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武松做错两件事(为什么民间老百姓会觉得武松是自愿到景阳冈上打老虎的)

众所周知,“武松打虎”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经典章节,在中国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也被改编为戏剧、曲艺、影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很多老百姓的印象中,武松是“路见不平”而要为民除害,自愿上景阳冈打死了吃人的恶老虎,不愧是梁山好汉。

历史上的武松做错两件事(为什么民间老百姓会觉得武松是自愿到景阳冈上打老虎的)(1)

但在小说《水浒传》的原著里,武松其实是因为自大而不相信景阳冈有老虎,后来又因为面子而不肯回头,结果独自遇上老虎而被迫自卫,完全不是自愿上景阳冈打老虎的。那自从明清以来,为什么民间老百姓会觉得武松是自愿到景阳冈上打老虎的呢?

历史上的武松做错两件事(为什么民间老百姓会觉得武松是自愿到景阳冈上打老虎的)(2)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社会的文盲率基本上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实际上在《水浒传》成书后的很长时间里,民间大部分老百姓都是没有看过《水浒传》原著的。在明清时期,老百姓主要是通过以《水浒传》为蓝本改编的戏剧或者曲艺来了解水浒故事的。

历史上的武松做错两件事(为什么民间老百姓会觉得武松是自愿到景阳冈上打老虎的)(3)

由于各种原因,改编《水浒传》的戏剧或者曲艺作者的水平远不及《水浒传》的小说作者施耐庵,在人物塑造方面往往都陷入了过于美化的“高大全”模式。特别是以山东快书为代表的曲艺,对武松的人物塑造尤其如此,连鲁智深生擒方腊的大功劳都给了武松。

历史上的武松做错两件事(为什么民间老百姓会觉得武松是自愿到景阳冈上打老虎的)(4)

当时改编《水浒传》的作者们认为像武松这样的好汉怎么可能为了“装逼”结果把自己送到老虎嘴边上呢?一定是为民除害自愿去打老虎的。所以在有关《水浒传》的大部分改编作品里,武松都是自愿打老虎的。或许和如今某些改编经典的人一样忙着写作者在改变时没准还在心里嘲笑施耐庵呢!

因为古代较高的文盲率和文化知识普及度不高,所以大部分没读过原著的老百姓都是通过戏剧和曲艺来认识武松的人物形象。而在这些戏剧或曲艺里面,武松都是“为民除害”而打老虎的,所以民间老百姓会觉得武松是自愿打老虎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