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西昌彝族5个战斗英雄(冷兵器时代彝族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

冷兵器时代,指由远古时兵器由生产工具分化出来,也就是兵器发明开始,到火药 发明并广泛使用于战争的这段时期。

按用途可分为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进攻性兵器中又可分为格斗、远射和卫体三类;按作战使用可分为步战兵器、车战兵器、骑战兵器、水战兵器和攻守城器械等。按结构形制可分为短兵器、长兵器、抛射兵器、系兵器、护体装具、器械、兵车、战船等。许多冷兵器是复合材料制成并兼有两种以上的用途、性质的。因以其主要材料和用途、性质划分类别。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青藏高原 东缘横断山脉北段,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北起大渡河,南临金沙江。这里是中国彝族最大的聚居区。一般简称为凉山州或凉山。

80年代西昌彝族5个战斗英雄(冷兵器时代彝族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1)

1、凉山从明代开始就很有名,叫“巴布凉山”,20世纪初期的凉山彝区在当时很少有人能够成功地渗透进去,因而大小凉山的彝族地区一直都保持着特殊而原始的奴隶制社会形态。

80年代西昌彝族5个战斗英雄(冷兵器时代彝族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2)

2、彝族武装人员的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均是由武装人员自己置办。在冷武器时代中主要是刀、矛、钩、斧、钺。

80年代西昌彝族5个战斗英雄(冷兵器时代彝族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3)

3、射击的武器有:弓箭、箭壶、弩、盾牌、头盔、皮盔甲、防护手筒、皮护项圈、抛石皮夹。

80年代西昌彝族5个战斗英雄(冷兵器时代彝族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4)

4、彝人的发髻是神圣的,神灵是通过头发与人交流的。

80年代西昌彝族5个战斗英雄(冷兵器时代彝族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5)

5、彝族人重义轻利,重死轻生,直爽真诚,重信守诺,热情好客。

80年代西昌彝族5个战斗英雄(冷兵器时代彝族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6)

6、19世纪末20世纪初,陆续有外国人对凉山彝族社会发生了兴趣,一些探险家曾进去探险。

80年代西昌彝族5个战斗英雄(冷兵器时代彝族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7)

7、1904年,法国驻滇总领事奥古斯特.弗朗索瓦(中文名:方苏雅)离任前,受法国政府的委托考察了川滇铁路,在途经大凉山路途中,拍下这些彝族武士的照片。

80年代西昌彝族5个战斗英雄(冷兵器时代彝族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8)

8、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凉山的彝族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内部家支林立,等级森严,各个部落的武士分属部落的土司或头人。

80年代西昌彝族5个战斗英雄(冷兵器时代彝族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9)

9、在大凉山各个黑彝世袭的独立领地内,位于权力顶级的是“兹莫”,下边则控制着几个同样拥有世袭领地的独立的家支。

80年代西昌彝族5个战斗英雄(冷兵器时代彝族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10)

10、彝刀是彝族人的宝物,无统一的标准制式,造型各异,长短不一, 但一般而言彝刀都是直刃。

80年代西昌彝族5个战斗英雄(冷兵器时代彝族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11)

11、彝族大家族都有家传皮铠甲,彝族崇拜皮铠甲,出战前,往往要祭祀皮铠甲,祈求其保佑。最好的皮铠甲是用犀牛皮和大象皮制成的,其次是黄牛皮铠甲,存放数百年也不朽烂。平时也不随意摆放它,也不随便拿出来,严禁脏物触及。

80年代西昌彝族5个战斗英雄(冷兵器时代彝族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12)

12、山谷中手拿长矛结伴成群的彝人。

80年代西昌彝族5个战斗英雄(冷兵器时代彝族作战器械及防御装备)(13)

13、彝族武士一身戎装,皮质头盔、铠甲、护膝、腰刀、长矛颇为鲜明,上面绣制有火与云彩的花纹,火是彝人的图腾,云彩是一种美好的想象。

凉山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汉代称越嶲郡,隋唐称嶲州,南诏时改为建昌府,元朝置罗罗斯宣慰司,明朝定为四川行都司,清朝设宁远府,中华民国时称宁属。公元1952年10月1日,凉山彝族自治区(州级)成立,隶属当时的西康省。1955年4月西康省撤销建制,更名为凉山彝族自治州,改属四川省;1978年西昌地区建制撤销,原所属八县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

金沙江滔滔不绝的源泉之水,滋润了西南高地这片神奇而馥郁的土地,也孕育了一个个富有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凉山自古以来还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凉山地区的历史,是以彝族为主体,包括藏、汉、回、僳僳、傣、蒙古等民族在内共同发展的历史。在大小凉山,彝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人民长期交错而居,有着十分久远的友好历史。而各民族族群文化之间,也在不断碰撞、交流、互渗、融合、变异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既相互影响、又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给凉山民族民俗文化带来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