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1)

2020年

老校长郭秉文先生诞辰140周年

斗转星移 日月如梭

140年的光阴见证了

郭秉文校长留下的历史遗响

今晚

和小编一起走进 这位东大人的故事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2)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3)

郭秉文,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开创人,他的名字,与百年学府东南大学深深地联结在一起。在中国大地上,人们记住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位品德高尚、建树卓著的外交人物,更因为20世纪20年代前后他从美国求学归来在南京钟山脚下玄武湖旁边的四牌楼这块土地上,把当时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功转型为一所具有现代气息的综合性大学——国立东南大学,使这所大学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所大学培育了无数中华英才,为民族的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只有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北京大学梁和钧教授曾在《记北大(东大附)》一文中赞誉这两所大学:“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简单一句话,足以说明东南大学在当时中国的地位。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4)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5)

国立东南大学全体教职员及学生

郭秉文与东南大学的渊源要从1915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说起。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任校长江谦,是一位极具儒家风度的教育家,为把学校办好,他求贤若渴,四处网罗人才。正当南高初创之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有一位教育学博士即将毕业,他就是郭秉文。江谦知悉这一情况随即发函邀请郭秉文来南高执教。

其时,正在做博士学位论文的郭秉文,内心期待实现自己早有的教育救国理想,欣然同意。就这样,1915年,郭秉文在完成学业之后收拾行李打道回府,来到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作。

这个时候,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已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出版,这本著作,是郭秉文在教育学领域辛勤耕耘的力作。凭借这篇论文,郭秉文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获得了中国人在该校的第一个教育学博士学位。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6)

如果我们再往回查阅一下,就不难获得一个重要信息。这是什么信息?就是郭秉文不仅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完成了一篇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而且之前在该校凭借《中国现代学校的教师》的毕业论文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

当把这两篇长篇论文合起来阅读,来理解处于壮年时期的郭秉文在哥伦比亚大学日思梦想的苦读历程,我们应该能够认识到,他绝非等闲之辈,而是恰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他连续攻读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是为他的教育理想而奋斗

所以,当江谦校长邀请他时,他能够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作,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给了他一个奉献智慧、施展才华的大好平台。历史就是这么巧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需要他,而他即将毕业,并且是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学博士英才,这些因素的巧妙结合锻造了一段教育佳话。他在这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7)

理想总是美妙的,可现实并不总是如此。拿到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学博士文凭,对郭秉文来说,可谓实现了学业的理想,但是真正要把博士学位中的教育思想化为治理大学并使大学成为自己希望的大学,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当时军阀割据、兵荒马乱的贫穷年代,办大学可不像现在要什么就有什么。

那是要真正有决心干大事的人才能承担起这个历史重任的。史料记载,1918年3月19日,江谦校长因为身体疾病,难以管理校政,他用人不疑,将郭秉文推到了大学管理前台,让他担任代理校长。到这个时候,郭秉文开始承担起大学校长职责了。可以想象,这个时候,也是他将理论用到实践的时候了。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8)

郭秉文接手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他毕业的博士学校是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也是一所师范学校,但是他母校那所师范学校不是单独举办的,而是办在哥伦比亚大学这所综合性大学之内的。

如果说,他在美国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知识,让他成为学贯中西的知识渊博的学者,那么身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综合性大学之内,这不可能不引起他深刻的思考。

这就是,他究竟如何办一所高水平的培养师资的学校?他是独立办高等师范学校,还是把师范学校放到综合性大学之内办?到底是哪种模式更适合培养更高水平的师资呢?当时,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比这个问题,更令郭秉文着迷了。这是一个有待解释和解决的重大问题。郭秉文及其团队,不负众望,决心开辟一个新境界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9)

郭秉文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又是一个善于交流的人。他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曾经担任中国留美学生会会长,在会长这个位置上,他结交了大批中国留学生。由于他学习努力,善于交际,身边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留学生。这些学生中,后来有不少人都被他吸引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以及后来成立的国立东南大学来了。

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毕业生陶行知、陈鹤琴、朱君毅、郑晓沧等一批学者。可以想见,如果要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进行改革,他必须要获得更多人的赞成和支持,而且这种人越多,他改革的阻力就会越小。在这个方面,郭秉文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郭秉文掌校期间,学校汇聚了一批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在内的留学生学者,他们和郭秉文在办学理念上不谋而合,共同推动了中国大学的教育改革。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10)

君子志同道合,则事易成功。事实证明,郭秉文在校园内的改革获得了巨大成功。从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提出建立东南大学的建议,到9月上书教育部和12月正式获批定名“国立东南大学”,于1921年10月开始上课,经过1年多的紧张筹备工作,郭秉文终于实现了“寓师范于大学”的理想规划,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转型为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

南高师毕业生张其昀在一篇纪念郭秉文的文章中说:“南高改组为东大,并非如一般所想的升格,或好高骛远,而是他的教育理想的实践。”在郭秉文的主持下,学校按照综合性大学的模式进行内涵建设,校内的学科和课程也转变为多学科综合模式,既设立“正科”,便于实施“通才教育”,又设立“专修科”,便于推行“专才教育”。“正科”分文史地与数理化部,“专修科”设立工、农、商、教育、体育等科。

