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床位使用率计算(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使用与分析)

全年床位使用率计算(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使用与分析)(1)

  床位利用指数是衡量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它综合反映了医院床位的使用与周转情况,是体现临床科室管理好坏的主要指标。可根据医院各科室床位利用指数,利用EXCEL软件绘制呈散点坐标图。以床位周转次数为X轴,床位使用率为Y轴,以上述两项指标三级乙等医院标准为象限标准,将坐标图分为I、Ⅱ、Ⅲ、Ⅳ四象限,各科室床位利用指标分别落在不同的象限中,表示床位利用水平的不同类型。根据三级乙等医院指标标准,床位使用率大于85%小于93%(现以88%标准),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作坐标图。

床位利用指数(每床年收治病人数)=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

1处于坐标图第Ⅰ象限的是“床位效率型科室”。科室的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均高于三级乙等医院标准。这类科室床位周转快,床位使用率高,病人来源多。

2处于坐标图第Ⅱ象限的主要是“床位周转型科室”。床位周转高于三级乙等医院标准,但床位使用率不达标。这类科室病人住院日相对较短,床位使用成阶段性偏松偏紧,致使全年床位使用率偏低,不能达到三级乙等医院要求标准。如NCU室、ICU室,由于住院费用高,病人病情稍微稳定后就要转到普通病房,病人住该科时间短,周转快。

3处于坐标图第Ⅲ象限的是“床位压床型科室”。科室的床位使用率较高,床位周转较慢,病人住院时间相对较长。

4处于坐标图第Ⅳ象限的是“床位闲置型科室”。这类科室展开床位未得到充分利用,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均未达标。

科室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反映出各科室病床工作效率。需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加强管理。例如:效率型和压床型科室病人来源较多,床位可适当增加,压床型科室在管理上应认真分析原因,缩短非治疗时间,减少各种医源性因素,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次数,提高病人收治量。周转型科室应加强疑难病人的收治,解决淡季不淡的问题,提高床位使用率。少数周转型科室床位使用率过低,应与闲置型科室采取相同的管理对策。闲置型科室影响床位利用的因素较复杂,应在管理上加强专科建设,开发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扩大收容范围发挥统计工作的信息功能,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可靠而直观的决策依据。

该项数据需要结合医院综合指标来评估,如专科病种需求、专病收费标准、单床收费率、展开床位数与高端患者床位持有面积比、医护床工比及配套服务水平相结合才较为准确。所以很关键的是核准不同标准单床位服务标准。然后再计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