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佳人不在身边的诗(八首佳人梳妆词)

表达佳人不在身边的诗(八首佳人梳妆词)(1)

“催妆”是汉族古代婚礼习俗,盛行于唐代上层社会。新娘出嫁之日,新郎作诗,派人传达至女方催妆,成为“催妆诗”。亦可由宾相代作,诗为五七言近体,多颂赞吉礼语。《唐诗纪事》卷三五载有唐陆畅《奉诏作催妆诗》。至宋,又有催妆词,读宋吕渭老《好事近》词之四:"彩幅自题新句,作催妆佳阕"可知。其后文人集中催妆诗词,类为应酬之作,非必成于成婚之夕。

1、

表达佳人不在身边的诗(八首佳人梳妆词)(2)

《催妆》

徐安期【唐】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

不须面上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据此可知《菩萨蛮》诸词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

2、

表达佳人不在身边的诗(八首佳人梳妆词)(3)

《菩萨蛮》

温庭筠 〔唐〕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是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副唐代仕女图。

3

表达佳人不在身边的诗(八首佳人梳妆词)(4)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唐〕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是一首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前两句渲染典型新婚洞房环境并写新娘一丝不苟地梳妆打扮。后两句写新娘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讨得公婆的欢心,担心地问丈夫她所画的眉毛是否合宜。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将自己能否踏上仕途与新妇紧张不安的心绪作比,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4

表达佳人不在身边的诗(八首佳人梳妆词)(5)

酬朱庆馀

张籍 〔唐〕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是对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一诗的答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5

表达佳人不在身边的诗(八首佳人梳妆词)(6)

《浣溪沙》

苏轼 〔宋〕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词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是时苏轼43岁,任徐州太守。当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的路上写成的。


6

表达佳人不在身边的诗(八首佳人梳妆词)(7)

《丑奴儿》

李清照 〔宋〕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难得夏夜能如此清清爽熏香,且焚熏香,理笙簧。“笙簧”,其实就是笙,簧是笙管中的簧片,李清照确实是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夜色宁静美好,笙箫悠扬缥缈,暗香浮动中,喝酒吟诗晒幸福。


7

表达佳人不在身边的诗(八首佳人梳妆词)(8)

浣溪沙

晏殊 〔宋〕

淡淡梳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旧欢前事入颦眉。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且留双泪说相思。

那如天仙似的好模样,无人欣赏。相聚的欢喜,只能回想。欲说相思更是无人可诉,全词情思缠绵,真挚感人。


8

表达佳人不在身边的诗(八首佳人梳妆词)(9)

《吴门田家十咏》其八

毛珝 〔宋〕

田家少妇最风流,白角冠儿皂盖头。

笑问傍人披得称,已遮日色又遮羞。

自缙绅而下,士人、富民、胥吏、商贾、隶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士人冠带或弱笼衫,富民、胥吏、皂衫,贩下呼白布襕衫,妇人非命妇不敢用霞帔,非大姓不敢戴冠用被子。诗中所言“盖头”,是在宋代一些士大夫的提倡下流行起来的一种头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