这样,学校可让“通才和专才相互调剂,使通才不致流于空疏,专才不致于狭隘。”这种办学思路和实践方针,使东南大学在短短几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跃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名校。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11)

东南大学秉文书院

曾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在其著《在华五十年》一书中写道:“当时的东南大学是现代政府高等教育机构的原型,也是全中国最好的大学。他(指郭秉文)招募了50名归国学生,每一个都在自己的领域出类拔萃,凭借美国教育体系的基础推动了东南大学的进程。”

国立东南大学 初建时仅有国文、理化两部,后迅速发展到6科31系,具备当时中国大学最为完备的系科设置。当时的东大有不少系科如算学系、生物系、体育系为国内大学之首创。茅以升曾自豪地说道:“东大寓文、理、农、工、商、教育于一体,此种组合为国内所仅见,意义深远。”可以说,这种开创性的办学努力,为东南大学长远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12)

郭秉文为什么能在极短时间内办出这么有名气的现代大学?不能不说,这一切与他高远志向、人格魅力、雄才大略、善于经营有关。他出生于1880年,那个时期国家处于封建割据、外部势力干涉不断的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有追求的人究竟应该从哪里着手救国救民?可以说,这是他们那一代仁人志士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重大问题,最终,他们发现要兴办教育和培养人才,因为这才是根本救国之道。

所以,郭秉文留学初期曾想学习法律,后来转学教育,立志走教育救国之路。为了这个远大目标,他刻苦学习,修炼内功,在美国一流大学完成了本科学士计划直至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习计划,取得了博士学位。

要知道,这种高级人才在当时的中国极度稀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郭秉文留学美国撰写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说明他关注的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和发展问题。这为他后来致力于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学识基础。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13)

教育救国,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有那么容易。在社会落后、经济凋零的环境中,如何办一所综合性大学?这不是口说就能做到的,而是要有雄厚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的。

扩展一个校园,比如图书馆、教室、实验室、农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而国内环境又不允许有更多的资源来支持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郭秉文使出了浑身解数,施展才华,动员自身所有的社会资本,来达到办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他找美国留学生支持教师队伍建设;他找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支持经费;他找社会名流加入学校董事会,积极吸纳社会资源;他到世界各地考察演讲并寻找教育资源。

总之,只要能够让东南大学发展起来,他什么都去争取,什么都去做。发展东南大学的事业,是他的宏伟梦想,他要去实现它。他的这种教育救国的精神,感动着同时代的人,感动着一批国际友人。最终,他获得了各方面的帮助。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14)

东南大学校园里的郭秉文雕塑

有了外部支持,内部力量再动员起来、汇集起来,内外合力驱动,改革发展就有了希望中的基础环境。郭秉文学贯中西,对中西文化深有研究。在洞察国内外教育发展大势之后,他决定顺应世界潮流办学,按照现代大学模式推进东南大学建设。

他倡导 “三育并举”“四个平衡”的教育理念,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和完善大学组织章程,实施大学董事会制度、教授治校制度、学生自治制度;他率先实施男女同校制度,开辟男女平等受教育的广阔前景;他适应商业社会需求,丰富办学内涵,主动在上海设立商科大学(现为上海财经大学),推进中国商科教育;他频繁活跃在世界教育舞台上,曾连续三届当选世界教育会副会长并兼任亚洲分会会长。胡适曾言,“1920年代,在各国人士的眼睛里,中国人在外交界只有顾维钧、施肇基,教育界上只有郭秉文”。

记录显示,他利用自身条件实行国内外学术交流制度,邀请世界名家到国立东南大学讲学,帮助培育中华英才。这些名人都是当时世界的名人,包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诗人泰戈尔、美国思想家杜威、教育家孟禄等。一时间,国立东南大学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斗转星移,日新月异。时代在变化,但本质不会改变,那就是精神理念。如果说郭秉文在南京这块土地上为人类文明树立了一座名叫“东南大学”的教育丰碑,那么在他身上展现出的止于至善精神则具有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品质值得每一个当代人学习,而且现在也有更好的条件向他学习,这也是东南大学设立“秉文书院”的意义之一。

可以说,郭秉文在东南大学确立的“止于至善”的校训深有远见。这种表述,既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又面向充满美好前景的未来,将永远引导和激励着一代一代的东大人奋勇前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重要贡献!

一代一代的东大人循着前辈先贤的足迹谨记他们的谆谆教诲止于至善 奋力前行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职”等你来!东南大学2020年云上微论坛诚邀英才!

关注!东大夏季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要点全在这

东南大学2020年江苏省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简章

文|耿有权

校史顾问 | 郭淑文

配图摄影 | 李勖晟 曹骁勇 丛从

编辑 | 刘广沛

责编| 蔡展豪

郭校长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校史钩沉郭秉文校长与)(15)

止于至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东南大学,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教育信息平台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