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驱力如何培养(闲聊心理关于内驱力)

一直没有写这个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课题——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因为终极一生,可能我们都在为自主性而付出着心力,所以感觉这个话题太宏大,不是我所能触及的。

前两天朋友找我倾诉说,孩子刚上小学时他们夫妻俩比较快乐教育,结果小朋友到了三年级开始跟不上了,听不懂,作业不会做,错得多要订正的就多,孩子越发不愿意写作业。于是,妈妈急了,每晚坚持盯着娃写作业。有时候讲得会,有时候实在讲不会,只能让娃照着抄,每天只要能搞完作业就算大功告成了。就这样拖拖拉拉地一直升到了七年级。

朋友说,每天只要妈妈没回家,孩子是肯定不写作业的。即使妈妈盯着他,他也是慢腾腾的各种墨迹。很明显能看出孩子对学习、对作业的反感,课上依旧听不进,成绩就更不用提了。作为也一起学习过家庭养育知识的家长,怎会不知道这样过度地承担是在破坏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呢?可是,正如我的朋友所叹:“他已经对学习反感了。如果不盯着他,他更是一点都不会去做,不会去学了。放手,说说容易,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是啊,此消彼长的原理说起来好简单,但是怎么去平衡这个度,似乎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内驱力如何培养(闲聊心理关于内驱力)(1)

其实跳开学习这个框框,我们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过很多放手的成功经验。比如:教孩子走路,教孩子自己吃饭等等。

就拿学步为例。那个时候,做对了什么,孩子就学会了,并且越来越熟练,越来越自信,不再需要我们了呢?

我想首先是顺应了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他们到了能站起来可以走的时候了。

其次是我们对待他们尝试的态度。我们看着他们慢慢地扶着墙边站起来,小心翼翼地迈开第一步,第二步,“啪”地一声摔下来。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的内心感受和当时的反应吗?还记得当孩子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向前又摔倒,各种挫败、着急、哭啼时,我们是如何帮助他们的吗?

最后才是他们如何一步步地走稳,我们如何一步步地放手。陪着他们,分享他们前进的喜悦。

所以,说到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就是扶上马送一程的过程,原则就是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困难,尊重他们的努力,尊重他们的感受。

内驱力如何培养(闲聊心理关于内驱力)(2)

如果前提就是我们的需要,或者是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孩子自己的需要,那么一开始我们就面临着如何在孩子选择勇敢或是被迫尝试的起步阶段,陪好他们,尽量想办法让他们慢慢地从中获得好的体验。

所谓的陪好,我的看法就是承认他们每一天的不容易,看到他们迎着压力下的努力,好好地一起去讨论这些困难,哪些现在可以怎么做,做到什么样,哪些先放放。一步步来,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极的体验就像涓涓细流,不疾不徐,但就是一有好的体验,就抓住它,问孩子是“怎么做到的”,和他一起去体验努力的过程,让积极的感受停留地越久越好。

而如果在这样的必须与被迫中,始终体验不到积极的感受,那么也许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如何取舍的课题了。发展是必然的方向,但如何发展,如何顺应个人、家庭,以及大环境,这其中必然会面对不甘与挣扎。过程会很艰难,但是在共同面对和承担中,孩子的自主性会在被尊重中慢慢地起来。

其实我们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无奈中选择坚持,都是因为内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不放弃。而那个不放弃的声音如果同时还在苛责着自己,让自己沉浸在消极的感受中,自主性就会逐渐被消磨殆尽。在这个时候,你希望那个声音如何对待你,可能就是你可以如何支持孩子的方法吧。

内驱力如何培养(闲聊心理关于内驱力)(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