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从今天起,我们开始讲黛玉入贾府。从这里开始,红楼梦的故事才算是正式展开。甲戌本在此处有条批语,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事实的确如此,从这里开始,不仅是叙述风格上有了差异,文笔上更是提升了不知多少个量级。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1)

前两回的文字,只能说是规规矩矩,平平无奇,叙述还算是流畅,但文笔上并没有太多精彩过人之处。而黛玉入府这一回文字,可以说是曹雪芹首次展现出他惊人的才华。不,不能说是惊人,简直可称之为恐怖。其细节之丰富,下笔之精准,刻画之生动,放眼整个中国文学史,都找不出几段可与之媲美的文字。

但你若捧着第三回去夸赞老曹,他肯定会哈哈大笑,拍拍你的肩膀,小家伙,你再往后看,看看我写的秦可卿出殡、贾元春省亲、清虚观打醮、芦雪广联诗、除夕祭宗祠、元宵开夜宴……相比起来,黛玉进府这才哪到哪啊?

哈哈,玩笑归玩笑,不过真等到讲那几回的时候,老零可能确实已经词穷了。唉,以后的事以后再去烦恼吧,且说眼前。这一期咱们先不提情节与人物,先陪着林妹妹一起,把她这一天的行程走一遍。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2)

要说详细描述一个人的行动路线与途中见闻,这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文字不同于影像,在表达空间位置、场景转换、人与物之间的相对关系时,文字是很难做到直观而且有力的。如果作者笔力不够,脑子不够清楚,胸中没有大丘壑,他写着写着就找不着北了,就把读者给绕晕了,甚至把自己也给绕晕了。所以很多作者要么避而不写,要么就一笔带过,让读者知道,哦,这个角色他动了,他从A点到B点去了,这就足够了。小说嘛,还是讲故事为主,又不是画地图。要是写得太细了,读者说不定还觉得枯燥呢。

而曹雪芹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就是要给你画地图,不仅画地图,还要画人物,画景色,画装饰、画摆设。通过他的一番描写,一个活生生的、有人有物、有声有色的贾府就浮现在我们眼前。好像林黛玉拿着手机开着直播,真的带着我们在荣国府里走了一圈。

能把黛玉进进出出这几趟行程写得繁而不乱,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曹雪芹显然并不满足于此,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要烘托气氛,塑造人物,甚至埋下伏笔。所谓妙笔生花,他笔锋掠过之处,真的是花团锦簇,落英缤纷,让人叹为观止。

为了更加直观,老零在网上找了一张贾府的图,咱们今天就着原文,一起来画画路线图,对荣国府的大致轮廓有一个初步印象。可能这图的清晰度比较一般啊,但老零确实没找到更清楚的了,只能请大家谅解。另外老零没实地考察过类似的宅邸或园子,所以后文中的关于一些名词的解释等等,我都是在网上查找的资料,再辅以一点自己的理解,不敢说都是正确的,请朋友领其大意。如果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好,我们正式开始。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3)

这一天,黛玉登岸,坐上荣国府来接她的轿子。黛玉从纱窗往外瞧了一瞧,看到了京城的繁华阜盛,但怎么个繁华法,并没具体说。黛玉是贵族大小姐,自打进了府,她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这街市上再繁华再热闹,与她也不大相干。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4)

走了一会儿,先路过宁国府,看到了全府上下最干净的东西——两个石狮子。匾上写着“敕造宁国府”。敕造就是奉皇帝诏令而造的意思。这里有条批语说“先写宁府,这是由东向西而来”。宁国公是哥哥,荣国公是弟弟,所以从长幼排序上来说,宁国府的地位要比荣国府稍微高一点点。古代讲究以东为贵,所以宁府在东,荣府在西。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5)

接着到了荣国府正门。正门一般是不开的,除非有大事或者来贵宾,才会开正门。所以黛玉就进了西边的角门,轿夫抬着她走了一射之地。一射就是射一支箭射出去的距离,大概是120步到150步,也就是150米上下吧,将转弯时,轿夫就把轿子放下了,他们没有资格再往里走了。之前的路程,婆子们,还有黛玉带来的下人们也都是坐轿子的。但从这里开始,仆人们就不能再坐轿子了,她们得下轿伺候黛玉。黛玉当然还得继续坐轿子,换了几个十七八岁的、衣帽齐整的小厮来抬,走到垂花门前,再把轿子放下,从这儿开始就要步行了。

你说从转弯处到垂花门,就这么几步路,何必还得换人来抬轿子呢?让黛玉自己腿儿着不行吗?那当然不行,倒不是怕黛玉累着。这毕竟是在户外,到处都是小厮下人,娇贵的千金大小姐哪能随便抛头露面呢?所以得把轿子抬到垂花门前,众小厮全部退下,没人看了,这时婆子们才打起轿帘,扶着黛玉出来。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6)

