老师某些事的处理,还是所有事都不认同,是真的在表达愤怒还是想赢得关注。

比如,关于同学的指责抱怨,到底是真看不上人家,还是觉得他们表现不好而着急,或者是无心之举?

与此同时,还要让孩子回观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即每一个挑剔发生时,自己和被挑剔的人都是怎样的心情?再回望那样的情境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进而让孩子去觉察到挑剔除了只会带来损人不利己的双输后果外,没有任何好处可言。

若孩子实在忍不住非要挑剔别人,那就一定让他学会只挑剔事而不针对人。可以对老师处理某个具体问题表达不满,但不能歪曲老师人格;可以说同学哪里答的不对,但不能羞辱同学。不认可事,最多引来观点的碰撞;而否定人唤起的是憎恨。

用这些启发式的问题,促使孩子去重新审视底层动机,并延伸考虑长远利益,这种思维一旦开启,再遇同样情形,不仅能下意识地去收敛挑剔。同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并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的获得同伴及老师的认可。

参考资料

[1] 程学超,张文新. 儿童侵犯行为发展研究综述[R]. 哲学与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Ⅱ辑, 1992(01)[2] 但菲.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3] 网络资料集.[EB/O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