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鲎厦门(马蹄蟹我叫中华鲎)

近期,正是马蹄蟹进入浅海,并上岸产卵的时期,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都有发现的报道。无论是渔民还是游客,都别霍霍它们。

中华鲎厦门(马蹄蟹我叫中华鲎)(1)

4月27日,网友在广东沿海的沙滩上,发现了一张遗弃的渔网,网里至少有50只马蹄蟹、两条鲶鱼、一些小鲷鱼、花蟹和石蟹。拍照的网友花了2个小时,弄开了渔网,把还活着的几只马蹄蟹放回了大海。

中华鲎厦门(马蹄蟹我叫中华鲎)(2)

据该网友估计,可能是撒网的渔民发现捕到的是马蹄蟹后,弃网逃跑了。

为什么要逃跑?野生马蹄蟹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叫蟹不是蟹,它们是活在海里的活化石

尽管马蹄蟹的名字叫蟹,但它们不是螃蟹,甚至不是甲壳类动物,与蜘蛛和蝎子的关系更为密切。

中华鲎厦门(马蹄蟹我叫中华鲎)(3)

马蹄蟹的中文学名是——中华鲎[hòu],它们属于节肢动物的一个单独亚门,作为海洋节肢动物,它们也是剑尾目唯一活着的成员,与一些蛛形纲动物关系最为密切(节腹目,Ricinulei,蛛形纲的一个小目)。

中华鲎厦门(马蹄蟹我叫中华鲎)(4)

最早的马蹄蟹化石是在大约4.8亿年前的下奥陶世地层中发现的。从那时起,它们的外貌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马蹄蟹的“穿搭”——将复古进行到底

马蹄蟹的整个身体都受到坚硬外壳的保护。剑一样的小尾巴,宣告着自己是剑尾目的唯一幸存者(这条尾巴如果断掉,可以再长出来)。

中华鲎厦门(马蹄蟹我叫中华鲎)(5)

它们的眼睛多到数不清。两个复眼,每一个由大约1000只小眼组成。另外还有一对能够同时检测可见光和紫外线的正中眼、一只颅内眼和一对位于顶部的初级侧眼,嘴附近还有一对腹眼。

虽然眼睛多,但白天视力相对较差,这些动物的视杆和视锥是所有已知动物中最大的,大约是人类的100倍,它们的眼睛在夜间对光线的敏感度是白天的100万倍。

中华鲎厦门(马蹄蟹我叫中华鲎)(6)

靠着这些夜间能力出色的眼睛,马蹄蟹能轻松地在黑暗海底寻找蠕虫和软体动物,这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它们也可能以甲壳类动物甚至小鱼为食。

难以人工繁殖

马蹄蟹在繁殖期会迁移到浅海。正是现在的月份。

个头较小的雄性马蹄蟹用专门的前爪紧贴较大的雌性马蹄蟹的背部,在雌性产卵时使卵受精。

中华鲎厦门(马蹄蟹我叫中华鲎)(7)

秩序井然

另外一些没能得手的雄性,会围绕在雌体周围,无奈地释放自己的”精华“,期待着能“捡漏”那些没受精的卵——这样的雄性被戏称为“卫星”(搁人类这,纯纯的变态啊[泪奔])。

中华鲎厦门(马蹄蟹我叫中华鲎)(8)

场面混乱

雌性一次可以产下6000到120000个卵,海鸟超级喜欢吃。人类也经常前去采集。因为,圈养马蹄蟹的自然繁殖已被证明是困难的(和动物园熊猫的困难不太一样[吃瓜群众])

中华鲎厦门(马蹄蟹我叫中华鲎)(9)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马蹄蟹的交配只发生在自然环境中有沙或泥的地方,人工堆造的沙滩,它们看不上。目前还不确定它们能感觉到沙子里有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感觉到的。

因此,圈养马蹄蟹,要么是通过诱导产卵加人工授精,要么是从野外采集受精完的卵子和幼体,然后在圈养环境中长大。

万千妙用——排队献血

圈养大都不是为了吃。在全球范围内,马蹄蟹在人类消费和生物医学测试中备受追捧和过度捕捞。

马蹄蟹的血是蓝的,这是由于血蓝蛋白中含有铜。它们明亮的蓝色血液中含有对有毒细菌敏感的免疫细胞,因此被科学家用来开发新的疫苗、药物或医疗设备,供人类安全使用。

中华鲎厦门(马蹄蟹我叫中华鲎)(10)

科研对血液的需求量很大,但采集血液一般不会弄死它们,“献血”完毕后,会将它们放回海里,大多数能在这个过程中存活下来(死亡率从3%-30%浮动很大,与采血量以及运输过程中所经历的压力有关)。

中华鲎厦门(马蹄蟹我叫中华鲎)(11)

马蹄蟹:我@**¥%#!!

每年约有50万只马蹄蟹为人类排队献血。

写在最后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蹄蟹受到保护,不让瞎霍霍。不论是哪个渔民捕到了这50只,逃跑真的是太明智的选择了。不过,也许,下次可以试着把它们放了?

中华鲎厦门(马蹄蟹我叫中华鲎)(12)

猫子感谢你的关注(¬_¬)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