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当年为什么丢工作(1991年余秋雨裸辞)

曾有人问余秋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

他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那一年,42岁的余秋雨成为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校长,也是全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

那时的他,正处于文化教界的顶峰,在中国的戏剧界,余秋雨还出版了很多学术著作, 更是国家级戏剧专家。

余秋雨当年为什么丢工作(1991年余秋雨裸辞)(1)

可谁都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在1991年连续向学校提交了23封辞职信,正处在人生巅峰的余秋雨,选择“裸辞”去穷游,甘愿当一个行走的文化苦行僧。

自此,上海戏剧学院虽然少了一位大学校长,但是中国却多了一位文学大师。

余秋雨当年为什么丢工作(1991年余秋雨裸辞)(2)

从学者到旅行者

1991年的7月份,余秋雨终于辞职成功,“文化苦旅”也拉开帷幕。

就这样,45岁的余秋雨只带了一件破棉袄,只身一人来到西北,只身前往阳关,开始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壮之旅。

余秋雨当年为什么丢工作(1991年余秋雨裸辞)(3)

为了寻找中华文化的灵魂,他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朝拜的行者,在探询中遴癣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

大雪纷飞,孤坟座座,杳无人烟的荒郊野外,这个戴着眼镜的瘦弱文人,踽踽独行。

余秋雨当年为什么丢工作(1991年余秋雨裸辞)(4)

在前往阳关的路上,路遇一位老者,向老者打听阳关,老者的寥寥几句话,就透露出这场旅途的苦。“路又远,也没啥好看的”,“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老者的好心劝阻,却没有阻挡作者的脚步,“转身钻进雪里”

为了心中的圣地,不惧风雪,不畏辛苦,执意而行,这就是文人独有的情怀。

余秋雨当年为什么丢工作(1991年余秋雨裸辞)(5)

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然后就这样一直走着走着,余秋雨终于来到阳关旧址,站在了早已坍塌的阳关遗址上,那壮丽的景观惊艳到了余秋雨,风雪所蚀,枯瘦萧条,在这里,才叫天,才叫地!

不一会,风停了,天也晴了,只见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他意识到,眼前所见的全是坟堆!这里很可能是古战场的遗址。

这份感慨力透纸背,余秋雨把它写进了《阳关雪》。

余秋雨当年为什么丢工作(1991年余秋雨裸辞)(6)

从都江堰到莫高窟,从沙漠隐泉到阳关白雪,从西域喀什到风雨天一阁......他跋山涉水,丈量了五千里的长度;又苦心孤诣,研读了五千年的厚度。

路途中,他写了一本“旅行日志”,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连载成厚重蕴藉的散文寄给自己一个编辑朋友然后继续踏上孤独的旅途。

余秋雨当年为什么丢工作(1991年余秋雨裸辞)(7)

创造散文作品销售奇迹!

一年后,编辑朋友告诉他,他的连载火了。

当时的《文化苦旅》有多火呢?书从高校开始传遍全国各地,上至专家教授,下至贩夫走卒,几乎人手一本《文化苦旅》。

余秋雨当年为什么丢工作(1991年余秋雨裸辞)(8)

1992年,《文化苦旅》出版后,首印的10000册仅3个月就已卖光了。《文化苦旅》在最畅销的时候,很多零售商根本抢不到。20多年来,《文化苦旅》的销售量已突破150万册!余秋雨的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创造了散文作品销售奇迹!

余秋雨当年为什么丢工作(1991年余秋雨裸辞)(9)

被骂“文化流氓”

余秋雨凭借一本《文化苦旅》在文学界名声大噪,不过,伴随着名誉而来的,社会各界就出现了很多对他的各种争议。当年46岁的余秋雨抛弃糟糠之妻,离婚另娶了小自己16岁的漂亮妻子,那一年刚好是《文化苦旅》大火的时候。

所以,不时有人"炮轰"余秋雨,陈列他的各种"罪状",甚至还有人专门写了《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的文,骂他是“文化流氓”。著名画家陈丹青甚至炮轰余秋雨是“无耻文人”。

余秋雨当年为什么丢工作(1991年余秋雨裸辞)(10)

对于这些争议,余秋雨曾经表态过,自己被一些人利用了,他比窦娥还冤。再后来,余秋雨不再关注这些非议,就像他自己说的,自己做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又出了名,那些非议就来了。抛开对他的人生非议,他的作品真的非常值得每个人品读。

余秋雨当年为什么丢工作(1991年余秋雨裸辞)(11)

二十多年来,《文化苦旅》一书,收获了无数荣誉:

是上海读者投票评选出的三十年来影响最大的文学书;

是全国文学书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是全球华文书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

还是全国中学推荐次数最多的课外读物,是中国家长邮寄给留学子女最多的一本书,以及新课标中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余秋雨当年为什么丢工作(1991年余秋雨裸辞)(12)

或许,有生之年我们不会去很多的地方,但读《文化苦旅》,余秋雨能用他的文字,带我们领略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茶马古道……这些壮丽景观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底蕴。

读者能从文字中获取新知,从阅读中跨过平庸,从而获得人生的进取:

“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他,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亲近。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余秋雨当年为什么丢工作(1991年余秋雨裸辞)(13)

很多人说如果一生中只读一本书,那么《文化苦旅》是我的首选。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你会在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

它不仅是我们的枕边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良药。

这本经典之作只要47元。

点击下方横幅购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