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最牛逼的人物(东汉嘴最厉害的人)

今天我们讲一下,中国历史上舆论最厉害的朝代。

大家知道封建社会是皇权在上,皇帝好像是不受制约的,那舆论有用吗?其实是有用的,有一个朝代,舆论的威力非常大,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如果舆论对他的评价很差,那就跟现在的明星一样,人设崩盘,基本前途就尽毁了。

这个朝代就是东汉。

我们举一个例子。

汉朝最牛逼的人物(东汉嘴最厉害的人)(1)

东汉末年,汉灵帝比较贪财,没钱的时候,就想了一个办法,卖官,从三公到郡守,全部明码实价,谁出钱多就卖给谁。像曹操的父亲曹嵩就花上亿的钱买了一个太尉的三公做,这个钱太多了,一般只要千万就可以了,但曹嵩一是有钱,他是大司农,管着国家的财政,二他是太监的养子,出身不好,那买官就要多花点钱。

儿子答:“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

就是说,大人你年轻的时候风评很好,大家把你当杰出人士,觉得你迟早要当三公的,但现在你当了三公,大家却很失望。

崔烈就问为什么啊。

答:论者嫌其铜臭。

就是本来你要当的,但你花钱买了,大家就嫌你铜臭。

当时卖官之后,汉灵帝还说五百万就卖了,太便宜了,中间人汉灵帝的母亲就说,崔烈是天下名士,他肯买,还是我撮合的。

可见,崔烈原本是不想买的,但受不了诱惑就买了,这一下,他的名望一下就衰退了。

可见,连三公这样的官都被舆论控制着。

那东汉为什么这么重视舆论呢?

汉朝最牛逼的人物(东汉嘴最厉害的人)(2)

首先这是汉朝以来重视儒家的关系,以儒治国,把儒家的礼仪提高到极高的地步,那儒家怎么评一个人呢?当然是靠大家评,地方的名士来评,而且汉朝是举孝廉的,就是推荐制,那推荐就是要有推荐信嘛,推荐信就是一个评语啊,对一个人的评价,孝不孝,义不义等等。

因为这个制度,导致了东汉评论的风气极盛。

像东汉末年许邵的月旦评就是这样,被评的人马上名声鹤起,就跟现在上了时代杂志封面一样,曹操才厚着脸皮,非要人家给一个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才哈哈大笑而去。

汉朝最牛逼的人物(东汉嘴最厉害的人)(3)

而袁绍的继母死了之后,他带着一大群马仔回家奔丧,到了汝南界,马上把马仔打发了,然后换成素服,就是因为到了许邵的地界,这里有名记者,被他看到了,一报道就完了。

另外,朝中也重视这个舆论,比如有一年,皇帝下诏:诏公卿以谣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时太尉许戫、司空张济承望内官,受取货赂,其宦者子弟宾客,虽贪污秽浊,皆不敢问,而虚纠边远小郡清修有惠化者二十六人。吏人诣阙陈诉,陈耽与议郎曹操上言:“公卿所举,率党其私,所谓放鸱枭而囚鸾凤。”

就是说啊,让中央官员到下面查一下,地方上有没有编歌谣的,如果有官员被编到歌谣里嘲讽的,赶紧报上来。

所谓歌谣就是古代的RAP嘛,地方上的人把对官员的不满或者赞美编到唱词里,这不奇怪,奇怪的是,皇帝认这个,根据这个来考察官员,这有点像现在的豆瓣打分,根据打分来判断一个东西的好坏。

汉朝最牛逼的人物(东汉嘴最厉害的人)(4)

当然,跟豆瓣一样,有买分的,有假的,但是,一旦基数大了,那就做不了假了。

而这里面讲,一些太监任用的人在地方上风评很差,但是太监们接近皇帝,隐匿真相,反而提拔坏人,关押好人。最后曹操上门,讲了一句:放鸱枭而囚鸾凤。

何为鸱枭,何为鸾凤,当然是地方有舆论的。

因为这样的舆论威力太大,东汉出现了很多超牛的评论家,比如许邵就是,还有一个叫陈寔的,他是陈群的爷爷,当时就有一句话: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就是坐牢没关系,出来了还是一条好汉,但千万不要被陈寔批评一句。

因为这位大爷嘴上开过光,他要是批判过你,那你的一生基本就完蛋了。

汉朝最牛逼的人物(东汉嘴最厉害的人)(5)

这个情况到了陈群搞九品中正制之后,更加明显,顾炎武就说:降及魏晋而九品中正之设,虽多失实,遗意未亡。凡被纠弹付清议者,即废弃终身,同之禁锢。

就是讲要是被舆论骂过一次,那这个人就彻底废了,一辈子别想出头了。而这样的例子就有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他是有大才的,可惜他就被舆论伤得差点废掉,他的事情,我们下回再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