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饲养与繁育(母牛发情鉴定和配种技术)

母牛性成熟后,会出现发情的表现,且发情会有一定的周期性,第一次发情开始到第二次发情开始之间的时间称为发情周期。 一般母牛的发情周期在 18~25 d 之间,但发情周期会因环境因素或自身因素有一定的差异,在天气过于寒冷时,牛的发情周期会延长,甚至不发情,及时鉴定出母牛发情能够更好地掌握配种时间,提高母牛的受胎率,提升母牛的繁殖效率。

母牛饲养与繁育(母牛发情鉴定和配种技术)(1)

一、母牛发情鉴定方法

1、外部观察法

母牛发情过程可以分为 4 个阶段,第一阶段母牛仅出现发情预兆,外阴稍有红肿,泌乳量减少,排尿次数显著增多,如果同圈舍内有公牛,则会一直跟着公牛活动,但是其他牛对其爬跨时,该牛不接受,第一阶段大约持续 3~8 h。

第二阶段为发情期,这一时期母牛食欲减退,表现为明显的不安,出现活动量增大,频频嚎叫的现象,观察外阴,可见其红肿且流出透明黏液,接受爬跨,阴道镜检查可见宫颈口红肿松弛,阴道黏膜潮红, 直肠检查可以摸到卵巢上有较成熟卵泡,卵泡壁变薄,有波动感,这一阶段大约持续 8~12 h。

母牛饲养与繁育(母牛发情鉴定和配种技术)(2)

第三阶段是发情后期,这一阶段发情的外在表现基本消失。 最后一个阶段为间情期或妊娠期,配种成功的母牛进入妊娠期,没有妊娠的母牛进入间情期,黄体退化,卵泡发育。 了解了母牛整个发情周期内的生理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从母牛的外在行为上掌握母牛的生理状况,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发情鉴定,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我们掌握母牛处在哪一发情阶段,从而指导下一步的配种工作。

2、试情法

在母牛群中混入几只已经阉割的公牛,在公牛胸部用染料进行标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筛选出发情的母牛。 这是因为发情的母牛接受公牛爬跨,公牛胸部的染料就会留在母牛的背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染料分布情况来掌握牛群的发情情况。

母牛饲养与繁育(母牛发情鉴定和配种技术)(3)

3、阴道检查法

用阴道镜、扩阴器等对母牛的阴道和子宫口进行观察,如果母牛的子宫口松弛,且有较多的黏稠液体,则可以判定母牛处于发情期

母牛饲养与繁育(母牛发情鉴定和配种技术)(4)

4、直肠检查法

直肠检查法通常是用手感受卵巢上卵泡的发育情况来判定牛的发情情况。没有发情的牛卵巢很小,表面光滑;发情的牛卵巢会呈球形,可以摸到突出于卵巢的卵泡,当卵泡有一触即破的感觉时代表即将排卵,此时也是配种的最佳时期。

5、仪器鉴定

目前也有一些仪器(如发情鉴定仪等)可对母牛进行发情鉴定,其原理是根据发情母牛阴道内黏液的电阻值来确定最佳的输精时间。 实验表明,当电阻值在 400~600 Ω 时输精,母牛的受孕率最高。

母牛饲养与繁育(母牛发情鉴定和配种技术)(5)

二、母牛的配种时间

牛的发情时间大约维持 18 h,黄牛和水牛的发情时间稍有不同,配种的最佳时间也略有差异,黄牛一般会在出现发情表现后的 28 h 左右进行排卵。 水牛的最佳配种时间会稍延后一些, 在这一时间进行配种,受胎率会显著提升。配种时间除了可通过发情表现来判断外,还可用直肠检查进行判断, 当直肠检查发现卵泡直径达到1.2~1.9 cm、卵泡为球形且十分突出、波动感明显并有一触即破感时说明卵泡已经成熟,即将进入排卵期,这时进行输精,母牛的怀孕几率会比较大

母牛饲养与繁育(母牛发情鉴定和配种技术)(6)

三、母牛人工受精方法

配种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种为本交,另一种是人工授精。 目前,多数养殖场为了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减少空怀带来的经济损失,在配种时多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 输精阶段,可以用直肠把握输精法或阴道开张输精法

母牛饲养与繁育(母牛发情鉴定和配种技术)(7)

直肠把握输精法是将一只手伸入直肠,隔着直肠壁摸到子宫颈后抓住,另一只手持输精枪通过阴门进入子宫颈,当确定输精枪进入子宫内后注入精液

母牛饲养与繁育(母牛发情鉴定和配种技术)(8)

阴道开张输精法则是利用扩阴器将母牛的阴道撑开,再将输精器直接通过阴道插入子宫颈内

母牛饲养与繁育(母牛发情鉴定和配种技术)(9)

这两种方法都是临床常用的人工授精法,直肠把握输精法的受精率会比阴道开张输精法略高,这是因为直肠把握输精法可以通过左右手的配合帮助输精枪进入子宫颈深部或子宫体内, 能够保证输入的精液没有浪费,但是阴道开张输精法则多数精液注在子宫颈口浅部。但阴道开张输精法更直观,能够用肉眼看到子宫颈口,更适合新手操作

不论采取哪种输精方法进行人工授精,都需要严格地进行消毒,不仅仅是对术者手及手臂的消毒,在输精过程中凡是需要进入到母牛体内的器械均需要严格消毒,在输精开始前还应当对阴门和肛门进行清洗消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