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地名故事(一读就错的6个北京地名)

大栅栏

北京地名中最费解的大概是前门大街西侧的那个“大栅栏”,按北京习惯最多是加个儿音成为“栅栏儿”,怎么实际读音成了dà shi lànr?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可以用这个地名来考察一个人的北京话水平。

北京各地名故事(一读就错的6个北京地名)(1)

一般的说法是明代宗年为维护秩序,胡同里多设栅栏,而这里因为商户云集,所以栅栏格外高大,所以叫“大栅栏”。但是这样的解释从字音上站不住,“栅”读zhà,怎么成了shi?另外北京安装栅栏的胡同很多,为什么仅此胡同从“栅栏”得名?张清常先生考证认为“栅栏”其实是蒙古语言“珊瑚”,广义为珍珠宝贝等等,汉字也有写成“沙腊”的。这里是个寸土寸金之地,可能由此得名。

附带说一句,“栅”在字典上只有zhà的音,可是在电脑上录入汉字时,居然可以用dashilan打出“大栅栏”。软件制作者可能是考虑了北京话的这个习惯。

北京各地名故事(一读就错的6个北京地名)(2)

国子监

这条街因为北京孔庙在此而名气很大,也是迄今唯一保留着清代牌坊的胡同。“国”北京话是第二声,但是这条街老北京叫“ ɡuǒzijiàn”,“国”读成了第三声,“子”读成轻声了。

北京各地名故事(一读就错的6个北京地名)(3)

金太监寺

位于今东城区北新桥头条。明代有金姓太监在此设立家庙而得名。“太监”在北京话是轻声的,可是这里的“监”在当地老住户口中是第三声的。

佟麟阁路

这可是很有名的,为纪念二十九军几位抗日名将,北京特地有三条街用烈士的名字命名 :西城的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东城的张自忠路。以人名命名街道,这在北京极为罕见。“阁”北京一般读第二声,可是“佟麟阁路”里“阁”是第三声的。

积水潭

“潭”当然应该读第二声,可是北京地名的“积水潭”大部分人把“潭”读第一声。那附近有个著名的三甲医院,大家说起来就简称为“积水潭”,还是读第一声。也有人怀疑当初就是“滩”。

北京各地名故事(一读就错的6个北京地名)(4)

元代积水潭码头

阜成门

“阜”的正规读音是第四声,不知怎么回事很多北京人把地名里的这个字读成第三声,连带着“阜外大街”“阜石路”,还有著名的三甲医院“阜外医院”,也都成了第三声的“阜”。

北京各地名故事(一读就错的6个北京地名)(5)

(以上摘自《京腔京韵——北京话例说》)

北京各地名故事(一读就错的6个北京地名)(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