那么什么叫垂花门呢?垂花门是古代建筑院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门,它的装饰比较华丽醒目,一般都涂抹得花里胡哨的。它的檐柱不落地,垂在房檐下,称为垂柱,雕着莲叶、花瓣等花纹,所以叫垂花门。

垂花门是内宅与外宅的分界线。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门指的是最外面的门,比如刚才进来的那个角门,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这道门之内,就是家里人生活起居的内院,所以外人是不能随便出入垂花门的,包括家里的男仆、小厮,也不能轻易进入。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7)

进了垂花门,与垂花门相接的是抄手游廊,就是两侧的走廊,像是人抄着手的样子,所以叫抄手游廊。

当中是穿堂,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这个插屏除了起装饰作用,还要起个遮挡作用,否则有眼睛尖的,从门外往里偷窥,看见了主子奶奶们的日常起居,那还得了,所以得摆个插屏挡一挡。

黛玉他们沿着抄手游廊绕过去,来到“小小三间内厅”,穿过内厅,后面就是正房大院了,正面五间上房,贾母就居住在这里。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8)

原文写道“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什么叫穿山游廊呢?先说什么叫山墙。简单说,山墙就是建筑物两侧的墙,因形状像山,所以叫山墙。古有谚语说“山墙扒门,必定伤人”,因为山墙是承重墙,很多传统住宅的主梁就搭在山墙上,一旦在山墙上开门,有房倒屋塌的风险。

但像贾府这样的豪门大院,他们不在乎这个,就偏要在山墙上开门,哈哈,这肯定是经过精密设计的啊,不至于塌房。这个由山墙上的门延伸出去的走廊,就叫穿山游廊,也叫钻山游廊。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9)

厢房就是正房两侧的房屋,东边的叫东厢,西边的叫西厢。如果有穿山游廊的话,那么一般穿山游廊就是连接正房与两侧厢房的。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10)

拜见完贾母等一众人,黛玉还要去见他两个母舅,就是贾赦和贾政。先去见贾赦,邢夫人就带黛玉去他们家。众人送她们到穿堂这里,她们过了垂花门,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紬车,就是翠绿的车帐和青色的车帘。87版电视剧这里是直接上了车,至于为什么弄了个红色的,那我也不知道,你得问导演。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11)

这个车有点像轿子,是可以抬着走的。小厮们先把车抬到宽敞的地方,然后挂上驯骡,这就成了一辆骡车了,又从刚才那个西角门出来。可能有朋友有疑问啊,说这个角门有多宽啊?能过得去一辆大车吗?咱们不要看到角门这两个字,就觉得它好像又小又窄啊。角门是这座大宅子最常用的门,这个角门肯定是足够宽敞的,而且也是可以过牲口的。后文中多处提到,贾府的主子们在院里是可以骑马的,第五十二回还特地提到,宝玉出门时想要绕路,走某个角门,这样路过他爹的书房时,就可以不下马了。

黛玉她们坐着车从角门出来,往东过了正门,进入一个黑油大门,这就是贾赦他们家。再往里走,到仪门前停下,仪门的意思是“礼仪之门”,是指官衙或府邸的第二重正门,到这里,骑马的要下马,乘车的要下车。于是众小厮退出,邢夫人和黛玉下车,继续往里走。这里有一句说,“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之花园隔断过来的”,后面又说这里“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可见这里原本是荣府的花园,后来改成了住宅。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12)

进了正室,邢夫人让人去请贾赦,但贾赦不来,邢夫人就陪黛玉聊了几句。接下来黛玉要去贾政家。于是邢夫人又把她送到仪门这里,车还在这等着呢,黛玉上了车,又回到西边角门。再来到垂花门这里,但这次不进门了,众嬷嬷引着,往东转弯,经过一个穿堂,原文说“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什么叫“鹿顶耳房”呢?网上查鹿顶这个词,说的是指东西房和南北房连接转角的地方,一般就是借指厢房。但这段文字前面已经说“两边厢房”了嘛,没必要再重复一次。所以这里的“鹿顶”应该是“盝顶”,就是平顶的意思。鹿顶耳房,就是屋顶是平顶的耳房。

耳房是正房外侧的小房屋,像挂在正房上的小耳朵似的,所以叫耳房。钻山,咱们刚才讲穿山游廊时提过了,就是在正房的山墙上钻个洞。如果连的是走廊,那就是钻山游廊或穿山游廊。这里说的是耳房钻山,那就是门外连接的是耳房。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13)

