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说emo该怎么回复(自己明知道emo没有意义)

网友提问:

知道emo是没有任何意义,浪费时间的,但就是控制不住的就emo了,怎么办?

控制不住自己emo的情绪,是心理问题?只能等时间过去,自己缓过来,但是这样好浪费时间,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很快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呢?经常反复的emo,真的难受,好想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别人说emo该怎么回复(自己明知道emo没有意义)(1)

管心营:

看到你说“知道emo是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控制不足eom”,其实这样的想法本身就不利于你走出emo状态。

人一天的情绪本身就是有变化的,有变化才是正常的状态。

比如0分是一个平和的状态,那么早上要起床的时候,我可能-3分,吃到美味早餐的时候 3分,等公交车是-4分,等到了车是 4分。接着处理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很焦虑是-5分,慢慢适应了难度-1分,完成了这个工作,成就感爆棚 7分……

情绪有变化的正常的,当我们追求只快乐的时候,这是不现实的。

一般每天都没有烦恼,乐呵乐呵的人,要么是被父母保护得很好的小朋友,要么是村头的傻子才没有烦恼。

所以,你反而应该思考一下,你为什么会有“想要控制emo”心情的想法?

这里管心营可以帮你深挖一下,探索一下内心世界。

别人说emo该怎么回复(自己明知道emo没有意义)(2)

1

你想要控制不要emo的心情,可能来自于父母传递给你的脚本信息。

这里的父母不一定是真实的父母,也可能是其他人,奶奶、哥哥、老师等,你可以理解对你有重大影响的重大他人。

在有的家庭里,父母的真实想法是隐藏起来的,父母的真实想法是“我接受不了!”但是表达出来的是“我是为你好”

如果父母的感觉都隐藏起来的话,小孩就会学到“不准有感觉”。

有时候在一个家庭里,可能会限制所有的感觉都不能表达,但大部分情形下,只会限制某些特定的感觉,

而允许其他感觉——

“不准觉得生气”、“不准觉得害怕”等等的表达。

有时候这个信息会被解读为

“可以有某种感觉,但是不能表现出来”。

有时候这个信息会更强烈,连感觉都不能有。

比如,小男孩常常反复被提醒,

“男孩不准哭”或是“要坚强一点”,

这些话隐含的意思就是:

“不准觉得伤心”、“不准觉得害怕”。

在有些家庭里,“不准有感觉”的意思,是指“不准有身体的感觉”。

这种禁止信息来自婴儿很小的时候,如果信息很强烈的话,成人以后会造成某些很严重的问题,例如被禁止有饥饿感的小孩,长大后可能发展出厌食症。

有些沟通分析师认为,某些精神病的根源就是

“不准有身体的感觉”这个禁止信息。

有些父母会传递这样的信息:

“不准照你的感觉,要照我的感觉。”

比如母亲对小孩说:

“我饿了,你想吃什么?”或是“我好冷,你把毛衣穿起来。”

别人说emo该怎么回复(自己明知道emo没有意义)(3)

2

其次假如你一直都觉得不开心,觉得很emo,是有可能存在“不准像个小孩”的脚本。

你父亲可能生活在艰难或者苛刻的家庭中,这样的家长就可能没有被当过孩子对待,这样就可能收到一个“不要像小孩”的脚本,然后现在你父亲又把这个脚本传递给你。

父母的儿童自我说:

“这里只允许有一个小孩——就是我,可是只要你的举止像个大人,不要像个小孩子,我就容忍你。”

小孩较大以后,这种信息也会经由口语传达出来,例如说:“你已经长大了,不准……”或是“男孩子不准哭”之类的话。

如果父母自己从来就不被允许表现得像个孩子,看到幼稚的行为就觉得受到威胁的话,也会对小孩传达“不准像个小孩子”的信息。

他们可能是在成长时遇到经济萧条的时期,或是成长在家规非常严格、把价值感都建立在行为的家庭。

有时长子或独子也会给自己这种禁止信息,

当看到爸爸和妈妈争吵时,

独子可能会认为:

“这里除了他们就只有我,所以他们吵架一定是因为我的缘故,我应该为此想点办法,最好快点长大,好负起责任。”

长子也可能认为自己要负起照顾弟弟和妹妹的责任。

如果你和小孩子相处时很不自然,很可能就有这种禁止信息,同样的,如果你在宴会或是类似的欢乐场合,觉得很不自在的话,也可能有这种禁止信息。

在有些家庭里,小孩太喜欢玩的话,会被贴上懒惰或是罪恶的标签,因此会有魔术般的信念,认为如果觉得很快乐的时候,就会发生不幸的事,所以要避免不幸,就不能有很快乐的感觉。

管心营

别人说emo该怎么回复(自己明知道emo没有意义)(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