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耕耘收获芬芳(耕耘教材之田开出生活之花)

默默耕耘收获芬芳(耕耘教材之田开出生活之花)(1)

在日常的一线语文教学实践中,随着教龄的增长,通过个人不断地反思,我越来越认识到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意义,教材是一块地,只要辛勤耕耘就会谷物满仓,教材是一座桥,连接起奉献与希望。高中阶段语文教材文本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一、运用教材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众所周知,目前现状,大多数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所接触社会生活极其有限,原因一方面是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和考试机制限制了学生认知空间的延伸,另一方面,家长和社会其他家庭成员溺爱学生的传统,也造成学生十几年时间单纯学习书本,其他社会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缺乏甚至低下。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形成自私自利、冷漠的性格,导致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出现困惑和危机,对自身、他人甚至社会造成影响。

三、运用教材扩展学生生活素材,为写作积累材料。现阶段作文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件头疼事。学生头脑中只有空洞的“个人哲学”,作文中总以“我认为……我觉得……”做口头禅。文章没有任何典型事例做辅助,要么作为当成日记写,有的只是自己的成长历程情感经历。有的同学稍微好些,懂得通过看一些杂志积累写作材料,《读者》、《意林》等爱不释手,当时读其中文章时颇感动,有共鸣,可一到写文章时,学生才发现自己头脑中空空如也,原先看到的那么经典感动的故事材料,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其实,学生是把读杂志当成了消遣,当做精神上的放松和娱乐,而那样是不可能把材料变为自己所有的。正如,解理科题目,学生只是单纯多次听教师讲解题目,自己从不动手,题目却依然不会做一样。其实,有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的问题,有一个关键的标准,就是看自己能否独立运用。自己能够独立运用知识,知识就是自己的,同理,所阅读的材料事例,学生能独立讲出来、说出来、写出来,那么材料事例就变成自己的了。语文教师应努力给学生的听、说、读、写创造机会。不少学生迷恋课外素材,想写出别人不知道的材料,其实,材料事例并不一定非要是课外的,名人名家的就好,课本上教材中的人物事例,只要充分挖掘,理解分析记忆,一样可以使用,运用得当,甚至,在考场上会给阅卷教师留下踏实、勤于思考、能立足教材的良好印象。比如,谈感恩,《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对母亲是感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对老师莎莉文是感恩,《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缪贤对蔺相如是感恩。谈奋斗,《离骚(节选)》中的屈原的执着是奋斗,<《指南录》后序>中的文天祥的不屈是奋斗,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从门客到丞相的当仁不让,亦是令人钦佩的奋斗。

四、运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有益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影视媒体发达,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通过音频视频获得信息的情况越来越多,而读书却越来越少,读书的范围也越来越窄。学生通过手机读玄幻、修真、甚至黄色小说,看黄色视频,经典越来越失去自己的阵地,学生消解经典,漠视经典甚至抗拒经典。难道是经典失去魅力了吗?当然不是,之所以称为经典就是因其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我们要紧抓教材,把握课堂教学这难得的阵地和机遇,引导学生迈入经典的大门,学习经典,理解经典,热爱经典,引导学生读有价值有意义有深度的书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判断,讨论交流,自我表达,写读书心得体会,教师要率先垂范,通过这些读书习惯和方法的训练和养成,我们就能“授之以渔”,学生将来就能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有深度的人,而不是一个被物质化娱乐化肤浅的人。

默默耕耘收获芬芳(耕耘教材之田开出生活之花)(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