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的地区,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风俗多项内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有民间文学、舞蹈、音乐、手工技艺等八类。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1)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2)

西部高耸乌蒙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m,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3)

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高程147.8m,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4)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气 候贵州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为典型夏凉地区。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人口组成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贵州省共有4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8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瑶、壮、畲、毛南、蒙古、仡佬、羌、满、等17个。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5)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其次是布依族主要分布黔南、黔西南和安顺地区;另外主要分布在黔东南的侗族、分布在印江的土家族、分布在三都、荔波的水族以及分布在黔西北的彝族等,都是贵州主要的少数民族。

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少数民族服饰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各个民族的服饰及头饰又各具特色。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6)

苗族:妇女服饰仅在贵州境内就有上百种,总的说来是于朴素之中追求华丽重彩,以刺绣、挑花、蜡染为主要工艺,佩戴贵重银饰后显得富丽堂皇。男子畜发包头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脚服装,腰带束身,冬天缠裹。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7)

布依族:女性多穿短襟长裤,配有栏干花纹装饰,也有穿裙的。喜欢蜡染,领、肩、饰等。男性式样简单,与汉族大致相同。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8)

侗族:分南北部服饰,南部服饰接近古代,妇女穿裙束髻绑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长裤。彝族:着长袍,缠包头,颜色重青黑,有绣花装饰。水族:妇女着长襟衣,包头帕,系长围腰。土家族:妇女穿左襟大褂,挽髻包头。

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少数民族居住环境

1、 苗族

苗族大多数居住在山区,少数居住在山间平旷之地。住房的形式各地不一。黔东南、湘西南、川东、桂北的苗族住房有平房和楼房两种;在坡度较大的山坡,多半建吊脚楼。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9)

苗族民居建筑,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黔东地区多为木质结构的干栏式楼房;湘西及贵州松桃等地,多以瓦木或砖木构成平房;贵州中部地区多为木结构房屋;黔西北和滇东北多是土木或草木构成的平房;这些类型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营造而成的特点。

2、布依族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10)

居住的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村寨多建在平坝、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处,少有远离江河溪流的。村寨依山而建,避免了占用平地耕田,并可防范洪涝灾害。沿水而居,是由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生存方式所决定的。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11)

这就形成了布依族村寨较为典型的地理特点:背山、面水、毗田、环树。随着时代的发展,布依族的建筑也不断演变,主要有干栏式建筑、改造型干栏建筑、平房、石板房四种形式,有木结构、木石结构、土木结构和石头结构。

3、侗族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12)

侗族的居住环境大多依山傍水,村寨都建于溪河旁、田坝中、或山脚下,寨中鼓楼耸峙,村边古树浓荫,花桥横跨流水,风景非常优美,侗族大都居住木楼。(1)房屋属“上栋下宇”式木房。一般用三根或五根主柱串穿成排,将三排或五排相对竖立,再穿枋连成架。侗寨多建鼓楼。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13)

(2)鼓楼是侗族村寨的独特标志,是侗族群众集会议事的中心场所。节日集会,鼓楼又是对唱大歌的地方。一般,一个族姓建一座鼓楼,有的村寨有四五个族姓,就要建四五座鼓楼。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14)

(3)侗族的长廊风雨桥和花桥也是民族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瑰宝。风雨桥多建于远离村寨的溪河之上,不仅给侗寨增添风采,也取村寨吉祥之意。

4、土家族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15)

土家族的住宅建筑,在土司时期,有着明确的规定,土司居处富丽堂皇,砖瓦鳞次,倚柱雕梁,极尽楮华。其属下官吏的住处,虽可竖梁柱,周以板壁,但不准盖瓦。一般土民只能杈木架屋,编竹为墙,树皮或茅草盖房。如有盖瓦者,均治以逾越之罪。这些规定,是农奴社会等级制度在住宅建筑上的反映。住宅建筑的等级制,是土家族居住文化的第一个特点。

5、彝族

大分散、小聚居是彝族居住的主要特点。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

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民族节日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规模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古节".