这里就是贾政家了,它位于荣国府的正中轴线上。院内一条大甬路。甬路是通向正门的,由砖石砌成的大路。正门一般不开嘛,所以正门内的这条甬路也是不允许人随意走动的。这五间大正房,正中间的就是荣禧堂,有皇帝御赐的匾,还有一些对联什么的,具体情况我们以后再说。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14)

可见,贾政居住在荣国府的核心位置,而且他和贾母住在一个大院里,都是从那个角门进出的嘛。而袭爵的贾赦,住的是另一个院,是东边花园改造过的犄角旮旯。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这也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具体的分析,我们详解正文的时候再说。

我们接着往下看。这五间大正房,正中的是荣禧堂,两侧的叫做正室。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不在正室,而是在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就是这个地方。不过今天王夫人却也不在这耳房内。黛玉在这个耳房里坐了一会儿,就有丫鬟来请,说让姑娘到那边坐。于是老嬷嬷又领着黛玉到了东廊的三间小正房,王夫人就在这里。她说贾政今天斋戒去了。好家伙,这一通折腾,却两个舅舅都没见着,遛咱们林妹妹玩呢?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15)

于是王夫人陪黛玉聊了一会儿天,顺带吐槽了一通贾宝玉,然后有人来回,说老太太那边传晚饭了。王夫人赶紧带着黛玉出后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这边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抱厦厅。

先说一下什么叫倒座。这个“倒”到底该读三声还是四声,我在网上查怎么发音的都有啊,希望有懂行的朋友指点一下。倒座是一种建筑样式,在不同的地区,它的形状与功能略有差别。因为贾府是在北京嘛,咱们就拿北京的四合院举例。那么大家看图,倒座就是面向正房的、坐南朝北的房子,一般是用来做客房或者仆人的住所。有的也拿来当仓库用,如果是当仓库呢,那么为了防盗,面向街的那一边就不开窗了。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16)

不过红楼梦这里说的是倒座抱厦厅,这与上面说的这个倒座还有些差别。抱厦就是在主建筑边上接建出来的小房子,因为形状像是抱着主屋嘛,所以就叫抱厦。如果是接在正屋的侧面,这就是咱们刚才说的耳房。如果是接在主屋的北面,这就叫倒座抱厦。如果这个屋子布置得还不错,还能够用来会宾接友,能当一个客厅使,那就叫倒座抱厦厅。

我们再看原文,说这条路上南边是三间小小的倒座抱厦厅,北面是一个粉油大影壁。影壁就是在大门外立着的一面墙。它一是起个装饰和提示的作用,就是告诉你这影壁后面就是单独一户人家了。二是也起一个屏障的作用,就像刚才咱们提到的大插屏似的,把房屋里边的情况给挡一挡。另外在影壁和大门之间这一块空地,也可以用来进行一些门前的交流与活动。尤其像女眷要出门,可以在这个地方上车下轿,用影壁给她挡一挡。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17)

在这块大影壁之后,就是小小一座房宇。王夫人告诉黛玉说,这就是你凤姐姐的屋子了。可见贾琏他们一家和贾政家挨得很近,而不是和他爹贾赦住在一起。想要见他爹,得绕好大一个圈才能过去。这就是冷子兴说的,说贾琏“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既然贾琏是给贾政打下手,那么住在一起也算正常吧。而且这个位置距离贾母也非常近,可以说呼之即来,方便凤姐去伺候去讨好老祖宗。

黛玉她们路过贾琏的住处,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从后门这就回到了贾母的住处了,接着开始干饭。当晚黛玉就睡在贾母这里,没有再走动,所以林妹妹这一天的行程就此宣告结束。

以林黛玉的路线画一张贾府示意图(画一画黛玉入府路线图)(18)

黛玉这一天算是把荣国府大致走了一圈,通过作者极为细致地描写,我们也知道了荣国府基本的构成情况。在后文中,作者还会对一些细节再进行补充,这就是后话了。从这些文字,咱们可以体会到,不管荣国府底子烂没烂,至少面子上还是光鲜亮丽的,井然有序的,豪门贵族的范儿还是在的。而在家族越来越不景气的情况下,想要维持住这个范儿,那就需要很多人付出很大的努力了,甚至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当然也有人从中牟利。这也是红楼梦中暗伏的一条情节线,我们以后慢慢聊。

好,本期就到这里。再强调一遍啊,本期里面提到的很多事物,老零并没有亲眼见过,都是从网上找的资料。有些资料语焉不详呢,老零就加上了一点自己的理解,所以不敢说都是准确的。如有错漏之处,也希望有懂行的朋友来指正。下一期,我们再回到黛玉这个人物本身。她初来乍到,是个什么样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反应了她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呢?请大家轻抬玉手一键三连,点个关注随个赞,咱们下期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