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病前为什么要问清病情(探病应该带什么营养品)

去医院看望亲朋好友最难的事是什么?恐怕很多人都会说是带什么礼物,一般来说探望有病的亲友都会带一些食品,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关切之心,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病人补充营养,祝愿亲友能够快点恢复健康。此外,这些食品也可以给照顾病人的家属食用,可以解决快速饮食的问题,也可以有一定的营养效果。

最重要的是,在传统观念里,食品不像药,怎么吃也不会有问题,大家认为食品、营养品都是很安全。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实际上很多病人是有饮食禁忌的,有些食品对病人有帮助,而有些则能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探视前最好先了解病人是什么疾病,有哪些症状,再决定送什么。

探病前为什么要问清病情(探病应该带什么营养品)(1)

探病送营养品应该注意的细节

一般来说,水果、奶、燕窝等营养品是探视病人时常用的礼品,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是安全的,但还是要根据病人疾病情况做选择,以下是几点细节供大家参考:

1、首先要先了解病人的情况再选择要送的探病礼品,如果是很熟悉的亲友也可以先探视,然后再送,或出院后病情问题,健康无忧后,去家里探望。

2、如果探望病人的人比较多,而且送的礼品也大多相同,很容易造成食品的堆积,比如我们去看望患病朋友,经常会发现他那里已经有很多水果了,这些水果吃不完就是浪费了,那么如果相熟的亲友,可以先询问情况,感觉需要再选择探病礼。

3、如果实在不了解该送什么东西,可以考虑花或者红包来替代,由患者或者家属选择。当然,如果病人有过敏症状或者害怕感染,那么也尽量避免送花,比如有些恶性疾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免疫力较差,那么花朵尽量不要送,可能会造成感染风险。

探病前为什么要问清病情(探病应该带什么营养品)(2)

4、最后,各式各样营养品其实不只是送礼人不了解,很多病人家属也不清楚,所以送之前,可以咨询营养师,按照营养师的嘱咐购买,并告知家属,以免吃到不该吃的成分,反而更伤身。

探视送礼前应先了解病人的情况

1、恶性疾病,比如癌症,可以送均衡的营养补充品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癌症病人在饮食上的禁忌应该很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补充营养很重要,尤其是要均衡的营养,这样才能让他们恢复体力来进行治疗。当然也要根据治疗医生的要求,很多医生都会跟病人或者家属说,只要病人胃口不错,就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这样才能补充体力,帮助恢复。此外,购买营养品不要被商家忽悠,买了很多昂贵的营养品,而是选择均衡营养产品。

探病前为什么要问清病情(探病应该带什么营养品)(3)

2 、慢性病患者,适合吃全谷、蔬果等高纤食品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患者,饮食重点在“三少一多”,就是少糖、少油、少盐、高纤,所以给这类情况的病人送礼就要多注意病情了,比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不稳定的情况下,水果也是要控制的,即使稳定了也要少量食用,以免糖分过高,反而是糖分较少的蔬菜可以多食用,此外,燕麦这类的高纤维食品也可以增加摄入,补充营养;市面上销售的“无糖”食品也要慎重,毕竟很多此类食品虽然没有较多的糖,但碳水化合物、脂类较多,也会增加葡萄糖或者营养糖的代谢,造成血糖升高。

另外,在饮食禁忌中,肾脏病人较多,日常低蛋白饮食、限磷、限钾、限钠,如果给此类患者送礼品,建议先咨询患者家属。

3、脑血管意外的中风病人,得看病情恢复考虑送什么食品

中风病人可能会有身体部分功能的影响,比如吞咽和咀嚼能力减弱或丧失,如果没有考虑这个问题,送了较硬质的食物,会让患者或者家属为难,这时候如果选择糊状食物反而会让对方觉得礼品很上心。此外,排便不佳的患者,可送有高纤维的糊状营养品,方便进食。

探病前为什么要问清病情(探病应该带什么营养品)(4)

4、手术前后,根据医嘱补充营养

要动手术的患者,可在术前、术后补充营养品,加快身体的恢复,一般来讲是较多的热量和蛋白质,但也要根据医嘱服用,也可以增加促进新陈代谢的营养品,比如部分维生素等等。

5、给患者摄入多少食品为佳

这个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一般来讲30岁以上活动适量的中年男性,一天所需的热量在2500卡左右,女性则在2000卡左右,老年人的所需热量要稍微减少一些,这时候根据购买的食品的营养标识来判断给患者的食用量,避免热量摄入太多,造成病情严重。

探病前为什么要问清病情(探病应该带什么营养品)(5)

探视病人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该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探视,不大声喧哗,不吸烟等等;也应该注意患者的情况和精神状态,如果显露疲惫,应尽快离开,以免患者不适;如果病人情况危急,去加护病房,那么尽量避免探视,虽然并不是说不可以去,但毕竟带食品可能有禁忌,而且时间有限,还是留给患者亲友为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