1、三月三节

“三月三”是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各家各户都要集款集粮,煮酒买肉聚餐。这实际是整个村寨的一次群众集会。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16)

聚餐后,村民原地就坐,静听寨老宣布民主制定的《议榔规》。《议榔规》对于维护村寨安宁和公有财物,增强人民团结有积极意义,类似现在的乡规民约。三月三节日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五色糯米饭。

2、四月八节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17)

“四月八”是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怀念祖先、纪念英雄的日 子。这一天,他们载歌载舞,以表示对祖先、英雄的景仰和凭吊。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18)

而布依族传说中的“四月八”则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这一 天 定为“牛王节”。荔波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在这一天做黑糯米饭敬“牛王”,让牛休息一天;罗甸、册亨、安龙、贞丰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则还用枫树叶泡水给牛洗澡。

3、六月六节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19)

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佳节到来,每家每户也要出钱出粮,煮酒、买肉聚餐。这天家长带领孩子到田边去杀雄鸡,意思是期望秋季丰收,同时,借此给孩子们讲述农业生产常识,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生产劳动。

4、火把节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20)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 的传统节日。六月二十四日这天,村村寨寨都要宰牛,分而食之;家家户户都要包棕子,打粑粑,待客送礼。节日夜晚,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盛装,高举火把,犹如一条火龙环寨绕行,然后在田边地头举行象征性的扑杀农田害虫仪式。同时还燃篝火、开晚会,举行赛歌。

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民族歌舞

贵州是一个充满着民族风味的地方,很多地方都还保留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1、刻道----苗族古歌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流传最广的酒歌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21)

"刻道",即"刻木",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是苗族婚嫁生活习俗歌曲的一种形式。它所反映的主要是舅权制下的婚姻状况,被民族学家和民俗学家称为"苗族最古老的婚姻‘活化石’。它叙述了苗族古老的婚姻婚俗,它用酒歌这种形式记载苗族婚姻的起源、演绎及它的发展和进步。

2、苗族古歌----苗族口传文学的典型代表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22)

又称《苗族史诗》,由《金银歌》、《古枫歌》、《蝴蝶歌》、《洪水滔天》和《溯河西迁》五大部分组成。神秘的古歌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一直唱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社会制度和日常生活。它篇幅宏大,内容包罗万象。古歌大多在苗族鼓社祭,婚表活动,亲友聚会、节日等场合演唱。

3、侗族大歌----最纯美的天籁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23)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24)

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协唱的合唱种类,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目前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

4、苗族芦笙舞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25)

“芦笙舞”是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苗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拉祜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舞蹈。以男子边吹芦笙边舞蹈为其主要特征。芦笙舞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舞。

5、 布依族八音坐唱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26)

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布依八音又叫"八音坐唱",演出队伍8至14人不等,所唱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

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27)

1、大米不仅是主食,还被制成多种风味食品,其中以米粉最具代表性。米粉呈面条状。制作简便,其汤用熟猪油、红油、姜蒜汁和酱油、食醋等配制而成,用大碗盛汤,然后放入烫熟的米粉和鲜嫩蔬菜或炒熟牛、羊肉即可食用。以花溪王氏牛肉粉、飞碗牛肉粉,水城羊肉粉最负盛名。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28)

2、糯米饭也是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喜爱的食品。糯米饭蒸熟后,另加猪油在铁锅里煎炒,起锅后,将另备好的炒花生仁、蛋丝、香肠片、酸萝卜颗粒、食糖做馅子,捏成饭团,即可食用。

3、侗族的“洗澡肉”也别具一格。杀年猪后,取膘肥肉厚处生切成片,大铁锅盛清水烧开,将生肉片沿锅边放入,主客围坐,各人面前置一放盐和糊辣椒面的调料碟子。待肉片漂浮至锅面,将肉片捞出拌上盐和糊辣椒面即可食用,主人劝酒劝肉,酒香肉肥,欢声笑语不绝。

4、苗族的“腌胙肉”也久负盛名。其制作方法是将肉洗净晾干,把粳米炒熟舂成粉,用一口小缸,铺一层粉,放一层肉,层层铺放,缸口用芭蕉叶封住,将缸倒置于地,缸口糊以黄泥,一般经过大半年就可取食,不必再烧熟。

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贵州特色手工艺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29)

