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区与郊区教育差距到底在哪(家长在给孩子规划来天津之前)

中考改革,公民同摇,“双减”下不排名、不公布分数、不以成绩分班、减少考试、减少课外培训辅导以及高考增加学籍要求等一系列重大政策调整,是近几年天津教育的重点内容。

天津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而这份素质教育确实在被切实地贯彻执行。

下面我们分年级段进行讲解:

一、小学阶段:全面素质教育,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学习能力的优劣势

天津的小学教育提倡的是“各类课程必须开足开全”,是很典型的素质教育。

低年级:不留家庭作业、没有期末考试、只准以活动形式对学生完成考察;

中年级:家庭作业极少、有期末考试但不公布分数;

高年级:有一定量家庭作业,但必须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完成,期末考试告知分数但不公布排名。

这种情况容易造成一种皆大欢喜的局面,似乎每个孩子的成绩都还过得去,差距并不明显,但家长心里要有一杆称:成绩理想≠能力达标。

小学阶段要保证孩子的快乐学习,但家长一定不能让孩子成了温水里的青蛙,小学阶段是学习思维形成的时期,养成正确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为进入初中阶段,教学内容增加,教学难度增强,特别是初二阶段,理科难度增加,还有物理学科的加入,那些没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孩子就会觉得特别吃力,那个时候再去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时晚矣。

在同样环境里成长的天津孩子们,如果没有家长的辅助性培养,大部分孩子的成绩差异就会逐渐拉开,当然,事无绝对,肯定有那种特别聪明特别有灵性的孩子,只要愿意去学,永远都不会晚,但家长不能将孩子的未来压在这个可能性上。

天津市区与郊区教育差距到底在哪(家长在给孩子规划来天津之前)(1)

二、初中阶段:学生成绩的分水岭,也是人生的分水岭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初中能否取胜的关键。

我身边有两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个是六年级从河南转过来的学生,男生,通过关系上的天津一所私立初中;一个是天津本土的孩子,女生,摇上了这所私立初中。

这俩孩子现在都上初中,同一个班级,关系也很好,但成绩却差别很大。

成绩好的是天津本土的那个女孩儿,成绩只能算是中等的是河南转过来的那个男孩。

成绩中等的这个男孩是我亲戚家的孩子,但这里不加入个人感情,只客观评价啊。

先来说说男孩儿。

通过与男孩子聊天,我能明显感受到,他对学习本身是有抵触的,他所有的努力所有好的学习状态都是在妈妈的逼迫下进行的。

寒假的时候我近距离地感受过这种逼近: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从背语文课文到做老师安排的寒假作业,他的每一步都是在妈妈的怒吼之下进行的,我看得心惊肉跳的,总觉得这母子俩稍不留意就能发生一场战争。

还好,孩子顺从惯了,妈妈也发号施令惯了,他们整个寒假都相安无事。

但我却觉得这样的亲子关系,和这样的学习态度,并不能让孩子的未来走得更顺畅。

我和孩子深聊过,他说他并不是对自己的学习完全没有计划,但他妈妈习惯性地不信任他,他的每个想法如果想执行,都得与妈妈讨价还价很长时间,与其将时间浪费在这样的口舌之下,不如就顺着妈妈的意思来。

时间长了,他也不想再去自己规划如何学习,而且他对学习的热情度真的不高,他说他理解妈妈为他付出的苦心,为了他的学习,把他从河南转到天津,父母两地分居,一年见到爸爸的时间屈指可数,这些他不是看不到,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不愿意将精力完全放在学习上,明明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就是不愿意去改变。

可是他的妈妈,并不知道该怎样去指导孩子的学习,在现在这样的双减政策下,他给孩子报了语、数、英的一对一辅导班,一周不落下,寒假的学习规划完全是按照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来的。

他学习的时候是在我家一楼的房间,我们是在三楼活动,为了方便喊他上来吃饭,给他留了一个不怎么使用的手机,我查看了手机的历史内容,如果说他一天要在一楼待8个小时,我算了算,有六个半小时他是在刷B站的视频,而且是连续性的刷,真正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之又少。

这是一个不太好解开的结。

虽然都是我的亲人,但我也觉得这是个没法轻易开口劝说的难题。

我觉得这个孩子的问题就出在:从小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的时候没有找到自己在学习能力上的弱点并加以改变,妈妈在孩子的学习里倾注的心血多但并不适宜和恰当。

现在再想改变,一方面是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是孩子不一定愿意配合。

再来说说女孩儿。

一直知道这个女孩儿,因为俩人在学校里关系很好,寒假的时候,女孩儿的爸爸带她去滑雪,还约着男孩儿一起去了。

女孩儿的成绩一直是年级前三,她属于那种类型:没有漂亮的外表,身高160,体重160,但有一颗有趣的灵魂。

她的寒假和男孩儿不一样,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她是有针对性地完成,父母不过多地干涉她的学习,但会尽量满足她学习之外的娱乐安排。

我想,她之所以这么有趣,与有一对开明的父母不无关系。

我听男孩儿讲,在学校里的时候,女孩儿也不是一心扑在学习上,她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班里的同学们都能玩到一起打成一片,无论是成绩很好的还是成绩不好的,她都不排斥相处,只要有相同的灵魂,她都乐意去接受。

我听着都觉得,这女孩儿实在是被教养得太好了。

因为是侧面听到的一些消息,所以不能再罗列更多。

但这两个孩子的对比可以明显得看到,父母对于初中以下孩子的影响其实是至关重要的,而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其实最离不开的是父母从小开始的规划

天津市区与郊区教育差距到底在哪(家长在给孩子规划来天津之前)(2)

三、高中阶段:校间差距拉开,个人努力很重要

能通过中考的独木桥,进入到各高中的孩子,都是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相对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特别是考进重点高中的孩子们,则是要展开新一轮的更残酷的竞争。

高中阶段的学习,父母的参与力度逐渐减少,因为大部分父母在学习中已经给不了孩子指导性或者建设性意见,更是没法再辅导孩子的学习,即使是那些高学历的父母,毕竟离开高中时间太长,即便知识点还记得,也不具备辅导孩子的能力。

这个时候,学校的教学优势就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方面,老师的个人能力,能不能让班里的孩子在自己的课堂上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能不能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力度,能不能让孩子在一个良性竞争的学习环境下稳步提升,健康成长。

第三方面,家长在重视孩子学习的同时,有没有关注到孩子心理的健康,亲子之间的沟通是不是有效沟通。

高中的孩子,一味的压迫已经不可行,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就需要讲究技巧和方式。

天津的教育模式和河南河北并不一样,从学习强度和学习氛围上来说,外地来的孩子容易走两个极端,一种是延续在外地的生活习惯,在文化课上继续赶超天津本地的孩子,另一种是逐渐融入了天津本土的学习氛围,但放松了对自身学习的要求,反倒考不到一个理想的成绩。

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种,家长们心中一定要有一杆称,他们适合什么样的教学环境,他们来到天津是不是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高考前孩子学习生涯12年,真的给每位家长出了不少“选择题”,做好这些选择题,就是为孩子做好了学业规划,这样纵然不期待能帮孩子过五关斩六将,也愿孩子学业之路走的坦然。但是学业规划牵扯了太多的方面,选什么样的学区、进什么样的学校、怎么样的摇号、上什么样的课外辅导,哪一样不是在考验家长的实力和耐心?请记住,适合自己和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天津市区与郊区教育差距到底在哪(家长在给孩子规划来天津之前)(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