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之馆右下角的石头解密(从意外发现城南书院故址)

我那天登临天心阁,有一个意外发现。就是在天心阁外围靠蔡锷南路一侧,发现了“城南书院故址”碑牌,它几乎湮没在荒草丛中,如果不注意的话,我就会跟它擦肩而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不经意地发现了这块不同凡响的碑牌,由此引出一段历史的寻觅。

借景之馆右下角的石头解密(从意外发现城南书院故址)(1)

图1

借景之馆右下角的石头解密(从意外发现城南书院故址)(2)

图2

这块碑牌所说的城南书院,当年曾与岳麓书院遥遥相望且齐名,但它却被大多数人遗忘了。培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湖南第一师范,其前身就是城南书院,只不过校址有所变更。

城南书院不是在妙高峰吗,天心阁下怎么会有城南书院的旧址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扑进了历史的烟云之中,去寻觅那曾经忘却的书院。

据历史记载,城南书院原是南宋大儒张栻及其父张浚于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于南门外妙高峰,与岳麓书院隔江面对,张栻和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

借景之馆右下角的石头解密(从意外发现城南书院故址)(3)

图3

借景之馆右下角的石头解密(从意外发现城南书院故址)(4)

图4

当时的妙高峰,风景优美。《城南书院志》证:“城南之肇自宋,与岳麓相等,隔江对峙,各藉先贤之声以俱永……”书院有屋宇、引所、基地26处,监院、讲堂、书房六斋;有纳湖、月榭、卷云亭、所雨舫、采菱舟、养蒙轩、丽泽堂、禁蛙池等10景。

1936年《长沙市指南》载:“卷云亭在妙高峰中学之门楼上。城南十景,惟此独存。亭仅方丈,可容三四人坐憩。湘水前横,麓山在望,春夏之间,凭窗西眺,烟波云雾,叠叠重重,在湘滨向麓顶上升,如卷绵焉,此或‘卷云’之名所由来?” 南阜是妙高峰的绝顶,卷云亭亦在妙高峰上。琮争谷在卷云亭后高阜之右,朱熹称此处,“倚仗忽琮争,竹深无觅处。”纳湖即今天鹅塘。塘水与老龙潭相通,老龙潭水经过在椿桥,又直通“朱张渡。”朱熹来访,常与张栻留连往返于十景之中,举杯痛饮,遂有十景的唱和。张栻《月榭》诗云:“危栏明倒影,面面涌金波。何处无佳月,惟应此地多。”

后来,张栻召为吏部员外郎,离开长沙,十景逐渐荒废。到元代,南阜上的“苍然观”改为“高峰寺”。此后,历代长沙的治官都试图恢复城南书院昔日盛况,但终无结果。

清乾隆十年(1740年),杨锡绂任湖南巡抚,将都正街的都司衙门空署改建成书院,因该书院在城之南隅,乃称“城南书院”。这就是城南书院与天心阁结缘的开始。

借景之馆右下角的石头解密(从意外发现城南书院故址)(5)

图5

道光二年(1822年),巡抚左辅认为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邻近善化县治,市嚣嘈杂,不利学子静修,于是将城南书院从天心阁下复迁至600余年前的创始地妙高峰上。天心阁城南书院旧址则改建为“刘猛将军庙”。刘猛将军即元指挥使刘承忠,相传“祷蝗有验”,清雍正间始列入祀典。

道光皇帝御书“丽泽风长”匾额,从此城南书院步入了它的辉煌时代。继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之后,湘中一些知名之士孙鼎臣、余廷灿、贺熙龄、何绍基、郭嵩焘等先后讲学于城南书院。青年时代的曾国藩、左宗棠、王闿运、张百熙以及黄兴等曾在此修藏或就读。民主革命家黄兴、陈天华,著名教育家杨昌济、谭云山等亦藏修于此。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城南书院与湖南师范馆合并,称湖南全省师范学堂,次年改为中路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湖南第一师范。

借景之馆右下角的石头解密(从意外发现城南书院故址)(6)

图6

拨开历史的迷雾,从城南书院的校址变迁可以看出,城南书院自创办以来,其校址经历了“妙高峰时期”、“天心阁时期”和“妙高峰时期”的变迁。今天如果要恢复城南书院旧址的话,我以为建在天心阁附近更为合适。

书院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自唐至清未存在了一千多年。唐时书院从《全唐诗》中考证有十一所,从地方史志中有记为十七所(以陈元晖《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和王镜第著《书院通证》及周书舲著《书院制度之研究》三文所列十七所为准)。古代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一般跟古阁名楼连在一起。譬如,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有爱晚亭;衡阳石鼓书院有禹碑亭;河南嵩阳书院有大唐碑和嵩阳寺;江西白鹿洞书院有大成殿、思贤台,等等,不一而足。莘莘学子们读书累了,登塔入阁,望远抒情,岂不乐哉?

我喜欢古代书院。每到一个旅游景点,凡是有古代书院,不管其名气大小,无论其年代远近,我都要进去参观一番。每看一座古代书院,我对当年那些创办书院的社会贤达和知识分子都报以崇高的敬意。他们那种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迈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的光芒。许多古代杰出的知识分子不像今天一些人那样唯利是图、曲意逢迎、上媚下陷,迎合着权贵和低俗的社会需求。他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甘洒热血的激情和血性永远值得颂扬和传承!

借景之馆右下角的石头解密(从意外发现城南书院故址)(7)

图7

据悉,长沙市政府已决定在天心阁附近恢复城南书院旧址。现在停用的都正街小学正好是原城南书院所在地,且其建筑布局大体与书院当时布局相似,可进行恢复性改造,再现城南书院历史风貌,还将按照历史依据再现书院所在的文昌阁。利用城南书院的历史名气打造成景点,让人们记住城市变迁过程中留下的“乡愁”和“书院”情结。

历史留痕,人去物非。岳麓亦在,城南早毁,千秋功过欲问谁?盼望城南书院旧址尽快恢复,给人们提供一个缅怀先贤、瞻仰书院和怀旧旅游的优雅场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