1.黄平苗族银饰——以拉丝为主,其图形多为蝴蝶、龙、鸟、鱼、花、草等自然形,而且各形之间相互渗透。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30)

2.三都水族银饰——三都水族银饰以錾凿为主,图形多为龙、鸟、鱼、花、草等自然形。 3.从江侗族银饰——从江侗族银饰以錾凿为主,其图形多为狮、麟、鱼、花、草等自然形及大量自然几何形状,花、草及几何图案偏多。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31)

4.兴义布依银饰——以錾凿为主,其图形多为鱼、花、草等自然形及回纹等几何形状。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32)

5.安顺苗族蜡染——以蜡为隔离材料进行印染,讲求自然缤纹的天然美。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33)

6.毕节蜡染——以蜡为隔离材料进行印染,追求细部和整的的关系,以细线构成。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34)

7.牙舟陶器——黔南牙舟产的陶器,以特有的绿色著称,是中国十大名陶之一。

贵州民族风俗文化特色(感受贵州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35)

8.遵义竹器——竹制的工艺及生活用品。

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民族忌讳

1、彝族忌讳

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过年七天内推磨;讳女客上楼;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否则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

2、苗族的忌讳

苗族人民忌讳其它民族称他们为“苗子”。做客的时候不能去夹鸡头吃。忌跨过小孩头顶;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忌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3、布依族忌讳

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

4、壮族忌讳

壮族人忌讳大年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贵州民族旅游资源

从宏观上看,贵州旅游资源的文化特点可概括为:民族村寨山清水秀,竹木葱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民族服饰款式丰富多彩,工艺巧夺天工,内涵广博深邃,犹如无字天书;民族节日数量之多,参加人数之众,活动内容之广,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仅用“望远镜”从宏观上看贵州文化旅游资源远远不够,还须用“放大镜”从微观上看,才能于细处见精华。

1、民族服饰被人视为一个民族的重要表征。贵州民族服饰的精华,不仅表现在款式上,更多地蕴藏在文化内涵中。

贵州民族服饰款式丰富多彩:上装有贯首服、无领服、圆领服、高领服、矮领服、长袖服、短袖服、大袖服、小袖服以及前摆长后摆短和前摆短后摆长等多种款式;下装有带裙、片裙、超短裙、百褶裙、羽毛裙等等;裤子有长有短,裤脚有大有小,相差悬殊。

2、若对贵州民族节日名称、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规模、社会功能等要素进行剖析,就会深深感到,贵州民族节日文化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不同名称的节日共130多个。从过节周期看,有一年一次的, 有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过一次的。节日活动地点遍布全省各地。

民族节日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活动项目相当繁多,诸如对歌、跳笙、吹笙、吹箫、吹笛、唱戏、射弩、赛马、斗牛、斗羊、斗鸟、摔跤、拔河、拉鼓、踩鼓、武术、踢毽、登山、划船、捕鱼、捞虾、尝新、野餐、跳地戏、敲铜鼓、荡秋千、爬刀梯、打花鼓、打手毽、打磨秋、耍狮子、舞龙灯、抢花炮、吃相思、抬“官人”、游百病、打陀螺、打篾鸡蛋等等。

3、贵州是个大山区,各族人民因地制宜修建造型各异的山地建筑,堪称“山地建筑博物馆”

人们津津乐道的多半是吊脚楼、石板房等民居,但建筑学家认为,吊脚楼还不是真正的干栏建筑,只有下层打桩、上层建房的建筑物才是名副其实的干栏建筑。

吊脚木楼屡见不鲜,此乃地势使然。而修建干栏建筑则不同。在平地上修建干栏建筑的工艺是:先用粗大的木柱和厚实的木板,构筑一人多高的平台,然后再于其上修建木结构的一层平房或二层楼房。底层立柱与上层立柱互不连通,断然两个建筑实体——这是与吊脚楼的最大区别。

贵州还有“穴居”实例。祖祖辈辈生活在“石头王国”里的贵州各族人民,因地制宜修建无计其数的山地建筑,其中不乏利用天然崖壁和溶洞修建“倚崖傍洞”式民居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走出山洞,到更广阔的天地谋生,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人依然眷恋溶洞,顽强保留“洞居”、半洞居和“崖居”、半崖居的古老习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