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有什么秘密(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暗纹东方鲀。

河豚有什么秘密(秘境之眼人类之友)(1)

“爱生气”的气泡鱼

暗纹东方鲀身体呈长椭圆形,头部粗大浑圆,渐向尾部狭小,尾鳍短小。它们全身无鳞,但皮肤厚而韧,头部、体背及腹部均披小刺,小刺为倒钩刺。它们的背侧呈灰褐色,少数为黄褐色,依靠背鳍等的左右摇动移动。

遇到敌害时,暗纹东方鲀会大量吞入水或空气,原本就很圆润的身体快速膨胀为球形,看起来像只气鼓鼓的小猪,提在手里还会发出咕咕的叫声,因此河鲀在民间还被唤作河豚、气泡鱼、吹肚鱼。

河豚有什么秘密(秘境之眼人类之友)(2)

为何是河豚不是河鲀?

相较于暗纹东方鲀这个学名,河豚知名度更高,那么问题来了,豚与鲀同音,为何它们的俗称不是河鲀?

其实,“豚”先于“鲀”出现。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这本书里,可以找到“豚”,但没有“鲀”字。明代《正字通》指出:“鲀,河豚。本作豚,鲀为俗增也。” 意思是说,“豚”字最早最正宗,后来“鲀”字出现,两字可混用,都被用来称呼春夏时节洄游到江河入海口的几种鲀科鱼类。

在古代,“河豚”和“河鲀”可以混用;但在现代语境下,二者各有确指,不能混用,从动物学科角度看,河豚属于淡水豚科动物,河鲀属于鲀科鱼类。

胆子大的洄游鱼

暗纹东方鲀是底层鱼类,但胆子较大,觅食时常游到水体表面和中层。暗纹东方鲀是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欢吃贝类、虾类和鱼类,也吃水生昆虫等。

河豚有什么秘密(秘境之眼人类之友)(3)

它们的生长速度较快,但对水质要求也较高,一般2至3龄时性成熟,繁殖力很强。一般认为,每年2至5月,性成熟的暗纹东方鲀亲鱼溯河洄游到长江或通江的湖泊中产卵繁殖,幼鱼在淡水中育肥,翌年春季返回海里;也有观点认为,幼鱼直接沿河洄游入海,在海里长大到性成熟时再溯河至淡水中产卵。

位列“长江三鲜”之一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鲁迅《无题二首》

河豚鱼毒亡身耳,何至身亡族亦亡。——方回《漫兴九首·饿信黥英遇汉皇》

从古诗词中可以看出三个关键词:洄游、味美、剧毒。

鲥鱼、刀鱼和河豚,俗称“长江三鲜”。温馨提示:野生的“长江三鲜”均不可非法捕猎、售卖、食用。

暗纹东方鲀肉质鲜嫩腴美,蛋白质、脂肪含量丰富,自古就有“不吃河豚不知鱼味,吃河豚百味皆无”的说法。

河豚有什么秘密(秘境之眼人类之友)(4)

但它们体内含剧毒,野生暗纹东方鲀不同组织中河豚毒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卵巢、肝脏、胃肠、肾脏、肌肉。因此,无论是从生态保护还是保护自身安全角度看,都不可随意食用野生暗纹东方鲀。

河豚毒素对现代医学的贡献较大,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中枢神经阻断剂,主要通过阻断人体细胞中传递信息的钠离子通道发挥作用,它与毒品海洛因等中枢神经兴奋剂生效机理相反,不产生累积效应,不会成瘾。河豚毒素在医药上具有广泛用途,不但可制成戒毒剂、镇静剂,还可用于癌症治疗。

江苏沿海等区域人工养殖较成熟

近年,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造成暗纹东方鲀自然资源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长江野生种群已消失,好在大海还是它们的家。在野外,暗纹东方鲀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海、黄海以及江河入海口一带。江苏沿海广泛生活着野生暗纹东方鲀。

人工养殖的暗纹东方鲀基本无毒,经专业厨师料理制作方可享用。目前,除国内上海、青岛、江苏等沿江城市试食点消费极少部分河豚鱼外,大部分人工养殖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等地。

暗纹东方鲀可淡水养殖,也可咸淡水或海水养殖。近年,我国的暗纹东方鲀相关养殖技术已较成熟,养殖产量逐渐提高。暗纹东方鲀的人工养殖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上海、江苏等十余个沿海地区。

采写:刘春

美编:郑玲玲

图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

编辑: 白雪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